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父子君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子跪在皇帝的书房外面,旁边便是用担架抬着的雍王尸体。  

他在此已经跪了两个时辰。  

宰相从书房内出来,似乎才刚刚与皇帝讨论完政事。  

当然他也知道了今天发生的大事,所以在看到雍王尸体的时候,并没有露出惊讶之色,也没有和太子打招呼,只是带着几名下属文官直接离去。  

半晌之后,皇帝才来到书房门口,一脚将太子踹翻在地,然后看了眼满是血污的雍王尸体。  

“依照宗室之礼葬了吧。”  

听不出皇帝话中蕴含的情绪,更无法从他的面容中看出愤怒、悲伤、痛恨。  

就好像一个完全对痛觉麻木的囚犯,身上简直毫无生气。  

“解剑,进来!”  

太子解下随身佩剑,跟着皇帝进入书房。  

“如今,你储君之位不可动摇了。”  

“二弟非儿臣所杀。”  

皇帝坐在椅子上,露出冷笑,看着依然跪在面前的太子。  

“城府便是父王也看不透了。”  

太子低下头,“不敢对父王有任何隐瞒。”  

“五大修真宗门在你手中如同玩物,但玩火易自焚。你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净剑宗的人头上,又怎样应对他们的报复呢?”  

太子猛的抬起头,与皇帝直接对视。  

“儿臣以为,当绝天地通!凡人管凡人之事,修真界管修真界的事,他们本不该参与我们皇室之事!”  

“可你有对抗他们的力量吗?”  

“目前仍很弱小,十年后便有成果!有修真联盟的监察者在,儿臣手中的力量,足以应付筑基和内景以下的层次!”  

皇帝上下打量一番太子,仿佛首次认识了他。  

“朕的紫衣卫都被瞒过了啊,是不是该夸一句朕的好儿子手段越发出色了?”  

“父皇拉拢国师,投入资源招揽散修,模仿净剑宗之法训练紫衣卫,难道不是为了以凡人之自强,对抗修真界的蛮横霸道?”  

皇帝猛的拍了一下桌子,太子神色毫无波澜,双眼反而更加明亮。  

怒视太子的皇帝,忽然微笑起来,继而又带着几分讥嘲。  

“还不够,你招揽的那个女散修很强,但是还不够。她的力量不够,她的忠诚不够,控制她的手段不够。  

朕也是如此,当然,最重要的是资源不够!时间不够!起来吧,我的‘好儿子’!”  

太子似乎听懂了皇帝的话,更似乎和皇帝达成了某种默契,只是双眼当中却满是疑问。  

“修真界已经大乱,那些用于保护凡间的规则都不再有效。”  

太子恍然,睁大眼睛,似乎看到净剑宗六大长老齐出,荡平皇室的可怕景象。  

“所以朕已经物色好了一个盟友,足以对抗这些低等修真宗门的盟友——妖界!”  

太子猛的站起来,“父王可是要开妖界之门?”  

“你知道吗,原本朕出的题目,便是让这四大修真宗门弟子,以及洛城之内隐藏的散修、武林人士前往太行。  

剿灭盘踞于此的八大乱民首领,然后便启动法阵,献祭掉所有在太行山内所有人。不仅是那些修真者、江湖人士,还有三十万流民贼寇。  

以他们的血强开妖界之门,以妖制道!”  

太子几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自己的父王打着如此可怕的主意。  

“可父王,妖界若是入我凡界,自然会和修真界斗个你死我活。但是对我大梁江山,同样破坏深重,天下将无一处安宁之地。”  

大梁皇帝冷笑一声,“你今日弑弟,手段果决狠辣,行事毫不拖泥带水。  

朕以为向来讲究仁义道德的你,总算是开了窍,没想到还是如此迂腐!  

天下?江山?社稷?这些若是不姓梁,它们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大梁三百年,文恬武嬉,地方为豪族掌控。知道刚才宰相来做什么吗?  

他要求朕停止与民争利,开放盐铁专卖,开放矿产专营,甚至想要免征商税。  

朕问他,如此国库无钱,何以对外御敌,何以平定民乱,何以抗灾救荒。  

他与朕说,地方之事,自有士大夫与良绅为之。停止与民争利,民富自然国不乱,国库自然丰盈,足以对抗外侮。”  

太子惊讶,“宰相如此不贤,父王为什么不…”  

“不新立一个?新立的难道不是出自于士大夫?不是出自于地方豪族?  

所以你一直以来提拔寒门,朕从未阻止,甚至多有扶持。  

然天下豪门何其之多,其中子弟入了修真宗门甚至身居高位的又如何能少?  

若是没有这层关系,以寒门对抗豪门,再以酷吏配合紫衣卫,未必不能成事。  

不过他们既有修真宗门的关系,你以为能轻易成功?  

若是动到他们核心利益,这天下乱上一次,便可轻易改姓!  

无论暂时屈从于哪个修真宗门,随着我们皇室与豪门根本性的矛盾爆发,我们无法改变注定的结局。  

所以朕宁可疯狂一点,将这江山社稷变成血腥的修罗场,让妖族和修真宗门打烂。让那些豪族尽数丧命于这次大乱!  

我们未必不能以当前掌握的资源从中渔利!”  

“可父皇如何保证我们皇室不倾覆于这样的剧变中?”太子似乎看到皇帝描述的那种未来,不禁问道。  

“如何?自然是早有准备。太子能够在凡间灵气稀薄之地,培养出一名达到筑基层次的散修,想必也早有资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