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知日夜,或说有日则不知夜,是黄昏夫妻昨夜的状态。  

刚推开房门,院子外面,绯春守着主院大门,侧身过来,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姑爷小姐,太阳都中天了。”  

嘴上抱怨,心里也在抱怨。  

当然,没有恶意。  

她在大门前守了一上午——就怕不长眼的小厮丫鬟跑进主院,没办法啊,房子不隔音,小姐如慕如诉的声音偶尔会穿透窗棂,容易让人想入非非的靡靡之音,不能让下人听见。  

得保护小姐的形象。  

徐妙锦羞得低下头。  

黄昏哈哈大乐。  

男人对于这种事总是有股莫名的自豪感和征服感,是心理上的快意,而不像女人,更多是生理上的愉悦。  

绯春又道:“郑大监佩剑,在外等你好久了。”  

这话意思很明确。  

陛下等了你好久,怕姑爷你装病不去,所以让郑和佩剑而来,你要是敢找理由找借口留在应天,郑和就要强制把你押到北方去。  

黄昏回道:“马车准备好了?”  

绯春嗯了声,说,“于彦良和许吟都在马车上,东西也已经搬上去了,就等姑爷你动身。”  

黄昏也嗯了声。  

牵着徐妙锦的手,“时间匆忙,不洗漱了,我这就去,免得陛下发怒,锦姐姐你在家里好生休养着,万一有了的话,更要注意。”  

徐妙锦嗯了声。  

黄昏松开手下了台阶,刚走两步,又转身上前,将徐妙锦拥在怀里,狠狠的吧唧了一口,低声道:“锦姐姐,我会想你的哟,我的心我的人,都想你哟。”  

说完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  

徐妙锦幸福的红着脸,黄昏这话很流氓,心想很正常,因为爱情嘛,人想也很正常,更流氓,因为这个人想其实就是在说想继续睡她。  

小夫妻嘛,也很正常。  

她不想去送黄昏。  

分离总是伤感的,况且她要去洗漱,昨夜雨打蕉残,浑身都有股腥膻味…若是以往,徐妙锦会觉得恶心,如今倒是想不到那去了。  

带着绯春上了马车,许吟和于彦良是车夫,郑和骑马,去往城外。  

绯春准备了些早食。  

黄昏草草吃过,对绯春道:“我再睡个回笼觉。”  

绯春嗯了声,体贴的拿了薄毯子给他。  

渐渐入睡。  

车马狂奔,一路颠簸。  

临近傍晚时,在驿站追上朱棣,阵仗不大,只有不到八千人的亲卫军,数百锦衣卫,以及十来个太监和一二十个宫女——宫女和太监顺天府都有,所以不需要带多少。  

同行的高官,有淇国公丘福和其他几位靖难公侯,太子少师姚广孝,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指挥同知庄敬,郑和、王顺。  

出乎意料的是,小宝庆竟然在,据说是闹着要去看北国风光。  

朱棣宠溺,由得她去,到时候放在顺天府就行。  

不会带到前线。  

黄昏下榻之后,去求见朱棣,得知朱棣长途跋涉,还在休憩,黄昏只得作罢,吃了晚饭,和郑和王顺坐在院子里聊天。  

闲聊。  

黄昏忽然想起一事,问郑和,“大监,你也去了北方,那下西洋的事情谁在筹备?”  

郑和笑道:“洪保,都知监太监。”  

洪保和郑和一样,也是回族人,都知监太监,不是一般的太监,是都知监的老大,不过都知监本来就在内官监统率之下。  

因为筹备下西洋的事情,朱棣拨给了郑和,让洪保配合。  

黄昏并不知晓洪保。  

毕竟下西洋一事,他知道的就郑和一个出名人物,洪保这种档次的人,在史书中几乎被略过——下西洋的功劳都在朱棣和郑和身上。  

这两人就像皓月,其他人便是微末星光。  

黄昏又不是百度全科,哪能知道下西洋里的小人物。  

说了几句,陷入沉默。  

气氛有些尴尬。  

确实,没了国家大事,黄昏和郑和、王顺之间真找不到共同语言,毕竟一个有鸟一个没鸟,大家对未来人生的期望都不一样。  

好在小宝庆适时跑了进来,大监大监,皇兄让你和黄昏过去听曲儿,说让你带上羌笛,好些日子没听了,解解乏。  

郑和和黄昏起身。  

郑和又对王顺示意,你也一起来。  

王顺心头微暖。  

他一直跟在郑和身边,没少在陛下面前露脸,都是因为公事,但今夜去陛下那边,纯粹就是郑和在帮他多在陛下面前讨点印象分。  

两人先行。  

小宝庆跟着黄昏,啐道:“你怎么回事,竟敢让皇兄等你?!”  

黄昏啊了一声,“等我?”  

小宝庆嗯嗯点头,“出征仪式后,皇兄在城外折柳亭里,等了你约莫小半个时辰,不耐烦了,又怕耽误时间,才出发,让大监去押送你。”  

黄昏心头也有些微暖。  

天子出征,时间何等宝贵,朱棣竟然愿意在城外折柳亭等自己半个小时。  

小宝庆砸吧着眼,“你咋回事呢?”  

黄昏呵呵一笑,“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小宝庆切了一句,“你肯定在滚床单,还以为我不知道,你这么喜欢,干嘛不把徐妙锦带在身边,又带上徐家那个冰怪物。”  

黄昏心中恍然。  

他听徐妙锦说过徐家四妹和小宝庆之间的事情,知道小宝庆“关心”的还是徐家四妹,两人要是长久呆在一路,那还不得掐起来。  

这俩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