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乌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到乾清殿,略感讶然,不仅朱棣在,大舅子徐辉祖也在,并且罕见的,朱棣给大舅子赐了座——要知道靖难之后,朱棣对徐辉祖并无多少好感。  

要不是看在徐皇后的面子,徐辉祖早挂了。  

行礼。  

朱棣笑着说免礼。  

然后赐座。  

黄昏受宠若惊,来乾清殿很少被赐座,一般只有上了岁数的老臣,又或者姚广孝那般的人物才有这种高大上的待遇。  

惴惴不安的坐下,看向同样黑眼圈的徐辉祖。  

徐辉祖回一个耸肩。  

他也茫然着。  

朱棣咳嗽一声,道:“你等出使安南,按朕口谕根据时势,制作一封国书,让我大明在安南的变故中占据主动,是有大功的,朕会奖赏出使之人,不过黄昏你几日前因为私事,而公器私用,此是大忌,朕不得不罚你。”  

黄昏起身,“微臣认罪,愿领惩罚。”  

朱棣颔首,很满意黄昏的态度,咳嗽一声,“你和娑秋娜等人是怎么回事,这几日赛哈智正在为她们另觅住处,有些事该断就要断了。”  

黄昏没甚精神的说了句臣和娑秋娜之间并无任何超乎男女之间的关系。  

朱棣哦了一声,“和乌尔莎呢?”  

黄昏心头一颤。  

我擦,难道在出使途中和乌尔莎巫山云雨的事情被朱棣发现了,倒也没什么,说有那么一点事,不过不重要了,如果锦姐姐真是乌尔莎害的,我会…  

不知道怎么说。  

杀了乌尔莎吗?  

黄昏感觉有点难以做到。  

可是不杀吗?  

那怎么对得起锦姐姐。  

朱棣一声长叹,看向徐辉祖,说,“如果妙锦真被那个叫乌尔莎的西域女子给害了,黄昏又无法下手,你会吗?”  

徐辉祖干净利落,“会!”  

朱棣颇有深意,“如果黄昏阻拦你呢?”  

徐辉祖还是一个字:“杀。”  

妹夫,是建立在妹妹还在的基础上,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兄长的不给妹妹报仇,还有什么颜面去见泉下的双亲。  

朱棣微微叹气,“妙心会很欣慰的。”  

徐辉祖不语。  

朱棣看向黄昏,“朕现在就问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在徐妙锦和乌尔莎之间选择,你选择谁?”  

黄昏沉吟半晌,“当然是锦姐姐。”  

朱棣笑了笑,“还算你有点良心,也罢,此事朕本欲治你个重罪,不过念在你对徐妙锦的一片痴心上,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你可有不服。”  

黄昏摇头,“没有。”  

妻子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现在是真提不出劲来和朱棣来斗智斗勇,只想快些离开大内,然后继续寻找妻子。  

朱棣咳嗽一声,“来人,将黄昏拖到殿外,重责五十杖。”  

立即有护卫前来。  

黄昏没有言辞,打算承受。  

徐辉大吃一惊,他听出了朱棣的话中之意,一般情况下朱棣若是只想教训一番,会说杖责五十,但此刻说的重责五十杖,那负责敲杖的人岂会懂不起。  

这五十一打下来,妹夫不死也废了。  

急忙起身,“陛下——”  

朱棣挥手示意你别管,徐辉祖无可奈何。  

黄昏被两个壮汉摁住,另外两人各执罚杖,蓬的一下敲下,黄昏本来以为会痛不欲生,不料雷声大雨点小,屁股上确实有点痛,但那是肉痛。  

略微不解。  

不过此刻思绪活络了点,你挨罚的人可不能表现得太淡定了,好歹也给朱棣一点满足感,于是哀嚎了一声。  

然后一声又一声。  

别看此起彼落打得欢,黄昏也“痛”得大喊,实际上根本不上筋骨,最多就是这几日坐卧不方便而已,这是虚张声势的杖责。  

黄昏懂了。  

他认为朱棣是做样子给其他朝臣看,毕竟公器私用这股歪风必须刹住。  

不过在嚎了十多嗓子后,黄昏累了,这几日本来就没休息好,哪能一直嚎下去,索性将头埋在凳子上,一声不吭。  

在外人看来,这是被打晕了。  

狗儿太监站在殿门口,大声问道:“怎么回事,你们没吃饭么,怎的打下去,黄指挥连一点声音都没有,不痛不痒的吗?”  

声音很大,整个乾清殿都能听见。  

殿中的徐辉祖心中一动。  

有点不对劲啊。  

狗儿太监是什么人,他和黄昏历来亲近,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让行刑的人给黄昏加餐,而且狗儿的声音着实太大了,深恐陛下听不见似的,完全不合常理。  

思绪未落,忽然听见带着哭音的声音从乾清殿另外一个房间里传来:“住手!”  

旋即一道俏丽身影奔出房门,匍匐在黄昏身上,梨花带雨的哭道:“你们住手。”又对殿内喊道:“请陛下开恩!”  

徐辉祖懵逼万分。  

三妹?  

三妹!  

她怎么在乾清殿?  

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三妹徐妙锦奔出来的房间里,又出现了三个人,一个是徐皇后,还有一个绯春,旁边跟着个蹿了些个头的小宝庆。  

徐辉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怎么人间失踪的三妹出现在了大内。  

难道陛下找到她了?  

可不对啊,如果陛下找到她了,应该直接送回妹夫的府邸,为何要接到大内来,这事只怕另有不为人知的蹊跷。  

朱棣负手来到殿门口,牵着小宝庆的手和妻子肩并肩,黑着脸道:“开恩?开什么恩,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