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银弹攻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愿意再拿出来一百万两白银出来,现场刚好三张桌子,就以每桌为单位,凡是桌子上的三支部队都能够在今日撤离开封,我将派人拱手送上三十万两白银,首先全部撤离的桌子再加十万。”陈逊说道这里,又补充了一句:“这三十万和之前的两笔奖励可都没关系。”  

“比如这位将军。”陈逊看着刚才搭话的将军问道:“将军麾下有多少将士?”  

“一万三千人。”那个将军爽快的答道。  

陈逊回头看了一下李纲,李纲连忙点头,表示这位将军没有虚报。  

“就按照一万三千人算,若是你能第一个全军拔营撤离,而且和您同座的两位将军也能够在今日撤离开封,那你就能够获得十三万两,加二十万两,再加十三万两(四十万/3),总共四十六万两白银。”陈逊举例道。  

此时此刻,大堂内的所有人都开始在心里快速心算,核对陈逊说出来的超级数字是否真实。  

“敢问,若是你选择了留下来,有没有把握从我手里抢到这么多钱吗?”陈逊目光紧盯这名军将,全身用力,使得气势全开。  

巨大的心里压力徒然袭来,加上刚才陈逊所说四十六万两白银的冲击,这名将军的心房立即被突破。  

“岂敢!岂敢!”只见他连连摆手,不敢真的回答陈逊最后的问题:“我这就回去下令,立即拔营。”  

最后连陈逊怎么兑现承诺的问题都没问,也没来得及和同坐的另外两名军将沟通,起身直接出了客栈。  

“将军走好,今后若是有机会,陈逊必会前往将军家乡拜访感谢。”陈逊站在台上拱手相送,意气风发。  

随着这名将军的撤离,现场的攻守同盟立即就被打破,大家都想着早撤早拿钱,简单向李纲询问过钱款交接流程之后,相继快速撤离。  

“都督好手段!”等所有人都走完,李纲连忙恭维道。  

最后这一招确实厉害,一桌子的三个将领,若是一个人不愿意撤,就会影响到另外两人拿十万两银子的奖励,不用陈逊去劝说,被影响的两人肯定会先一步不愿意。  

打生打死还不知道能够拿到多少钱,乖乖撤离就可以拿到巨额赏金,有脑子的都会知道怎么选。  

况且李纲刚才不是说,让他们回去换主家过来商议太子登基事宜吗?  

说明陈家军还是遵宋的,那大家就是一家子人了,没有必须打一场的前置条件。  

“好了,让人给其他几家也通知一下,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赏赐力度。”陈逊没有告诉李纲,自己这一招都是学习的后世新中国促拆迁手段:“我得回开封,让人准备好钱送出来。”  

“心疼啊,五百万两!!!”  

不敢细想,一想就感觉心痛。  

“都督放心,接下来就交给我了。”李纲将陈逊送到门口。  

两人都没有说什么“万一没有成功”之类的话,自从第一个将军被“攻陷”之后,就已经预示着陈家军大胜了。  

最终,最先撤离的还真是之前先走一步的军将,为了成为第一,他将军营中好些不值钱的物资都留在了原地,不要了。  

等全军开拔的时候,陈家军直接奉上三十三万两白银,拿到钱后,整支军队的所有将士全都喜笑颜开,为了之后可能拿到的十三万两赏银,整支队伍的撤离速度相当的快,都快赶上陈家军急行军了。  

“看来,今天午夜之前,之前赴会的九支勤王军都能够撤出开封境内。”李纲对着出来送银子的陈逊猜测道。  

“向南的路比较长,估计会晚一点。”陈逊回道,他记得开封府城位于开封府南北中心线北上三分之一的位置。  

“都督多虑了,您没看刚才撤走的那支勤王军吗?从南边来的,却向东撤走了。”  

“看来大家都考虑的很周全啊,先撤离出开封府,拿到赏钱,再转道回家。”陈逊不得不服,这些人的脑子在这方面确实非常灵活。  

“报!苗傅军也拔营了。”有探马过来汇报道。  

“他排第几?”陈逊问道。  

“第五!”探马汇报道。  

陈逊清楚的记得,苗傅因为人多势众,所以并没有参加上午的会议,现在却能够在失了先机的情况下,拿到第五,行事真是果断。  

“人才啊!”李纲感叹道。  

“就是没用在正道上。”陈逊也叹道。  

“无妨,只要我们陈家军继续发展,他就蹦跶不了几天了。”李纲倒是对陈家军有信心。  

估计是通过今天的事情,对陈逊的信心进一步增加了。  

能干大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可以贪财,但不能被钱财束缚。  

陈逊今天的表现令他很满意。  

要知道,那可是五百万两,北面的金国一年的财政收入都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  

而陈逊却能够为达目的果断撒出去。  

同样都是撒钱,这跟赵佶之前向金国纳贡却完全不同,赵佶是认怂妥协,陈逊是舍财换取时间。  

李纲非常清楚,若是围城的勤王军死活都不答应撤离,陈逊肯定不会对他们手软。  

“先生,尽快处理完,我先回开封等你,等你回来,我们商量一下军政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陈逊邀请道。  

这个邀请代表着陈逊真正的承认李纲成为了军政府的一份子。  

“谢谢都督。”李纲也很是欣慰。  

毕竟严格算起来,他也算是背主之人,现在能够获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