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借你头颅一用。(2/3)
铺子的大肉包子重新飘起熟悉的香味,当街面上走动着普普通通的行人,他们发现,一切似乎还是和以前一样。
仿佛昨夜的马蹄阵阵,喊杀声声,不过是操劳过度之后的一场幻梦。
一家早点铺子的小桌上,有三个人正围成一桌,用温热的早点,换取肠胃的舒坦和整个人疲惫的消散。
八风和尚笑看着花笑晨,“可以啊,三少这招高明啊,这城里的老百姓一下子就稳住了。”
昨夜大局已定之后,众人商量如何安抚民众,八风和尚等人提议派军士沿街喊话,安抚民心。
花笑晨却提议说不如将那些早点铺子、卖菜的卖肉的都吆喝起来,只要他们正常开业,并且没事,其余人自然也都会慢慢放下心来的。然后让部分兄弟扮作平民,在街上游荡,既可巡视有无趁机作乱之人,也可营造一番和平气象。
花笑晨看了一眼八风和尚手里白嫩松软的大肉包,默默夹起一个小笼包,熟练地一口吞下,笑着道:“小事,小事,用你的办法也能奏效,不过多费点功夫而已。”
关太初沉声道:“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昨夜就有三四个想要趁机劫掠的,还好被早有准备的我们给抓了起来,一刀砍了,这才震慑住了众人。如果真的发生几起这样的事,百姓还是会怕我们的。”
其余二人都神色一肃,默默点头。
当三人不再言语,撤掉了隔音结界,旁边桌的声音也就传了过来。
“昨晚到底有事儿没事儿啊?”
“听着像是有事儿,这看着却像是没事儿啊!”
“嗨!你们不知道吧,昨晚进城的不是什么贼寇,是靖安军!”
“靖安军是个什么玩意儿!”
“嘘!你要死啊!我听说啊,这靖安军,就是这些日子在咱们东闵州四处镇压流寇盗匪,帮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的。”
“还有这样的人?脑子被门夹了?”
“怎么说话呢!人家是从灵湘州那边打过来的,一路上,只杀贼寇,对百姓不抢不拿,名声好着呢!”
“真的吗?我不信!”
“不信你看看你现在,人家要是像那些贼寇一样,你能坐在这儿喝这白白嫩嫩的豆浆?”
关太初三人对视一眼,微微一笑。
城中的平民们瞧见的是太平祥和,但城中的权贵大人们,则是看见了被挂在太守衙门外面的那颗脑袋。
于是,风悄然吹起,从福田郡吹向了东闵郡,吹向了灵泉郡。
慢慢都汇聚到了东闵郡中的刺史衙门。
“这是造反!这是毫无疑问的造反!”
刺史府中,一个老者拍着案几,须发皆张,中气十足地开口骂道。
“张老所言甚是!率众攻城,对抗朝廷官兵,斩杀朝廷命官,占据太守府邸,从哪一条看,都是十足的造反!”
一个身着官袍的中年男子缓缓点头,附和着老者的言语。
“原本我还觉得这帮人虽有聚众之嫌,但向来都是平剿贼寇,清除匪患,无碍大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胆敢进占郡城,杀官劫掠,必须雷霆镇杀之!”
东闵州别驾语气冰寒,扭头看向主位上端坐的那位老者,拱手道:“请刺史大人出兵,将乱贼雷霆镇杀,彰我朝廷威严!”
堂中众人也齐声道:“请刺史大人出兵,将乱贼雷霆镇杀,彰我朝廷威严!”
“此事何须诸位多言!”
东闵州刺史孙承中叹了口气,轻声开口。
“本官虽然到任时间不长,但此事既然发生在东闵州,发生在本官的治下,本官怎么可能不管?若不能妥善处置,又如何向朝廷交待?”
他目光环视一圈,“诸位不会连这一点都想不明白吧?”
看着干笑不语的众人,孙承中站起身来,“虽因五岳及郡县改制之事,我东闵州流民遍地,但顶多啸聚山林,何曾有过这等冲击城池并且成功之事,本官不知其余各州情况,但在这东闵州,绝对不允许!只要老夫在一日,就一定不会轻饶了他们!”
“你们且放心回去,这出兵之事,本官自会安排。不出则已,一旦出兵,定要以雷霆之势,将其连根拔起,以儆效尤!”
众人齐齐抱拳,“大人英明!”
孙承中又道:“听说对方还有修行者随行,修为还不俗,本官将向京城急调一名大能级别修行者坐镇军中,诸位府上若有合适人选,亦可随军,事成必有军功赐下!”
众人面色微不可查地一顿,连忙敷衍推辞,说着回去商议商议,便匆匆告辞离去。
看着众人匆忙离去的背影,这位东闵州最高权力长官笑得很是轻蔑。
一位心腹幕僚从屏风后面转出,捧着一个小盒子送到他面前,“东主,这是附近各郡城的太守、城中宿老、权贵写来求援的急信,希望您能尽快出兵剿灭贼寇,还东闵州一个太平。”
孙承中看都不看,将这些书信都扔进了厅中的炭火盆中。
纸张在热浪下扭曲,迸发出炽烈的火光,将那些希望和期盼尽数焚毁。
火光照耀中,孙承中的面色,如古井,平静无波。
若是陈三更在这儿,他定然能够认得出,这位手握东闵州绝对权力的老人,赫然正是当日他受国师荀郁之托,一日千里取信的那位。
但陈三更不在这儿,他甚至都才刚刚踏入东闵州的地界。
马蹄踏在东闵州的北部边缘,陈三更坐在马上,无语地吐槽着,“再这么下去,我感觉我都快要成卖艺的了。”
想起这些日子的经历,同行的众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洛青衣调侃道:“没事,那些路边的石头和山比你更可
仿佛昨夜的马蹄阵阵,喊杀声声,不过是操劳过度之后的一场幻梦。
一家早点铺子的小桌上,有三个人正围成一桌,用温热的早点,换取肠胃的舒坦和整个人疲惫的消散。
八风和尚笑看着花笑晨,“可以啊,三少这招高明啊,这城里的老百姓一下子就稳住了。”
昨夜大局已定之后,众人商量如何安抚民众,八风和尚等人提议派军士沿街喊话,安抚民心。
花笑晨却提议说不如将那些早点铺子、卖菜的卖肉的都吆喝起来,只要他们正常开业,并且没事,其余人自然也都会慢慢放下心来的。然后让部分兄弟扮作平民,在街上游荡,既可巡视有无趁机作乱之人,也可营造一番和平气象。
花笑晨看了一眼八风和尚手里白嫩松软的大肉包,默默夹起一个小笼包,熟练地一口吞下,笑着道:“小事,小事,用你的办法也能奏效,不过多费点功夫而已。”
关太初沉声道:“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昨夜就有三四个想要趁机劫掠的,还好被早有准备的我们给抓了起来,一刀砍了,这才震慑住了众人。如果真的发生几起这样的事,百姓还是会怕我们的。”
其余二人都神色一肃,默默点头。
当三人不再言语,撤掉了隔音结界,旁边桌的声音也就传了过来。
“昨晚到底有事儿没事儿啊?”
“听着像是有事儿,这看着却像是没事儿啊!”
“嗨!你们不知道吧,昨晚进城的不是什么贼寇,是靖安军!”
“靖安军是个什么玩意儿!”
“嘘!你要死啊!我听说啊,这靖安军,就是这些日子在咱们东闵州四处镇压流寇盗匪,帮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的。”
“还有这样的人?脑子被门夹了?”
“怎么说话呢!人家是从灵湘州那边打过来的,一路上,只杀贼寇,对百姓不抢不拿,名声好着呢!”
“真的吗?我不信!”
“不信你看看你现在,人家要是像那些贼寇一样,你能坐在这儿喝这白白嫩嫩的豆浆?”
关太初三人对视一眼,微微一笑。
城中的平民们瞧见的是太平祥和,但城中的权贵大人们,则是看见了被挂在太守衙门外面的那颗脑袋。
于是,风悄然吹起,从福田郡吹向了东闵郡,吹向了灵泉郡。
慢慢都汇聚到了东闵郡中的刺史衙门。
“这是造反!这是毫无疑问的造反!”
刺史府中,一个老者拍着案几,须发皆张,中气十足地开口骂道。
“张老所言甚是!率众攻城,对抗朝廷官兵,斩杀朝廷命官,占据太守府邸,从哪一条看,都是十足的造反!”
一个身着官袍的中年男子缓缓点头,附和着老者的言语。
“原本我还觉得这帮人虽有聚众之嫌,但向来都是平剿贼寇,清除匪患,无碍大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胆敢进占郡城,杀官劫掠,必须雷霆镇杀之!”
东闵州别驾语气冰寒,扭头看向主位上端坐的那位老者,拱手道:“请刺史大人出兵,将乱贼雷霆镇杀,彰我朝廷威严!”
堂中众人也齐声道:“请刺史大人出兵,将乱贼雷霆镇杀,彰我朝廷威严!”
“此事何须诸位多言!”
东闵州刺史孙承中叹了口气,轻声开口。
“本官虽然到任时间不长,但此事既然发生在东闵州,发生在本官的治下,本官怎么可能不管?若不能妥善处置,又如何向朝廷交待?”
他目光环视一圈,“诸位不会连这一点都想不明白吧?”
看着干笑不语的众人,孙承中站起身来,“虽因五岳及郡县改制之事,我东闵州流民遍地,但顶多啸聚山林,何曾有过这等冲击城池并且成功之事,本官不知其余各州情况,但在这东闵州,绝对不允许!只要老夫在一日,就一定不会轻饶了他们!”
“你们且放心回去,这出兵之事,本官自会安排。不出则已,一旦出兵,定要以雷霆之势,将其连根拔起,以儆效尤!”
众人齐齐抱拳,“大人英明!”
孙承中又道:“听说对方还有修行者随行,修为还不俗,本官将向京城急调一名大能级别修行者坐镇军中,诸位府上若有合适人选,亦可随军,事成必有军功赐下!”
众人面色微不可查地一顿,连忙敷衍推辞,说着回去商议商议,便匆匆告辞离去。
看着众人匆忙离去的背影,这位东闵州最高权力长官笑得很是轻蔑。
一位心腹幕僚从屏风后面转出,捧着一个小盒子送到他面前,“东主,这是附近各郡城的太守、城中宿老、权贵写来求援的急信,希望您能尽快出兵剿灭贼寇,还东闵州一个太平。”
孙承中看都不看,将这些书信都扔进了厅中的炭火盆中。
纸张在热浪下扭曲,迸发出炽烈的火光,将那些希望和期盼尽数焚毁。
火光照耀中,孙承中的面色,如古井,平静无波。
若是陈三更在这儿,他定然能够认得出,这位手握东闵州绝对权力的老人,赫然正是当日他受国师荀郁之托,一日千里取信的那位。
但陈三更不在这儿,他甚至都才刚刚踏入东闵州的地界。
马蹄踏在东闵州的北部边缘,陈三更坐在马上,无语地吐槽着,“再这么下去,我感觉我都快要成卖艺的了。”
想起这些日子的经历,同行的众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洛青衣调侃道:“没事,那些路边的石头和山比你更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