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安民告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实高丽国学习中原国家并不算深入,学回国之后也只是在上层阶级使用。最终导致上层阶级说汉语、写汉字,下层的百姓仍然说高丽语,不识字。”陈逊向柯雷和周围的亲卫讲解道:“这也是高丽王室为了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  

“旁边的倭国就不同了,他们算是真正全面的进行汉化改革。在隋唐时期,倭国两百多年间共向隋唐派遣了数十批次,上万人的遣隋使、遣唐使。这些人才苦心积虑,真正的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了回去,并且彻底的融入到了他们自己的文化之中。”  

“除此之外,这些遣唐使还学习了大量的先进科技、先进制度。”  

“要知道,派出遣唐使之前,倭国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连续派出遣唐使之后,两百年间,倭国如今的社会制度已经与中原政权没有多少差距了。”  

众人听得都很认真,这些知识在后世可能动动手指就能在网上搜到,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非常宝贵的,是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的“秘闻”。  

“怪不得倭国的倭刀看着那么像唐刀,估计就是从唐朝学过去的。”柯雷一副‘我终于明白了’的表情。  

倭刀和唐刀都属于直刀,宽度和剑差不多,单面开刃,弧度很小,近乎笔直。  

“没错,倭人学回去之后进行了改良,现如今,精良的倭刀质量确实非常好,也很利于战斗。”陈逊点头承认。  

“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的苗刀厉害,砍人跟切菜一样。”有亲卫发表了不同意见。  

“使用什么刀具最合适,主要是由人种决定的,苗刀立起来都和倭国的普通壮丁身高一样高了,让他们如何能够施展的开,所以他们将唐刀的改良成了短一些的倭刀。”陈逊再次普及了一个知识。  

“确实如此,就像都督您的那把陌刀,若是让我们使,挥舞起来都费劲,更别说砍人了。”亲卫立即领会,还能够举一反三。  

“柯将军,王宫中的俘虏已集中完毕,如何处置?”门外冲进来一名小将打断了众人的聊天。  

“都督,您要不要去看看?”柯雷问道。  

“走,看看去。”众人很快来到王宫中的一处小广场,这里已经被男男女女的宫人塞得满满当当,估摸着最少有五六百人。  

“宫女三百六十三人,宦官一百二十人,其余为高丽王子王女,还有一些宾妃。”有负责统计的军官上前向众人汇报。  

“都督,你来。”柯雷自觉后退一步。  

这些高丽王宫里的宫女、宾妃都是从全国精挑细选而来,容貌都属于上乘。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现在大业未成,还没有到放松的时候,否则之前在开封,那些女人的质量不比这里的好?”陈逊先是训了一句柯雷,然后对刚才统计的军官命令道:“先把这些人都看押起来,等城中战事结束,统计军功,可让功勋靠前的将士前来挑选。”  

“在这里我可要警告你们所有人,高丽国的百姓从今往后就是我军政府的百姓,让你们挑选,是让你们带回家做媳妇的,不是赏赐给你们玩弄的,万万不可随意羞辱打骂。若是不愿意,那就别选,若是选了,就要负责。”  

“明白了,都督。”军将应道。  

这种强行赐婚的事情,陈逊也是就在异族国家能够做一做,换做在国内,必然会让这些可怜人直接回家。  

在高丽国,让这些女人嫁给陈家军将士,其实是抬高了他们的社会阶层。  

虽然陈逊刚才说今后高丽人也是军政府的百姓,但实际操之时,必然还是会和汉人有所区别。  

有什么好事、有什么优惠政策,不用陈逊交代,军政府也必然会先紧着汉人来。  

“柯雷,你要是喜欢,也可以选一个,只要你家里的愿意,别闹到我这里就好。”陈逊对着柯雷揶揄道。  

“都督哪里话?都督都还没有成亲,我哪敢纳妾。”柯雷连连摇头。  

随着军政府以良好的态势持续发展,陈家军中的军将、军政府中的官吏成家的比例已经非常高。  

好些刚被招进官吏队伍的小吏,还有刚刚提拔为伍长、队长的基层军官,家里的门槛都被媒人踩破了。  

更不用说这些早早就加入陈家军的高级军官,好些想要趋炎附势的家族,都想把家里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塞给他们,好安然度过政权交替期间的混乱。  

柯雷就娶了一个大海商的女儿,陈逊上一次回去还看了看他刚满月的孩子。  

“走吧,去城里转转。”交代完这里的事情,陈逊直接出了王宫。  

在王宫内耗了快一个时辰,出来的时候,城里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  

安民告示都贴到了各个街坊的出入口,有人用汉语、高丽语在不断的宣读。  

“军政府不扰民、不劫掠…”  

“各家商铺客栈可照常开门营业…”  

“严禁哄抬物价,趁机作乱,违者严惩…”  

“招募力工,每人每日给薪俸二十文,管一顿饱饭,每日工作四个时辰,薪俸当日结清。”  

“招募健妇,每人每日给薪俸十五文,…”  

来到大街上,已经有招募的力工在打扫战场、抬运尸体。  

还有好些健妇被招募进来,正按照军政府的标准清理街道卫生。  

“都督,这招人立信的法子就是好使,我们之前在南边,只要当天的薪俸发下去,民心立马就稳了。”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