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单刀赴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终于收网了!  

黄昏情绪大振,推门而出,“臣在。”  

朱棣颔首,“此计着实很有点意思,但行得通?”  

黄昏毫无不好意思,“哪里那里,陛下过奖了,也就一般妙。”  

赛哈智见状,暗道黄老弟这气场要得,面对陛下,老子都吓得心惊胆战,他竟然还能喜笑颜开谈笑风生,甚至还开了个玩笑。  

徐皇后忍俊不禁。  

小宝庆那双宁静湖泊般的眸子本就盛满了笑意,闻言更是呵呵直乐,咯咯笑着说人也是妙人儿呢,皇兄,我喜欢他,送给我嘛。  

朱棣颔首,似乎在认真考虑,说倒不是不可以,内官也是官。  

黄昏吓了一跳,怒瞪一眼小恶魔,嘀咕了句驸马也可以是官。  

不敢嘚瑟了。  

赛哈智欲去点兵点将,跟着朱棣杀他个血流成河,却被朱棣挥手制止,说不用了,这一次出宫,连大内侍卫都没带,更不需要锦衣卫,只是过来把黄昏带着,赛卿你也不用去。  

赛哈智一脸懵逼。  

朱棣这是唱的哪出。  

现在是去收网,面对的是策划了一系列案件,甚至连徐皇后都要谋害的主谋,早就对你朱棣撕破了脸皮,不带大内侍卫不带锦衣卫,就你两口子带着个小宝庆,送死么。  

就算朱棣身经百战,然双拳难敌四手。  

加上黄昏?  

多送一个人头而已。  

赛哈智脸色凝重,他不敢出声反对,但已经在心中暗暗谋划,等下决意带几个南镇抚司最强缇骑、校尉,乔装打扮保护朱棣。  

黄昏给赛哈智使了个眼色。  

哪知朱棣微笑盖棺定论,说赛卿不用忧虑,朕只有打算。  

朱棣转身,“走罢,黄总旗~”  

总旗两字,咬字特别重,让黄昏哭笑不得,朱棣你该不会真的以为靠我就能保护你,那你也得等我改良火器,打造出那什么巴特雷狙击、沙漠之鹰之类的才有希望。  

靠一把绣春刀…老子自身难保。  

四个人出了南镇抚司公事房,发现纪纲、庞瑛、庄敬、李春等锦衣卫的高层领导都在门外,朱棣挥手说你们各自忙事,不用管朕。  

带着黄昏、徐皇后、小宝庆离开。  

纪纲沉吟许久,看向把朱棣话当真而一动不动的庞瑛,恨铁不成钢的一脚踹了上去,“你他妈倒是赶紧给老子去点人啊,真不派人保护陛下么,活腻歪了?”  

朱棣要是死了,他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也别想活,而且会死得很难看。  

庞瑛后知后觉,立即要去点人。  

赛哈智拦住庞瑛,他接受到黄昏的眼神示意了,心领神会,轻声对纪纲道:“都指挥使,别动的好,陛下另有打算。”  

纪纲若有所思。  

许久,才叹了口气,“罢了,听天由命罢。”  

黄昏跟在朱棣身后,穿长街,过小巷,一路走向王功权贵云集的复成桥附近,来到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宅院前。  

朱棣看了一眼黄昏,道:“少说。”  

黄昏点头。  

朱棣上前,对大宅院前的门子道:“禀报你家主人,有人拜访,本人姓朱。”  

古时对“姓”不避讳,避讳的是名字,比如如今民间,绝不允许用“元璋”、“允炆”、“棣”这些字眼,若是涉及,统统修改。  

而且明朝有点意思,因“朱”和“猪”同音,白手起家的太祖对此并不太在意,到朱厚照当家的时候,他的属相也是猪,民间百姓提杀猪吃肉的时候,厚照老弟便倍感不爽,觉得这样伤害了他纯真的心灵,于是下了一道圣旨,改猪为“豕”。  

是以民间姓朱的一大把。  

不过高门大户的门子,眼力见都非同小可,那门子一看朱棣这自带BUM的气场,心中了然,来拜访主家的朱姓人,非富即贵。  

慌忙去禀报。  

按照朱棣的档次,整个大明朝疆域,乃至于整个世界,无论他去哪户人家,都应该走中门,但他没有等待那扇朱门打开,无视奴仆,推开小门直接入内。  

徐皇后拉着小宝庆跟上。  

黄昏最后,对一脸震惊欲言又止的奴仆摇头。  

黄昏去过景清府邸。  

富贵繁华。  

可眼前这个大宅院还是让他大开了一把眼界,这他妈才是豪宅啊,这才是有钱人该有的生活啊,这所宅院价值上亿。  

进门后是宽阔的落轿厅。  

古色古香。  

落轿厅后面则是一扇巨大照壁,三开呈扇形,雕刻着一副连绵的荷田画,又有精巧工匠在上面雕了一首词。  

竟是周敦颐的爱莲说。  

照壁前修了花草台,栽种着应季鲜花,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仅是这照壁,就能值一座小院子。  

朱棣站在照壁前,默默看着爱莲说,许久喟叹了一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词是好词,可惜了。  

人不是好人。  

黄昏暗暗腹诽,这座院子的主人——嗯,应该说半个主人,本就不是个好人。  

绕过照壁,眼前豁然开阔。  

极其宽大的前院。  

假山、水池、碧树、浅草、亭栈、廊桥…朱檐碧瓦富丽堂皇,若非亲眼所见,黄昏简直不敢相信,竟然有人的院子豪华若斯,这简直就是一座公园。  

看其造型,似乎是学的苏州园林风格。  

奢华至极。  

前院已经如此,那后院岂非更甚。  

果然…  

贫穷限制了黄某人的想象力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