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虎贲军的荣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明军收复重庆,赵旭和李石头自然是再高兴不过了。  

作为第一批应征入伍的新兵,这算是他们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仗。  

和他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清军的战力实在不算高,甚至不如攻打昆明的吴三桂。  

看来所谓绿营投清后战力飙升的说法不攻自破。  

战场上的许多细节是需要摸索的。  

老兵们只会教给你一些大概的东西,能够领悟到什么程度就看你自己了。  

譬如什么时候应该放炮,什么时候应该放箭,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  

此战见过血后他们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新兵,心态更为自信了。  

“旭子哥你听说了吗,陛下在重庆城中发现了百余名佛朗基人。这些红毛家伙都是制作火器的行家里手,陛下准备命他们制铳制炮呢。”  

赵旭瞥了一眼不停用布擦燧发枪枪管的李石头笑道:“这是好事情啊,以后说不准我们能人手一铳呢。”  

“那我们虎贲军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虎贲军是这支新军的名字。有意思的是一开始新军并没有得名。  

天子还是在新军随驾抵达奉节后才赐名虎贲。  

虎贲并不是一个新词,在历史中频频出现。  

其最早出现是在周礼之中:  

夏朝设‘虎贲氏’一职,专门负责执掌如老虎般勇猛的将士八佰人。皇帝外出打仗,虎贲军就和军队一起出征;皇帝住在外面,虎贲军就负责守卫。  

换句话说,虎贲军就是天子亲军啊!  

而且和锦衣卫那样的花架子不同,虎贲军是真真切切要上战场的。  

赵旭和李石头皆以能成为虎贲军的一员而自豪。  

“哈哈,这个话还是别说太早。毕竟这一次都没打过瘾。啥时候跟八旗打过,才好真的判断咱们虎贲军的战力如何。”  

赵旭倒是很实在的说道。  

“嘿嘿,我就那么一说。”  

李石头耸了耸肩道:“那改成大明天下无敌总成了吧?毕竟咱大明有战神李晋王!”  

“那倒是!”  

赵旭淡淡道:“我听说陛下准备迁都成都,伴驾文武肯定也得跟着动。如此一来,百姓们估计也得迁来一批。”  

李石头挠了挠头道:“是啊,咱们一路行来四川的人也太少了。真是可惜了这大片沃野了。听说四川的土地肥沃,特适合种庄稼。”  

“民以食为天,云南适合种地的地方少,要养活十几万大军不容易。”  

李石头叹道:“不过四川也不是没遭过天灾。但只要朝廷政令能够持续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是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呃,对了。那岂不是说咱虎贲军也要跟着留在四川了?”  

李石头忽然一拍脑袋道。  

“那是当然了,天子在哪里咱虎贲军便在哪里。”  

“这次东虏吃了大亏,估计虏酋心里不痛快,很快就要找咱们麻烦。”  

“怕什么,就他们那点花架子,叫他们放马过来好了。小爷我还没打够呢。”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兴起,直到听到号角声才想起来天子今日要来检阅,连忙整理了一番衣物冲了出去。  

紧赶慢赶总算赶在第三遍号角结束前抵达校场。  

按照军规,三遍号角声后还没有出现的士兵按照军规处置,最轻也要打几十军棍。  

这可真是把他们吓出一身冷汗!  

却说朱由榔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抵达校场,在一干将领的簇拥下登上点将台。  

重庆大捷,有功将士自然要封赏。  

以往都是各部将领报一个清单,皇帝走流程按照清单来批。  

这一次朱由榔准备换一个模式,他会亲自来到军中表彰有功将士们。  

一来可以拉近皇帝与将士们的距离,使得皇帝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符号。二来,也利于皇帝了解将士们的诉求。  

朱由榔早有腹稿,慷慨激昂的说道:“重庆大捷,功劳不在朕不在晋王,在于各位。正是因为各位舍生忘死,竭力杀敌,重庆才能这么轻松的收复。”  

朱由榔顿了顿,扫了众人一眼:“有功自然当赏,朕决定虎贲军每人当赏五两银,杀敌者按首级数额外赏赐。”  

片刻的沉默后响起一阵欢呼声。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这个赏赐可谓是极为丰厚了。  

哪怕是没有杀敌的辅兵、伙兵也能得到奖赏。  

至于战兵,根据杀敌数还能拿到一笔丰厚的赏赐。  

这个赏赐方式非常公平,不管是辅兵还是战兵都能够接受。  

天子真是圣明啊!  

李石头心里已经乐开了花,直是把今上比作尧舜一样的圣君。  

对朱由榔来说,自然不可能凭空变出来一笔钱。  

这些钱都是从重庆府库中抄来的。  

朱由榔留下来一些充入国库,余下的皆发给将士们。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府库中的银子,大部分都是来自城中豪商巨贾的“孝敬”。  

可惜高民瞻银子还没有捂热,就被明军割了脑袋。  

他辛苦搂来的银子也就送给了明军。  

朱由榔既得了名声又得了银子,可谓是两全其美。  

对将士们尤其是虎贲军朱由榔是不会吝啬的。  

要想马儿跑,就必须给它吃足草料。  

培养忠诚感更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