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徐皇后逝世,黄侯爷归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永乐十七年的夏初,大明史上最受好评的徐皇后,在丈夫朱棣的怀抱里,含笑宾天,举国缟素沉痛哀悼。  

朱棣罢朝七日。  

永乐十七年的盛夏,在外征战一年的镇西候黄昏回国述职。  

永乐十七年,金帐汗国的平叛一月也没停过,随着王聪和火真率军入境,平叛效果显著,越来越多的区域掌控在大明雄师的手中。  

嗯,因为兵力不足,催生了另外一个军种。  

汗军。  

这个军种是由大明出钱,招募金帐汗国的勇士组建起来的兵种,作为边缘力量,配合尼格买买提、雄霸、王聪和火真进行平叛和战后治安。  

有奶就是娘。  

因为待遇极好,汗军的数量在金帐汗国全境的数量迅速攀升,从当初雄霸试探组建的三千人,快速攀升的到了三万。  

然后…  

大明这边就不敢增加规模了。  

三万的汗军,已经对金帐汗国内大明雄师构成了威胁。  

不过王聪和火真迅速想到了办法。  

派大明将领去领导。  

而且必须是有才能的,且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谨防汉人将领欺凌汗军士卒导致哗变,也谨防汗军士卒做偷鸡摸狗的事情,损害大明的声益。  

永乐十七年,大明只有在金帐汗国一线还有战事,其余地方,战事全停。  

永乐十七年,枕边人、红颜知己的逝世,让永乐大帝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也让太子朱高炽被禁足——作为长子,他必须守孝。  

但又因为身份特殊,太子还需要辅政。  

所以太子没有去徐皇后的陵前守孝,而是在东宫设置徐皇后灵位,每日烧香礼拜,饶是如此,朱高炽一两年也无法离开京畿。  

守孝有几个级别,分为斩衰(音崔,服三年)、齐衰(服一年)、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缌麻(服三个月),五个等差,故称“五服”。  

明朝洪武七年定制,子为父母皆斩衰三年(这所谓的三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媳为舅姑、妻为夫,也皆斩衰三年。夫为妻(父母在不杖),子为出母、嫁母,齐衰杖期。嫡子、众子为庶母齐衰杖期(杖期就是指服一年但要拿拐杖,表示特别哀痛),庶子为生母斩衰三年。  

翻译过来,就是为父母(嫡母生母)应该守孝三年,对祖母应该守孝一年,为庶母守孝一年,为兄弟、叔伯守孝一年,为曾祖母守孝五月。  

所以朱高炽应该为徐皇后守孝三年,朱瞻基则要守孝一年。  

而守孝的不止朱高炽夫子。  

还有全国臣民。  

根据各个时期的不一样,或者根据天子的旨意,守孝的时间不同,从几十天到几年不等,也就是说,在守孝期间,哪怕是平民老百姓,也不允许嫁娶。  

这很蛋疼。  

不过朱棣显然没这么昏庸,在他的旨意下,全国百姓只需守孝三月,也就是说,从永乐十七年的夏初到夏末,整个大明疆域,包括中南半岛、奴儿干、亦力把里、漠北,这一大片区域,三个月不会有任何嫁娶的事情了。  

至于金帐汗国,目前掌控力度不到,朱棣没发旨意过去。  

倒是李裪,很聪明。  

得知徐皇后宾天后,立即派了地位尊贵的使臣过来,送了大量的贡礼,并且汇报朱棣,说朝鲜亦当为徐皇后守孝三月。  

也就是说,差不多整个东南亚都要为徐皇后守孝三月!  

这待遇…  

想必徐皇后在九泉有知也会高兴。  

在全国一片缟素中,黄昏回到了应天,很低调,只有黄府的人出城相迎,时代集团那边本来是要迎接东家,被黄昏反对了。  

这个时候,不能搞大张旗鼓的事情。  

容易惹怒朱棣。  

君不见,这三个月内别说嫁娶,全国所有的青楼都禁止营业,因为很多大城市都开了宵禁,现在守孝期间,夜市也不准喝酒了…  

一个字,我朱家皇室不高兴,全国老百姓都得陪着我们一起不高兴。  

黄昏对此其实很蛋疼。  

守孝这个东西,孝道是没错,但守孝三年一年什么的,确实有点封建糟粕了,还强迫全国老百姓一起来守孝,这就很不人道了。  

三个月啊…  

这得少生多少婴幼儿。  

而现在大明的人口远远不够发展,还需要继续大力提高人口数量。  

蛋疼归蛋疼。  

生长在这个时代,在封建糟粕没被取缔之前,黄昏还是得遵从它,加上和徐皇后有亲戚关系,所以他也披麻了。  

嗯,按照规矩来的。  

不是刻意的去巴结朱棣。  

回到黄府,发现豆苗和豆芽都是正儿八经的披麻戴孝,徐妙锦和徐家四妹也不例外,宝庆公主则不在黄府,一直在皇宫里。  

倒也无所谓了,站在封建社会的立场,修了《女诫》的徐皇后值得尊重。  

因为禁止宴请,所以黄昏回府当夜,只做了几桌小菜——十一个西域妖姬,正妻徐妙锦,平妻徐家四妹,再加上绯春、权氏姐妹、阿如温查斯,还有豆芽豆苗豆角,再加上吴溥吴李氏、吴与弼和张红桥,可不就几桌了。  

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小酌了几杯,也没敢大声喧哗。  

这会是三个月内的常态。  

臣子要是敢各种花天酒地,锦衣卫和东厂分分钟把消息传到朱棣那边去,然后一个不孝的罪名扣下来,准备被贬官吧。  

是以一家老小都安静的喝酒吃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