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工商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九月十日,陈逊带着还没有训练完成的火枪营来到了南海县的佛山堡。  

看着前方比东莞县的城墙还要高大的堡墙,不仅惊叹的砸了咂嘴。  

怪不得这里在后世能成为四大名镇之一。  

想想后世的其他三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和河南的朱仙镇。  

哪个不是大名鼎鼎?  

就连佛山,也因为黄飞鸿而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听刘煜汇报,佛山镇里聚集了大量的富商,要求和军政府重新谈判商税比例的时候,陈逊还有些不明白,他们哪来的自信,胆敢凭借一个小小的镇就跟连破六县的军政府谈判。  

现在看着这处跟中世纪古堡一样的佛山堡,终于明白了。  

感情人家是真有实力啊。  

“根据提前潜伏进去的探子汇报,目前堡里聚集了大小商户四百余户,各行各业的手工业者近万人。”刘煜汇报到:“全都是无地的全职手工业者。”  

也就是无产阶级工人啊。  

这下难办了。  

这些商人不知道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药,将这些无产阶级都捆绑上了他们的战船,躲入堡内对抗军政府。  

对于这些军政府今后主要依靠的对象,陈逊可不能向对待士绅阶层一样通过血腥杀戮来震慑。  

军政府的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得罪了这个阶层,加上天然敌对的士绅地主阶层,差不多就可以摊牌认输了。  

“这么大规模的人群聚集,你们都没有提前发现吗?”陈逊有些生气的斥责道。  

六县之地占领下来已经小半年了,竟然还能在管辖范围出这么大的篓子。  

军政府还整天标榜信息传递对宋廷的优越性,现在一看,脸被打的pia!pia!pia!的。  

“佛山堡是商业重镇,平常本来就人流如织,流动人口规模比广州城还要大,之前流动人口数量增加,我们还以为是军政府治理的成果…”刘煜低下头,不敢看陈逊。  

他上任才多久?就被这些商人耍着玩了,太丢脸了。  

“堡里的工人太重要了。”陈逊知道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紧要的是先将这堡门打开,将里面的人拉出来处置。  

否则时间拖得久了,堡里的人若是被富商武装起来,就难控制了。  

“你们现在是什么对策?”陈逊问道。  

“我们商量了一下,眼下最妥善的对策就是‘缓兵之计’。先答应那些富商的要求,等将工人转移之后,再跟他们算账。”  

这哪是什么缓兵之计啊,完全就是骗么。  

“不行!”陈逊斩钉截铁的反对道:“军政府的信誉比堡里所有人的性命加起来都重要。”  

对一个人来说,信誉建立起来非常难,毁起来可太容易了,对于一个组织也是同样道理。  

此次参与进“聚众抗税”的基本都是商户,也就是本地的豪强,跟士绅不同,不值得陈逊用军政府的信誉去换取胜利。  

士绅的传承靠的是知识,他们家族最重要的资产是书籍,掌握知识,入朝为官,最后以掌握权力来维持家族兴盛。  

豪强靠的是垄断州县的吏治,也就是世代继承的“胥吏”岗位,来兼并土地、隐匿人口、控制佃农,从而控制地方产业链。  

对于封建社会的官府来说,士绅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豪强。  

因为豪强像韭菜,杀一批还会原地长出一批。  

士绅却可以通过知识控制人心,杀一个,若一大群。  

两者看起来都很有钱,都有很多土地,可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在汉末,刘备和曹操都是通过打地方豪强获取财富,但是却没有引起士族阶层的敌视,就因为两者不是一个阶层。  

在鄙视链中,士绅属于上层。  

但两个阶层虽然不同,却是流通的。  

士绅可以通过掌控权力,在地方上获得土地、产业,从而成为大豪强,由上而下。  

豪强可以通过掌握地方土地、产业,培养族人读书参加科举,最终进阶为士绅,由下而上。  

“那就只有强攻了。”刘煜也明白这样通过欺骗达到目的,对今后的影响会非常恶劣。  

“他们是什么条件?”陈逊问道。  

“他们要求继续实行宋廷的商税税率,不得增加。”刘煜回道。  

初听这个要求好像并不过分。  

但是,细细一思量就发现,很过分。  

宋廷低商税能够维持国家运转,是因为它的田赋高啊。  

陈逊要想降田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就得增加商税。  

而且要增加财政收入,还必须将增加的份额附加到工业商品上,还得增加商税。  

要是应了商户们的要求,军政府肯定会有入不敷出的一天。  

宋廷向商人征收的商税主要是“过税”和“住税”。  

过税收取百分之二,向过往行商收取,按照货物价值收取百分之二。  

住税向开店的坐商收税,按照坐商进货价值,收取百分之三。  

也就是说,一种商品从出厂到进入买家手中,最低会被征收百分之五的税。  

这在陈逊看来是非常低的。  

就这里面还有对于微小型场务的特别政策,那些场务的商税通常是承包给私人的,税率更低。  

除了过税、住税,宋廷还有其特殊行业的税收,如茶税、矿税、盐税等,占比小,不一一分析。  

只说过税和住税,军政府刚刚出台的《工商法》规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