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会一会那孙伯符(2/3)
曹操率部东征徐州,连下十余城,兵围郯城,令徐州刺史陶谦只得暗自在城内苦称,毫无丝毫的反击余力。”
“所以,若不出所料,未来在逐鹿中原时,争夺中原诸州郡时,曹操将会是我军最为强劲的对手。”
一语落的。
袁耀连连点头表示附和,孙策之言的确太过正确。
熟知历史的袁耀自然知晓,未来中原战场将会是曹老板的个人秀,由其兼并众诸侯后全据各州郡。
而现今己方雄踞江淮地区,未来北伐路线必然会是中原。
所以说,袁氏与曹操间的势力早晚必有一战。
而此战亦将影响到中原诸州的走向。
瞧着孙策的一番番分析,袁耀对他远见卓识已经是有了深刻体会。
因为,孙策完全是凭借的见识几乎得出了与原史上众诸侯势力的走向。
这一点来看,袁耀是敬佩的。
这也由此证明了孙策的能力是多么的强盛。
故此,对于究竟是否启用孙策,袁耀亦还在抉择当中。
不过接下来,他继续说着:“阿策,你之前言希望我军收复庐江郡,全据江北地区后便率主力渡江东征江东六郡。”
“待我军全据扬州以后,汝觉得是举扬州之众北伐中原,还是继续向西继续逆江而上征讨荆襄地区呢?”
话音落下,袁耀继续对孙策出难题道。
对于这一点,孙策也并未刻意隐藏自己的锋芒。
他此刻是迫切的希望能够得到袁氏的任用,执掌兵权立下战功,好凭借功勋要回其父的旧部。
在他的思维里,得表现出自己的个人能力,令袁氏不得不任用他方才是正道。
若刻意表现差劲,那岂不是正好给了雪藏他的借口?
权衡利弊一番,孙策心底打着的算盘还是挺精明的。
闻言,孙策稍作沉思,遂道:
“公子,若以私心而论,其实策是希望将主力重心放在征讨荆襄地区,因为家父战死襄阳城下,凶手黄祖以及刘表皆是我孙家死敌。”
“策时时刻刻无不心怀着手刃仇敌的想法。”
“若公子在平定江东六郡以后,能够率主力平讨荆襄诸郡,为策复仇的话,那策将感激不尽。”
话音落下,孙策随即语气稍作停顿,方才面露严肃之色,郑重道:
“但从大局上来说,策不希望公子将主要目标放在攻略荆襄诸地上。”
“因为,在策看来,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如从寿春、汝南集结主力北伐,攻略中原诸州,以逐鹿中原。”
“只要能够克复中原,则王霸之业旦夕之间可成!”
“至于荆襄诸郡,一支偏师足以平定。”
一席席话落,孙策缓缓提出了自身的见解。
这一席话音落下,袁耀顿时之间不由面露震惊之色,这当真是孙策吗?
他出此难题与孙策,也是想借机观察一番他的动向。
在逐鹿中原,成王霸之业与攻略荆襄诸郡,以报复仇相比,究竟孰轻孰重。
但他却未想到,孙策的大志如此坚固。
复仇与大业相比,显然后者大于前者。
至少对于孙策来说是如此。
“阿策,你能如此客观公正的分析天下大局,此等胸怀令耀佩服。”
袁耀一席赞扬之语,令孙策轻笑一番,随即又顿时间恢复了平静,沉声道:
“公子过誉了!”
“在策眼里,复仇与大业都同等重要,之所以会附议先一力逐鹿中原,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只要中原诸州能够大定,那兼并荆襄地区,惩治凶手,以报复仇岂不是轻而易举乎?”
一语落的,孙策轻声说着。
在他看来,报复仇与大业压根不冲突。
待自身实力无比强盛后,想复仇不是很轻松的事?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孙策现今间已是将这股恨意、怒火渐渐积攒在心底,只等合适的时机时,将会瞬间爆发而出。
反之,若实力不济,纵然强行攻略荆襄之地,又能如何?
破不了州郡,又如何惩治凶手?
不过这番思索是埋藏在孙策内心的,并未向袁耀展露而出。
对于展露自身实力来说,孙策还是极其有分寸的。
他只是将自身的个人能力以及胸怀大志方面坦诚而出,但关乎到作为主君的决策以及城府,却是丝毫未坦露。
简而言之,就是展现的是将略方面的能力。
至于自立一事,他还是向袁耀隐瞒的。
只不过,他却并不知晓袁耀实际上一直都在试探他罢了,他的动机历史书上都早有记载呢。
“好啊,阿策既有如此想法,待耀再度用兵时,不知可否屈尊为我副将,辅助于我?”
沉思半响,袁耀沉声相问着。
对于他来说,将孙策拽在身边总比放养好。
主要还是,袁耀还是心下担忧啊…
深怕孙策又如原史上那般献祭破石头换取兵将,从而脱离袁氏的归属。
他不希望孙策自立,从而给自己增添麻烦。
江东六郡在分裂,各自为政的基础下,是极为容易能够平定的。
但如若在孙策的整合以后,那再想凭借硬实力攻取,将会难上加难。
一时之间,袁耀、孙策这年纪相仿的二人,经过这短暂的对峙以后,却也各自暗怀其余心思。
“承蒙公子厚爱,策愿
“所以,若不出所料,未来在逐鹿中原时,争夺中原诸州郡时,曹操将会是我军最为强劲的对手。”
一语落的。
袁耀连连点头表示附和,孙策之言的确太过正确。
熟知历史的袁耀自然知晓,未来中原战场将会是曹老板的个人秀,由其兼并众诸侯后全据各州郡。
而现今己方雄踞江淮地区,未来北伐路线必然会是中原。
所以说,袁氏与曹操间的势力早晚必有一战。
而此战亦将影响到中原诸州的走向。
瞧着孙策的一番番分析,袁耀对他远见卓识已经是有了深刻体会。
因为,孙策完全是凭借的见识几乎得出了与原史上众诸侯势力的走向。
这一点来看,袁耀是敬佩的。
这也由此证明了孙策的能力是多么的强盛。
故此,对于究竟是否启用孙策,袁耀亦还在抉择当中。
不过接下来,他继续说着:“阿策,你之前言希望我军收复庐江郡,全据江北地区后便率主力渡江东征江东六郡。”
“待我军全据扬州以后,汝觉得是举扬州之众北伐中原,还是继续向西继续逆江而上征讨荆襄地区呢?”
话音落下,袁耀继续对孙策出难题道。
对于这一点,孙策也并未刻意隐藏自己的锋芒。
他此刻是迫切的希望能够得到袁氏的任用,执掌兵权立下战功,好凭借功勋要回其父的旧部。
在他的思维里,得表现出自己的个人能力,令袁氏不得不任用他方才是正道。
若刻意表现差劲,那岂不是正好给了雪藏他的借口?
权衡利弊一番,孙策心底打着的算盘还是挺精明的。
闻言,孙策稍作沉思,遂道:
“公子,若以私心而论,其实策是希望将主力重心放在征讨荆襄地区,因为家父战死襄阳城下,凶手黄祖以及刘表皆是我孙家死敌。”
“策时时刻刻无不心怀着手刃仇敌的想法。”
“若公子在平定江东六郡以后,能够率主力平讨荆襄诸郡,为策复仇的话,那策将感激不尽。”
话音落下,孙策随即语气稍作停顿,方才面露严肃之色,郑重道:
“但从大局上来说,策不希望公子将主要目标放在攻略荆襄诸地上。”
“因为,在策看来,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如从寿春、汝南集结主力北伐,攻略中原诸州,以逐鹿中原。”
“只要能够克复中原,则王霸之业旦夕之间可成!”
“至于荆襄诸郡,一支偏师足以平定。”
一席席话落,孙策缓缓提出了自身的见解。
这一席话音落下,袁耀顿时之间不由面露震惊之色,这当真是孙策吗?
他出此难题与孙策,也是想借机观察一番他的动向。
在逐鹿中原,成王霸之业与攻略荆襄诸郡,以报复仇相比,究竟孰轻孰重。
但他却未想到,孙策的大志如此坚固。
复仇与大业相比,显然后者大于前者。
至少对于孙策来说是如此。
“阿策,你能如此客观公正的分析天下大局,此等胸怀令耀佩服。”
袁耀一席赞扬之语,令孙策轻笑一番,随即又顿时间恢复了平静,沉声道:
“公子过誉了!”
“在策眼里,复仇与大业都同等重要,之所以会附议先一力逐鹿中原,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只要中原诸州能够大定,那兼并荆襄地区,惩治凶手,以报复仇岂不是轻而易举乎?”
一语落的,孙策轻声说着。
在他看来,报复仇与大业压根不冲突。
待自身实力无比强盛后,想复仇不是很轻松的事?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孙策现今间已是将这股恨意、怒火渐渐积攒在心底,只等合适的时机时,将会瞬间爆发而出。
反之,若实力不济,纵然强行攻略荆襄之地,又能如何?
破不了州郡,又如何惩治凶手?
不过这番思索是埋藏在孙策内心的,并未向袁耀展露而出。
对于展露自身实力来说,孙策还是极其有分寸的。
他只是将自身的个人能力以及胸怀大志方面坦诚而出,但关乎到作为主君的决策以及城府,却是丝毫未坦露。
简而言之,就是展现的是将略方面的能力。
至于自立一事,他还是向袁耀隐瞒的。
只不过,他却并不知晓袁耀实际上一直都在试探他罢了,他的动机历史书上都早有记载呢。
“好啊,阿策既有如此想法,待耀再度用兵时,不知可否屈尊为我副将,辅助于我?”
沉思半响,袁耀沉声相问着。
对于他来说,将孙策拽在身边总比放养好。
主要还是,袁耀还是心下担忧啊…
深怕孙策又如原史上那般献祭破石头换取兵将,从而脱离袁氏的归属。
他不希望孙策自立,从而给自己增添麻烦。
江东六郡在分裂,各自为政的基础下,是极为容易能够平定的。
但如若在孙策的整合以后,那再想凭借硬实力攻取,将会难上加难。
一时之间,袁耀、孙策这年纪相仿的二人,经过这短暂的对峙以后,却也各自暗怀其余心思。
“承蒙公子厚爱,策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