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兵者(2/3)
会因为她,替他担点责任,但林大人是能臣,干臣,忠臣,这些年不管外面如何乱,替皇上保住了盐政的所有税收,殊为不易,皇上一定会先护他。
他到底要带着一家人回去喝西北风啊!
不想喝西北风,把他们放喽…
只想了一下,他就不可忍。
对罗刹人,他不想忍。
山高路远的,他们却跑到这边来打地盘。
凭什么?
当大昭没人吗?
至于倭人…
俞知府就更不想忍了。
瞧他们一个个的,如今多老实。
可是越老实,他越不能放。
前朝之鉴尤在,这是群畏威却不怀德,强时为盗寇,弱时卑躬屈膝的家伙。
但他们弱时,也怀着狼子野心。
小小倭王居然敢称天皇。
还大日本?
和罗刹人一起来,定是两家在萨哈林岛一带达成了协议。
那些地方,虽是苦寒之地,却是大昭固有之领土。
宁国府沈夫人一介女流之辈,都知道按死索晋那些金人,他堂堂七尺男儿,又如何能让倭人占便宜?
想到这里,俞志坚大步走向后宅。
干大事之前,他得把夫人安顿好喽。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家夫人刚看到他,就满脸喜意,“老爷您猜,这是谁给我的信?”
俞志坚想说,你眼里只有姐妹,没有夫君是吧?
但想想,她的那群姐妹哪怕只有一个有良心,也能稍为照顾一二,就又忍下了。
“谁啊?”
写这么厚的书信?
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贾敏!”
又是贾敏?
她要做什么?
虽然很多年前,就传她是京城第一才女,但就贾政的蠢样子,俞知府总感觉这才女之称,主要还是因为她家世太好,被人捧的。
“她又要你做什么?”
算了,人家天生有福。
有个好爹,又有个好夫君。
不管是荣国公贾代善,还是林如海,都是他敬佩之人。
“她说倭人使团这样老关着也不是事,于您以后的仕途可能有碍,为防意外,您最好把他们按在宁国府沈夫人被刺一事上。”
什么?
俞志坚一把夺过书信。
信中附带了徐州被拿倭寇的所有口供。
虽是抄录的,却也可见用心。
“…这些倭人一边派人过来和谈,一边还刺杀我大嫂,明摆着,就想立朝中势力彼此争夺的假象,这边的和谈顺利,如了他们的意,他们必要得寸进尺,再复制前朝的江南倭乱,争取更多的好处;和谈不顺,也必要在江南弄个倭乱,以为报复。”
贾敏在信中道:“家父常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两国之争,以侥幸心理对待,那就是取死之道。所以,俞大人若能把这群倭人使团按进我大嫂被刺的案子里,不管和谈如何,他们的‘理’就先掉了三分。
大昭如何对待他们都是正常的。
甚至可以让罗刹人误会,他们不能上岸,不能和谈,都是受了倭人的连累。
总之,如今是罗刹人求着我们和谈,不是我们求着他们,和谈从来都不是彬彬有礼,是拳头,是口剑,是无所不用其极…”
俞志坚在信中,好像看到了什么叫虎父无犬女。
他忍不住的激动起来。
“老爷,贾敏所言可行吗?”
“可,太可了。”
俞志坚高兴,“至少老爷我不用担心,你跟着我去过苦日子了。”
“胡说什么呢?”
俞夫人笑,“哪怕不当官,你夫人我的嫁妆,也够我们一家子就在这天津城好好过日子。”
夫妻恩爱这么多年,她又不是那等渣女。
贾敏发动的,都是当年嫁给文臣的姐妹。
大家天南海北的,难得能聚到一起。
其实俞夫人也有替她家夫君拉人脉的意思在。
“贾家那边在贾敬那样死了后,就和倭人有解不开的深仇大恨了。你去年不是还头疼,太上皇再那样干下去,你就要辞官了吗?”
俞夫人叹了一口气,“您没辞官,其实说起来,是沾了贾家的光。”
她知道她家夫君有好多次,都动了辞官的念头。
其实,她也做好了他辞官的准备。
实在是朝廷太乱了。
一个不好,他们一家子可能都要陷在里面,性命不保。
“沈夫人那样好的一个人,被倭寇刺杀,贾家想帮她找点场子,我们有能力帮一把,一点也不帮,我们也会难受的。”
她的夫君绝不全是因为她,而帮贾家的。
“反正你看着办,我们不求青史留名,但求无愧于心便好。”
“…我听夫人的。”
被皇帝指派过来看着俞大人的暗五,看他们老夫老妻的居然还腻歪上了,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该气愤。
皇上有密令在他手上。
但要求在俞大人顶不住,要放水的时候,才能给他。
暗五原先感觉他顶不到明天,但现在嘛…
他超好奇,贾敏都在信中说了啥。
说起来荣国府也是造孽,女儿养得个顶个聪明,这儿子…
暗五悄悄的跟上俞志坚,努力的想要捞他手上的信。
金陵,沈柠拿着兴儿已经查过的族中账目,一点点的翻看着。
京中设了族学,这边自然也有。
老规
他到底要带着一家人回去喝西北风啊!
不想喝西北风,把他们放喽…
只想了一下,他就不可忍。
对罗刹人,他不想忍。
山高路远的,他们却跑到这边来打地盘。
凭什么?
当大昭没人吗?
至于倭人…
俞知府就更不想忍了。
瞧他们一个个的,如今多老实。
可是越老实,他越不能放。
前朝之鉴尤在,这是群畏威却不怀德,强时为盗寇,弱时卑躬屈膝的家伙。
但他们弱时,也怀着狼子野心。
小小倭王居然敢称天皇。
还大日本?
和罗刹人一起来,定是两家在萨哈林岛一带达成了协议。
那些地方,虽是苦寒之地,却是大昭固有之领土。
宁国府沈夫人一介女流之辈,都知道按死索晋那些金人,他堂堂七尺男儿,又如何能让倭人占便宜?
想到这里,俞志坚大步走向后宅。
干大事之前,他得把夫人安顿好喽。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家夫人刚看到他,就满脸喜意,“老爷您猜,这是谁给我的信?”
俞志坚想说,你眼里只有姐妹,没有夫君是吧?
但想想,她的那群姐妹哪怕只有一个有良心,也能稍为照顾一二,就又忍下了。
“谁啊?”
写这么厚的书信?
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贾敏!”
又是贾敏?
她要做什么?
虽然很多年前,就传她是京城第一才女,但就贾政的蠢样子,俞知府总感觉这才女之称,主要还是因为她家世太好,被人捧的。
“她又要你做什么?”
算了,人家天生有福。
有个好爹,又有个好夫君。
不管是荣国公贾代善,还是林如海,都是他敬佩之人。
“她说倭人使团这样老关着也不是事,于您以后的仕途可能有碍,为防意外,您最好把他们按在宁国府沈夫人被刺一事上。”
什么?
俞志坚一把夺过书信。
信中附带了徐州被拿倭寇的所有口供。
虽是抄录的,却也可见用心。
“…这些倭人一边派人过来和谈,一边还刺杀我大嫂,明摆着,就想立朝中势力彼此争夺的假象,这边的和谈顺利,如了他们的意,他们必要得寸进尺,再复制前朝的江南倭乱,争取更多的好处;和谈不顺,也必要在江南弄个倭乱,以为报复。”
贾敏在信中道:“家父常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两国之争,以侥幸心理对待,那就是取死之道。所以,俞大人若能把这群倭人使团按进我大嫂被刺的案子里,不管和谈如何,他们的‘理’就先掉了三分。
大昭如何对待他们都是正常的。
甚至可以让罗刹人误会,他们不能上岸,不能和谈,都是受了倭人的连累。
总之,如今是罗刹人求着我们和谈,不是我们求着他们,和谈从来都不是彬彬有礼,是拳头,是口剑,是无所不用其极…”
俞志坚在信中,好像看到了什么叫虎父无犬女。
他忍不住的激动起来。
“老爷,贾敏所言可行吗?”
“可,太可了。”
俞志坚高兴,“至少老爷我不用担心,你跟着我去过苦日子了。”
“胡说什么呢?”
俞夫人笑,“哪怕不当官,你夫人我的嫁妆,也够我们一家子就在这天津城好好过日子。”
夫妻恩爱这么多年,她又不是那等渣女。
贾敏发动的,都是当年嫁给文臣的姐妹。
大家天南海北的,难得能聚到一起。
其实俞夫人也有替她家夫君拉人脉的意思在。
“贾家那边在贾敬那样死了后,就和倭人有解不开的深仇大恨了。你去年不是还头疼,太上皇再那样干下去,你就要辞官了吗?”
俞夫人叹了一口气,“您没辞官,其实说起来,是沾了贾家的光。”
她知道她家夫君有好多次,都动了辞官的念头。
其实,她也做好了他辞官的准备。
实在是朝廷太乱了。
一个不好,他们一家子可能都要陷在里面,性命不保。
“沈夫人那样好的一个人,被倭寇刺杀,贾家想帮她找点场子,我们有能力帮一把,一点也不帮,我们也会难受的。”
她的夫君绝不全是因为她,而帮贾家的。
“反正你看着办,我们不求青史留名,但求无愧于心便好。”
“…我听夫人的。”
被皇帝指派过来看着俞大人的暗五,看他们老夫老妻的居然还腻歪上了,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该气愤。
皇上有密令在他手上。
但要求在俞大人顶不住,要放水的时候,才能给他。
暗五原先感觉他顶不到明天,但现在嘛…
他超好奇,贾敏都在信中说了啥。
说起来荣国府也是造孽,女儿养得个顶个聪明,这儿子…
暗五悄悄的跟上俞志坚,努力的想要捞他手上的信。
金陵,沈柠拿着兴儿已经查过的族中账目,一点点的翻看着。
京中设了族学,这边自然也有。
老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