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对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主子爷,海东青虽然凶猛,却吃不下整个猎物,猎狗虽然凶残,却惧怕棒子!”  

博洛作为军中大将,在这个满臣凋零的时候,自然看得更远。  

朝中没有宗室可用了啊!  

甚至就连他自己,军事能力也差了吴三桂一头。  

这个时候,不该资助吴三桂,让他舔干净血迹,养好了伤势,好继续扑杀南明么?  

最好是两败俱伤,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容不迫的收拾残局了!  

而且,还能将八旗大军“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更进一步的宣传。  

顺治皱紧了眉头,正待驳斥博洛,甚至在盘算着应该处罚了他多少牛录为好。  

哪知道,苏麻喇姑匆匆而来。  

她附耳低语:“主子爷,太后让我转告与你,吴三桂杀不得。”  

顺治脸色一变,正待勃然大怒,却听到这个让他从男孩变做了男人的女人,继续道:  

“主子爷,太后说咱家的大将,死伤殆尽,若是这个时候除了吴三桂,这可是在帮着南明啊!”  

顺治的苞,是苏麻喇姑给开的。  

这个孝庄身边的老女人,可是活跃了清廷初期三朝几十年时间。  

甚至更是唯一记入了清史的后宫宫女——她曾为顺治生活老师…  

顺治的脸,蓦然难看了三分,他蠕动几下喉咙,终于仿佛认命了一般:“孩儿谨遵母后教诲。”  

该死的多尼,带着三万大军,竟然给朕一败涂地!  

若是云南惨败之前,他倒是不会如此讨好孝庄。  

只可惜多尼的一场大败,让他好不容易统合起来的势力折损大半…  

(清初在康熙设计诛杀鳌拜之前,施行的是诸王议政制度,皇帝的权力并不大。)  

孝庄背后的蒙古科尔沁部落,他不得不倚重啊!  

清廷的变故,始作俑者窦逐北并不知道。  

湾甸城的招兵大旗,已经吸引了三万士卒参军。  

周边城邑百姓,被磨盘山大胜的消息鼓舞,纷纷踊跃参军。  

甚至不乏城邑之内,士绅们组织起来,自发的驱逐鞑虏,恢复大明江山。  

清廷在天下的暴政,失透了人心,北地百姓直到康熙年间,还动辄一县全反,西南民风素来彪悍,更是屡屡抗争。  

在真实的历史上,就算是乾康这一段还算平静的时期,百姓们依旧没有停止过反抗。  

更何况这一个时空里,有着磨盘山大胜的影响,使得清廷在云南的统治,已经陷入了土崩瓦解之中。  

虽然昆明等大城,依旧被雄浑兵势的清军,牢牢的把握在手中,但是,偏远之地,却已经处处烽烟了。  

窦逐北头戴斗笠,身披蓑衣。  

深处热带地区,正是烟雨绵绵的春季,湾甸城降临了一场不算小的雨水。  

甚至地面上已经有了小溪汇集。  

“侯爷,您看,这是我根据您的要求,再次改进的。”  

丁成指着用铁盖子盖起来的药池仓。  

“按照您的要求,我将燧石用一块铁片遮挡起来,这是可以活动的,只要翻转过来,就可以给药池里装填火药。”  

“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  

窦逐北看着手中的长枪。  

这已经是第三次改进了。  

之前的时候,丁成将燧石夹在击砧上。  

窦逐北在实验中,发现若是在阴雨天,燧石会被雨水打湿,从而影响发火率。  

第二次的时候,丁成将燧石放在了引药池上方,准备用击砧击打固定的燧石,好获得火星,点燃火药。  

然而,却因为盖板设计太为复杂,不便于士兵使用。  

丁成只得再次改进…  

他手中的这一款,已经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的击发率,盖板却简单了很多。  

正好今天下雨,窦逐北就想着趁着这样恶劣的环境,好好的对比一番两种火枪的优劣。  

他举起火枪,对准了三十丈开外的一个木靶。  

木靶上,用红漆清晰的刷了一个靶心。  

窦逐北举起火枪,用肩窝抵住枪把,眼睛顺着准星,瞄准了远处的靶子。  

缓缓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徐徐吐出,将身体调整平稳之后,窦逐北秉着呼吸,手指微微下压,缓缓地用食指第二关节的指腹压动了扳机。  

“啪!”  

一声清脆的枪声,枪口徐徐冒出了一股蓝烟。  

而药池处,也有一股硝烟弥散。  

窦老六抱着木靶,踩踏着四溅的雨水,跑了过来。  

“小侯爷,九环!”  

“侯爷神技啊!”丁成一脸媚笑的恭维道。  

窦逐北摇摇头。  

他上一世除了气枪之外,却是没有摸过真枪,甚至就连气枪,也不过是打得橡胶子弹罢了,射程也不过十来米。  

能够打得这么准,纯粹是原主自身的枪技在起作用。  

随手将长枪抛给窦老六:  

“你和十五两人,各带二十家丁,试验一下,在这雨水中,都能坚持多长时间!”  

“是!”  

窦老六丢了木靶,与窦十五一起,转身吆喝着家丁去准备了。  

窦逐北走到作坊内,丁秀才赶紧捧着一碗姜汤递了过来:  

“侯爷,快喝一杯姜茶去去寒。”  

而丁成帮着解下窦逐北身上蓑衣,也不知道从哪里拿来一个毛巾,帮着擦干衣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