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汉高祖斩白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哥,不好了,又有一批人逃跑了!”  

正在睡梦中的刘邦被惊醒了,看着闯进来的小弟,面露愁色,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四批跑掉的人了,沛县县令派他这个亭长,押解这些人去修骊山陵墓,可路程还没走上一半,人就跑了一大半,  

“唉,这该死的世道”刘邦将衣物一把扒开,双手抱头,揪着自己的头发,  

他知道这些人为什么逃跑,这些年随着秦二世那个昏君上台,各种徭役不减反增,让本来就深受始皇帝大修之苦的人民苦不堪言,  

他预计到会逃走一些人,但没想到直接逃走了这么多,本来他还想,都是乡里乡亲的,到时候就说路上突发疾病死了,  

但现在一半人都不剩了,他继续压人去骊山,到时候肯定会被杀头!  

他刘邦虽然活了几十年,但可还没活够呢!  

“大哥,怎么办?还继续押送么?”小弟右手摸着自己的头,憨厚的问着刘邦,  

看着这个傻里傻气的家伙,刘邦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这个家伙,有一把子力气,还憨厚老实,忠诚可靠,  

他早一脚踹开这个家伙了,  

“给我拿酒来”“啊?”“快去!”  

等小弟走后,刘邦着急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哪有什么办法,现在向前去骊山是死,回去沛县也是个死,  

逃跑被抓住更是凄惨,刘邦只是个二流子,他不会思考这些问题的啊!  

“老天,你这么玩我刘邦的吗?”不甘心的他破口大骂着,  

“大哥,酒”  

刘邦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从直接进来的小弟手上接过了酒瓶,“好了,你出去吧”  

屋中火光昏暗,刘邦拿起酒瓶往口中灌着,麻痹着自己,  

“秦二世这个混蛋,上台后,不休养生息,还乱来,真不是个东西”  

“还有赵高,奸臣贼子,如果不是他们,我现在还在沛县好好当我的亭长呢!”  

喝酒壮人胆,刘邦喝酒之后,也开始抱怨起来,怒骂着平时根本不敢直呼其名的赵高,还有皇帝胡亥,  

越想越气,他的血液在酒精的作用下,似乎变得滚烫起来,  

“好热!”迷迷糊糊中,刘邦感觉自己的身体像被火烧一样,  

密密麻麻的痛痒感遍布全身,“他娘的,怎么这么热?”  

“来人,人呐,给我拿水来!”刘邦只感觉自己要被烈火烧死一样,,迷迷糊糊的,  

“来了大哥,水来了!啊!”嘭!盛水的瓦罐掉在地上,小弟惊叫着,  

看着刘邦金黄色的瞳孔,跪倒在了地上,“大,不,殿下!”  

惊叫声引来了被押解的众人,他们一进屋,也通通的跪倒在了地上,  

“你们怎么了?”刘邦被他们的举动吓到了,“快起来,我刘邦又不是什么大人物!至于押解一事,各自逃命吧”  

“殿下,您看看”一个人颤颤巍巍的指着刘邦的眼睛“您的眼睛”  

众人带着羡慕、畏惧的神色,不敢直视刘邦的双眼,  

刘邦意识到了不对劲,他怎么会被这些人叫殿下呢?他又不是皇子?  

难道?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刘邦拿起地上还有着一点水的残破瓦罐,  

一双黄金瞳赫然浮现,他的手下意识的松开,瓦罐掉在地上,刘邦赶忙蹲下,  

再三确认,他脸色狂喜,“没想到我刘邦也是龙子龙孙!”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血脉觉醒”众人跪拜,在大秦,所有人都知道,秦始皇是一条龙,他化身成人,  

统一了六国,而六国的先祖,都是龙,所以各国大王,历来都是自称真龙天子,  

有着珍贵血脉的贵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的特征,那就是黄金色的瞳孔,  

那是高贵血脉的象征,据说在贵族中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一些血脉稀薄之人,就和普通人一样,  

而觉醒了黄金瞳的人,都会被普通人尊称为殿下,这是历来约定成俗的事情,  

因为只有拥有这样高贵血统的人,才能登顶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一统四海,驾驭六合,不然是不会被承认的,  

而如今,刘邦体内的龙血就觉醒了,他体内的龙血原本不会觉醒了,但没想到在遇到这个烦心的杀头事时,  

反倒帮他觉醒了血脉!  

“好了,各位,都起来吧”虽然突然觉醒了血脉让刘邦感到高兴,但是眼前的危机还没有解决,  

“各位,现在去骊山的人已经跑了一大半,继续去,我们都得死,你们有什么看法!”  

众人面面相觑,都摇了摇头,一个人大着胆子开口说道“要不我们都跑了吧!”  

“若是想跑,各位早就跑了吧,还留在这里,不就是怕跑了之后,不能回家吗”刘邦戳穿了这些人的小心思,  

大家没有说话,他们都是不愿背井离乡的一批人,才没有和前几拨人跑掉,  

刘邦看着这些人不说话,感到烦闷无比,拿起剩下的酒喝了起来,  

一个念头出现在他脑海里,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他们敢揭竿而起,不就是仗着自己血脉觉醒了吗?顶着一双黄金瞳,才能招到人马,不然谁信他们的宁有种乎,  

“玛德,干了”四周的人被刘邦吓了一跳,“诸位,既然现在左右都是死,那我刘邦就反了,你们愿意跟着我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的,就离去吧”  

“什么,造反?这可是要杀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