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一个人的快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回到比赛。  

最后10分钟!  

克罗地亚依旧是采取着对位联防的招式,以不变应万变。  

中国队换上了四个主力,第一波进攻也是按部就班。  

把李南这个鱼饵抛出,成功吸引对方防守,拉扯对方的防守阵型。  

刘雨东的空位机会出现了!  

没有太多的花俏动作,刘雨东直接一个中距离投篮出手。  

哐哐哐!  

篮球跌跌撞撞地钻进篮网。  

yes!  

第一波进攻就打成了,大家也是兴奋不已。  

紧接着,中国队又连续打成了几次进攻。  

那个小快灵打法的中国队又回来了。  

之前主力没上场的时候,中国队几乎是跑不过克罗地亚了,只能选择阵地战。围绕着神射手李南的阵地战。  

现在,主力回来,马上就打出了中国队的精气神,中国球迷们也是纷纷叫好。  

“早点上刘雨东、胡卫东他们,我们不是早就赢了吗?”  

“好球,再来一个!”  

“中国队牛逼,干死他们!”  

“刘雨东就是刘雨东,手真的是硬气啊!”  

大家关心的更多都是中国队能不能进球,能进球,那就是打得漂亮。  

然而,大家却是没有注意,分差一点也不见缩小,还是十几分的分差。中国队打得热闹了,但是效果却是没有的。  

而且,大家都没注意到李南已经在场上消失了。  

刘雨东几个人上来后的这几分钟,李南就是按照教练的安排,给他们作诱饵。  

结果,诱着,诱着,场上的打法就悄然发生了改变。  

李南“习惯性”地成了蓝领,没有触球机会的蓝领,很自然的,他就被“消失”了。  

不知不觉,时间就过了3分钟,场上的比分却是变成了69-82.  

中国队非但没有缩小比分,反而是让对手又拉开了2分。  

场上的球员却是时时刻刻地注意着比分。看着比分一直不能追上,他们也是心里紧张得不行。  

越是紧张,越是影响发挥。  

即使是主力在场,那也是很容易受到影响。  

慢慢的,中国队的命中率就下来了。  

刘雨东中投打铁,胡卫东上篮被帽,李小勇三分三不沾......  

中国队这边屡投不进,克罗地亚却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分差从13分变成了16分,从16分变成了19分。  

中国队的士气越来越低落,看台上的中国球迷声音越来越小了。  

克罗地亚的主教练笑得贼开心。  

比赛要是一直这样进行下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简直不要太轻松!  

相隔不远,站在场边的宫指导,此刻却是眉头皱成了川字。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阵容更强啊,怎么就是追不上呢?”  

就在这个时候,悲剧的事情却是发生了。  

“啊!”  

在一次中国队的进攻中,胡伟东突进内线,跟对方的大个子撞在了一起,落地的时候崴伤了脚。  

宫指导看着主力的胡伟东受伤离场,心下也是后悔不已。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唉~贪心了啊。”  

眼看着形势不妙,宫指导也是无奈地选择了放弃。  

打脸就打脸把,不能再伤下去了!  

鸣金收兵。  

“换人!”  

刘雨东四人被换下场,王大志四人又回来了。  

时间还剩下3分钟,比分已经变成了72-92,分差整整20分。  

主力上场非但没有追回比分,反而分差还被拉大到了20分。更重要的是,胡伟东还在这一节比赛里受伤了!  

中国队亏大了!  

场上,王大志几人都没有了再战的打算。落后20分,时间只剩下3分钟,这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的了。大家都是慢吞吞地走过半场,一直传导着皮球,不到最后都不出手。  

克罗地亚看到中国队颓败的样子,他们也是打得懒洋洋的了。  

看台上,有一些球迷已经准备离场了。这一场比赛,在大家看来,就是这样了。  

能看到半场精彩比赛,已经非常的不错了,他们都很是知足,算是值回票价吧。  

TNT的解说员也是提前开始做着最后的总结工作了。  

“中国队打了半场好球,可是球场依旧是要靠实力说话。中国队整体的实力、技战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  

看台上,李大海也是满脸的失望。中国队要输了,心情真的是堵得难受啊。  

“小李,你看!”  

李大海正准备收拾一下自己带来的东西,边上的老王却是碰了碰他的手臂。  

李大海定睛一看,“嘶!他竟然还没有放弃!”  

大家都觉得没希望了,场上还有一个人却是并没有放弃。  

达沃尔·库斯无聊地玩着胯下运球,却是被李南一把给抢断了下来。  

达沃尔·库斯被撞了一下,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向裁判抱怨,“这都不吹犯规?”  

这要是之前,李南可能会被吹犯规。但是,现在中国队都落后20分了,裁判自然是没有理会了。  

克罗地亚的球员没有一个人追回来,中国队的王大志他们也是一个个呆愣在原地,欣赏着李南一个人的快攻!  

前面是一片开阔地!  

李南知道后面没人追来,自然是选择了三分。  

颠投,一个最省力也最精准的姿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