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想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黄昏没追上乌尔莎,或者说,他根本就找不到乌尔莎的痕迹,只是本能的追出去,当许吟和于彦良追上他时,他已距离应天一百多里外。  

听说朱棣召他回应天,黄昏哪肯。  

但许吟和于彦良的下一句话却让他不得不低头:不回应天,陛下就要杀吴溥。  

黄昏知道朱棣是想吓他。  

朱棣虽然杀人很多,但绝对不会因为这种事情杀一个无过的臣子,要不然他就不配为明成祖永乐大帝,从始至终,朱棣就和昏君、暴君、庸君不沾一点关系。  

但黄昏只能回去。  

因为朱棣的态度很明确,在听许吟和于彦良说过朱棣已经让丘福着令边关严查后,黄昏就知道朱棣的意思了。  

找徐妙锦不是你黄昏一个人的事情。  

分清楚主次。  

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用,为何要靠个人能力,这是不智的行为。  

黄昏只得回应天。  

回到应天,黄昏血红着眼睛去问了纪纲,北镇抚司那边也没有消息,又去了应天府衙,发现府尹又变回了向宝。  

也没消息。  

京营那边也一样,谁都没有徐妙锦的消息。  

黄昏的心沉了下去。  

这几日和他寸步不离的徐辉祖一声长叹,低声说:“不知道乌尔莎把三妹带到哪里去了,这有点不对劲,乌尔莎虽然是高手,但她带着三妹和绯春,按理来说走不远才对,莫非我们灯下黑了?  

黄昏苦笑,“能黑到哪里去,应天几乎已经翻遍了。”  

他真的有点绝望了。  

徐辉祖沉默了一阵,“休息一下吧,这一两日你都没合过眼,如果三妹真发生不测,我也不怪你,当然,能找回三妹最好。”  

徐辉祖这一两日跟在黄昏身后,真心动容。  

妹夫对三妹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黄昏点点头,几天几夜不合眼,铁打的人也受不住,对赛哈智说了声道谢,说待过几日请老哥喝酒,又让许吟和于彦良各自去忙,待徐辉祖走后,黄昏去主院打算睡一觉。  

不养好身体,怎么找回锦姐姐?  

可惜,睡不着。  

床上的薄被,枕头,蚊帐…乃至于房间里的所有东西,都有妻子的气息,他只要一闭上眼,就看见妻子轻柔的对他笑。  

一如每个傍晚,她都在主院门口等他归来一样。  

在失去之后,才知更珍贵。  

辗转难眠间,主院院门吱呀一声推开,黄昏心头一颤,是锦姐姐回来了,从床上蹦起来,鞋也没穿,就这么冲出房子。  

窈窕身影,长发披肩。  

黄昏却失望的跌坐在地,不是锦姐姐,是娑秋娜。  

娑秋娜见状颇为动容,将疲倦的黄昏扶起来,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柔声道:“你别着急,我已经让人去追寻乌尔莎的踪迹,这是你们陛下叮嘱的,应该能有效果。”  

最熟悉乌尔莎的人都找不到她的话,那么这个世间没人能找到她了。  

黄昏默然不语。  

娑秋娜眼里涌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说真的,她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羡慕一个人,她忽然觉得,徐妙锦有大官人这样的爱人,哪怕是死也是无怨无悔的罢。  

这就是自己苦苦追寻的自由爱情啊。  

黄昏神魂不在的勉强熬过了一夜,第二天近晌午时分,狗儿太监来了,说陛下有旨,宣南镇抚司黄指挥入宫觐见。  

黄昏领旨之后,和狗儿一起进宫。  

因为妻子还没有消息,黄昏情绪不佳,也不愿意和狗儿说话。  

狗儿能理解。  

但他有话要给黄昏说。  

找了个合适时机,道:“陛下回到乾清宫后,情绪不太好,你是不知道,这一两日召见的臣子,大多被陛下骂了个狗血淋头。”  

黄昏挤出一抹客气的笑意,“大概都是在立储中表明了身份的臣子罢,陛下不过是借这个机会敲打一下他们而已。”  

狗儿点头,又道:“再给你说个事,昨日都察院左都御史沉吟弹劾行部尚书雒佥贪暴,陛下降旨,已经派人去顺天,要将雒佥押入大牢等候发落,估计难逃一死了。”  

他跟在朱棣身边,太清楚雒佥犯了什么事。  

身为顺天行部尚书,你贪污一点也行,但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和在应天兼国理政的三殿下营党结私,更不该僭越的说三殿下是你侄儿。  

这纯粹是找死。  

所以雒佥死定了。  

黄昏哦了一声,不甚在意,他现在早就没那么圣母心了。  

狗儿见这都提不起黄昏的兴趣,也是暗叹一声,觉得自己这位朋友有点入魔了,这是明显的要美人不要江山。  

狗儿没有怒其不争,反而羡慕。  

因为这是他无法拥有的幸福。  

咳嗽一声,“陛下今日召见你,大概是为了之前你为了找夫人而公器私用的事情,死罪大概不会有的,姚少师已经帮你背了一份责任,但活罪肯定难免,我估摸着陛下会在乾清殿打你个几十大板,做好心理准备啊。”  

黄昏愣了下,“狗哥,你现在说这些,不怕被陛下知晓吗?”  

称呼升级了。  

狗儿太监很喜欢这个称呼,乐道:“陛下没你想的那么小气,他早就知晓杂家和你关系亲近,让我来宣你觐见,其实就是让我先给你打个预防针,陛下心里还是很青睐、信任你的。”  

黄昏恍然。  

情绪低落的说了句,别说打我几十大板,就是取我半条小命,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