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刻,诸将都一齐拱手附议,进言建议袁耀先行撤军,以静待后续的局势再择机寻找机会征伐江东诸地。  

但袁耀却是沉默不语,面色严肃。  

沉吟半响,他方才屹立起身,面色浮现出浓浓的坚毅之色,沉声道:  

“本将决议,全军继续按照原计划攻城。”  

“务必三日以内,破了丹徒。”  

一席指令,袁耀下定了决心。  

“少主…”  

“公子…”  

瞧着袁耀执意坚持,诸将一时都不由略微有些失态,故而纷纷再度高声喊道。  

他们觉得,现在局势突变,已经令己方局势转优为劣,在继续打下去,占不了多少便宜。  

何况,依现在的情形,城池是否能够破开,都还需要大打一个问号呢。  

但只是袁耀其心已决,挥手止住诸人,令其各自下去整军备战。  

待诸人缓缓离去,刘晔却是故意行走到最后,随后悄然又折返于府中,不由拱手相问着:  

“少主,依现今的局势,诸位将军所言不错,若持续打下去,敌军各势力必然会大肆发动民众来抵御我军。”  

“毕竟,我军目前在江东诸地还尚未争取到人心,反而是那于吉在吴、会地区极其受到拥护,现在那李傕的这一手,果真是绝啊!”  

“轻轻的一纸诏令,便令我军原本大占优势的局面岌岌可危起来!”  

“此当真是可怕也!”  

一席话音而落,此时纵然智谋强如刘晔,诉说的同时,面上亦不由浮现出了数分忌惮之意。  

实在是,此策太过毒辣。  

可谓是将己方的命脉拿捏得死死的。  

知晓己方在江东人心未附,便特意如此挑事。  

“哼,李傕?就那人也岂能构想出此等精妙绝伦的计策?”  

冷哼一声,袁耀不由冷声说着。  

随即,方才一言一语郑重道:  

“本将断定,此策十有八九出自贾诩之手。”  

“此等毒辣的策略,关中除了他再无人能够策划出。”  

二人稍作一番对话以后,刘晔稍微沉吟了一阵,亦不由道:  

“少主,你不愿率部撤离,难道是想快速抢占丹徒城,以彻底打通收复吴郡各地的通道,然后迅速遣军征讨,不给敌方一丝反应的机会都没有,是这样否?”  

“子扬所言极是!”  

“耀正是此意。”  

“但丹徒并不是低洼小城,相反本就是大城之一,现在为了抵御我军还特意大肆修缮,相比城防也愈发坚固。”  

“恐怕在短短的数日内强行破城,难度极高也!”  

沉吟一阵,刘晔亦不由提出了疑惑的问题。  

“城防雄厚,此确实是一大难题,故而我才单独留你下来,就是为商议有何法子能够速破城池。”  

“不知打造大规模的投石机是否可行呢?”  

“投石机?”  

此言一落,刘晔几乎便将头摇得犹如波浪一般,连连否决着。  

“投石机虽然是攻击利器,但此装备前期性能实在是并不太好,石块从数十步犹如抛物线般发射到城里,恐非能够速破。”  

闻言,袁耀面上浮现笑容,方才笑了笑:  

“普通投石机却是难以启到奇效,故而这也是我单独与子扬你商洽的原因。”  

“听闻子扬你曾研究过一款战车的构造,将其命名为霹雳车,不知是否有此事呢?”  

闻言,刘晔听闻袁耀提及此事,虽然心下升起一丝浓浓的狐疑,他有些不明白袁耀为何就知晓他有所研究呢?  

似乎,他好像并未在众人面前提及过此事。  

“的确如此!”  

但狐疑归狐疑,他还是如实回禀着。  

“不知子扬所研究的霹雳车相比目前军用的投石机性能、威力如何?”  

“霹雳车在威力方面,至少要提升数倍不止。”  

刘晔徐徐说着,言语之间亦是流露着自信的语气。  

这是他引以为傲的杰作,现在提起自然也有些悠然自得之意。  

“那好,子扬,本将交与你一项任务,负责带领能工巧匠指点他们打造霹雳车,我有大用。”  

此话刚一落,刘晔神情微笑,顿时便了解了其意图。  

“喏。”  

号令传下,刘晔拱手接令道。  

他方才还略微有些纳闷,自家公子为何会执意选择强行攻击城池呢。  

现在看来也并不是一时的愤怒,而是早有所准备呀。  

接下来,就在刘晔领着匠人正秘密大肆打造着“霹雳车”之时。  

袁军诸部已经齐聚丹徒城下列下阵势。  

在袁耀的亲自督战,诸将亲自压着阵间,指挥诸军士开始强攻城池。  

这一刻,袁军诸部士卒的军心依然是无比高涨,丝毫未受到影响。  

城上刘繇、张英等人见状,面上所隐约流露而出的忌惮亦是越发浓厚。  

攻在最前方的便是提着大盾以及拾着环首刀的刀盾兵结阵而行,后面则是一位位军士扛着沙袋掩面而行。  

在刀盾兵盾阵的掩护推进下,袁军徐徐推进着。  

然后,扛着沙袋的士卒趁势将沙袋丢入护城河中,意图阻断护城河的天然防守优势。  

一批接着一批的袁军士卒扛着沙袋前行,丢入护城河中,纵然城上守军发现了袁军的这一举动,刘繇、张英都无比紧急的亲自屹立于城头之上,紧张兮兮的指挥着诸士卒放箭阻止。  

只不过。  

在刀盾兵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