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水一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这十日时间,方浩然在养伤之余,也开始了自己的元神观想修炼。  

高山流水图当中暗藏两种观想之法,这两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有宁静心神的作用。  

所以他在以元神出窍的情况下,观想江山入战图到杀意沸腾之时,就略做休息,再去观想高山流水图。  

方浩然崇尚高山的雄伟险峻,故而首先观想的便是高山。以雄伟险峻之意,逐渐将沸腾的杀念镇压下去,使胸中蕴含万丈高崖、巍然不动。  

如此修行果然杜绝了元神观想造成的副作用,并且相比较于炼精化气凝聚内力的速度,更要快上两倍。  

神由气所养,现在以神炼气,这是正统修真门派进入到筑基期后才掌握的法门。方浩然可以说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还处在练武的后天境界,就学会了这种方法。  

当然有其特殊因素在里面,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可以复制。  

他现在肉身修炼已经到达瓶颈,再练外功也进步不了多少。  

干脆白天也将时间都投入到元神观想中去,加快内功修炼进展。  

所以十天时间,方浩然看似白天也在偷懒,实则修炼效率比此前要高得多。这第六条奇脉——冲脉,也有即将贯通的迹象。等到冲脉贯通,他内力就能立增一倍,实力自然是大幅提升!  

当然十天时间,尹华跟余偃则没有任何偷懒,他们不像方浩然这样随身带着外挂,只能通过净剑宗传统的炼精化气来进行修炼,速度就要慢上许多。  

不过经历过丐帮那场厮杀,三人都是心有所悟,这般自我修行或者对练也充满了针对性,进步反倒比在灵气充沛的宗门当中更加快速。  

此后两个月,方浩然一行人顺着运河一路北上,路途中经过三山五岳,连发五张罚恶令,一张赏善令。  

期间再没有遇见任何诡异事件和修行者参与的事件,下发赏善罚恶令的门派虽多数名门大派,却并没有给四人带来太大麻烦。  

有那反抗激烈的,自然引起惨烈的流血事件,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直接端了丐帮总舵。  

至于接了赏善罚恶令,是否会在腊八节去云梦泽,这就不是师兄弟四人会考虑的事,自然会有宗门其他弟子在适当的时候会上门提醒处理此事,总不会令净剑宗落了威风就是。  

一时间,作为赏善罚恶使的师兄弟四人,也是在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  

恐惧让人团结,那些因做尽恶事,害怕净剑宗找上门的江湖门派,私下勾连,悄然组成了一个联盟。  

他们见己方势力强大,高手众多,又得知净剑宗入江湖行走的赏善罚恶使,只有一人后天大圆满,其他三人修为实在算不上高。  

因此胆子渐渐增大,想着与其等净剑宗一行人打上门来扔下罚恶令,倒不如主动找他们去要!到时就看他们有没有那个胆子发!  

一群乌合之众,要能齐心协力,自当少不了盟主。为争这个盟主,这群江湖门派私下里进行了诸多合纵连横,直到以一场盛大的比武,定出了盟主所属。  

由紫阁云山派掌门厉天福夺得盟主之位,此人同样是后天大圆满境界,修的还是玄门正宗,只是年过五旬,潜力不在,此生突破至先天基本无望。  

掌握盟主之位后,令他志得意满,初时作威作福,而后联盟当中已经生出诸多不满之言,扬言退出联盟的门派帮会越来越多。  

厉天福好歹也曾纵横过江淮一地,是当地总揽黑白两道势力的扛把子,自然也有一些心机。知晓当前情况,自己要么对外用功,增加威信,要么就是对内镇压,以武胁迫。  

但内部与他武功相近的也有那数人,正等着自己失去人心,好抢班夺位。所以对内镇压只能排除,那么就剩下对外立功了。  

如今立功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击败或者擒住那净剑宗的赏善罚恶使,令净剑宗威名扫地,方能显示自己的厉害,从而压住群雄继续当他的盟主。  

所以内外压力之下,厉天福通过自己的情报知晓净剑宗的赏善罚恶使已经前往神都洛城,于是便召集联盟精锐,共商北上,会猎赏善罚恶使!  

方浩然等人自不知他们已经被一群乌合之众盯上,原本一路上要下发赏善罚恶令的门派极多,远不止那五家。  

但尹华心忧其姐,四人商量一会儿,决定先往京城,帮助尹华了结他家中之事后,再行游历江湖。  

京城位于中原腹心之地,南临洛水,北靠太行,西接崤山,东倚邙山。  

向南有水路交通连接运河,江南、荆楚各地财赋可源源不绝以水路输入。东西向又各有一条走廊贯通山脉,分别设以函谷关和虎牢关为军事要塞,即可控扼地理要害。北部又有太行和大河两道天险,足以抵御任何外敌入侵。  

如此宝地,经过大梁三百年发展,人口已经集中多达五百万。神都洛城更是一座闻名天下的巨城,其富庶繁华不下于方浩然前世所知的那个盛世长安。  

初入此城,初时有些惊叹,不过见惯更加繁华都市的方浩然,在此之后无非也只是带着欣赏文物一般的心态沿街观赏。  

尹华是来到了自己家,三年阔别,入城时颇为兴奋,一段时间后,也自是显得淡定起来,多流连坊市商铺,挑选礼物。  

余偃仍是保持着他那一副吊死鬼般的面容,走在街上,生人莫近,对繁华盛世不屑一顾。  

贺凤鸣观察着几位师弟的表情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