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南阳遗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孙淑伟握紧了双拳,沉声道:“王忠壮公倒也不愧千古明将,早已暗中嘱咐军卒留心,等到蒙哥一来,城中当即万炮齐发,一举打在蒙哥面门上,当即让这作恶多端的异族皇帝死亡当场!”  

“霸气!”  

学生们纷纷称赞起来。  

“先生,我就要做这样的人!”  

王石头咬着牙,心中荡漾不休。  

多么厉害的大将啊!  

若是他能够从军,也要这样从军卒之中爬起,坐镇城头,做那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  

不对!  

还要像这王忠壮公这样,急智与强悍并存!  

孙淑伟转头看着自己的几个学生:“为师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上不得战场,提不动刀子了,你们都是好儿郎,若是想去报仇,为师不拦着你们!”  

王石头等人大喜,急忙再三感谢。  

孙淑伟摸了摸王石头的脑袋:“你这孩子,虽然是壮家儿郎,却也是我华夏苗裔,你既然也姓王,为师便给你送一个字吧!”  

“请先生赐下!”  

王石头急忙弯腰。  

他虽然学习不好,学了两年私塾,也不过才刚刚念完了千字文。  

但是,王石头却知道,按照汉人的规矩,有了字,可就意味着成年了。  

孙淑伟摸了摸王石头的脑袋:“你这孩子长得真快,刚进了学堂的时候,不过到了我肩膀,现在竟然和为师一般高了!”  

这些儿郎,他最少的都教了一年多。  

师者若父,他早已将这些孩子当做了自己的子嗣,虽然平日了见到他们学不会文字,也曾严厉的责骂。  

但是,一想到这些孩子就要上了战场,指不定就会死在哪个无人角落里,孙淑伟不由得一阵心酸。  

他的崽子,他能打,别人却不能碰啊!  

孙淑伟红着眼睛,拍了拍王石头的肩膀:“我给你取了字,叫做继坚,希望你能够发扬王忠壮公的精神,给为师拿一个鞑子脑袋回来!”  

“先生放心,只要石头遇到了鞑子皇帝,哪怕是千刀万剐,也要将他拉下马!”  

孙淑伟点头,眼眶里热的不行,那止不住的骚臭眼泪,总是想要滑落。  

不能哭,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上不得战场拿不起刀,但是,这些苗裔孩子,自小就会打猎,自小就在野兽嘴下长大,却是能够杀敌报国的!  

我被读书人,所为的不正是这个吗?  

孙淑伟深吸一口气,压抑了自己几欲汹涌而出的眼泪,又走到丁克成面前:  

“克成,你年龄最大,参军以后,要多照顾这些师兄弟们,记住了,你们都是我孙淑伟的学生,都要给我守望互助!”  

丁克成认真的点头,素来沉默寡言的他,只有用这个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你名叫克成,我就给你取字攻坚,克成攻坚,此既然是你们师兄弟的排行,也是希望你能够攻城克寨,无往而不利!”  

丁克成认真的点头:“放心吧先生,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孙淑伟又看向了裘振。  

他的学生,只剩下了这么一个汉家儿郎。  

“裘振,你是我的养子,按理说我是不希望你离开的。”  

“先生,”裘振哭出声来:“裘振只有对不起先生了,先生常说国家大义,请恕学生忠孝两难全了!”  

“好孩子!”  

孙淑伟笑了,眼泪却在也止不住了,顺着脸颊滑落:“我还能动,还能教书,先生饿不死,你去吧!记住了你是我的养子,是我的半个儿子,老师没有别的赠送,唯有赐你‘破坚’二字,希望你能收复失地…”  

孙淑伟恶狠狠的摸了一把泪水,用变异的腔调沉声道:“待到国家安定之日,先生我与你共醉!”  

裘振跪在地上,认真的磕了三个响头:“先生教裘振的诗,裘振还记得!”  

他轻轻的哦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孙淑伟笑了,脸上的泪水再次划满脸颊。  

他带着裘振,一路从南阳逃到了这里。  

犹自还记得家乡,那是大明最大的六个城市之一!  

民间有传言,单单是南阳城内,就有两百四十余万人,整整三十余万丁!  

然而…  

都没了!  

疯狂的屠杀,让这个处在茶马古道转折处的城邑,让这个辉煌了两千年的古城,白骨累累…  

裘振的父亲,是他的好友,那一天,两人正在学院里听着城墙上激烈的枪炮声,正在做着四不像的诗句,却不想城池已经摇摇欲坠…  

清兵是怎么杀进来的,孙淑伟的记忆里已经一阵模糊。  

他还记得面对鞑子凶残的狞笑,那个瘦弱的老先生,双手死死的扣着门框,身上已经血流成河,却犹自扭头怒吼让他们快走!  

映入记忆的,是老先生那飞起来的脑袋,嘴巴还在一开一合…  

而门口一个清军,已经举起了火枪…  

裘振的父亲,一把扑倒了他…  

他还记得,等他醒来之后,成群的野狗在瓦砾间啃着尸体和白骨,吃完了死人吃活人,南阳城的大街上几无可行之人。  

“裘振啊,你记住了,你父亲的尸骨,埋在望仙台!就在南阳望仙台啊!”  

两人哭成了泪人…  

“都走吧,都去吧,去报仇吧!”  

孙淑伟一把推开学生,这才对着最后一个学生开口道:“徐开来,你的字是唯坚,老师希望你们几个兄弟,都是最坚硬的,纵然砸死了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