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竹筒手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磨盘山,窦逐北正在带着兵卒灌装火药。  

他们从吴三桂处缴获了三万斤火药,而自身矿物资源很是丰富的西南一带,只要有工匠,就不缺火药材料。  

不过是一硫二硝三木炭罢了,制作这玩意倒也很是简单,是以,明军根本就不差火药使用。  

窦逐北见火药有富余,急忙让人砍了碗口粗细的竹筒,钻上小眼,里面塞入碎石子、碎铁之类,混入火药,压实,插入引线,用木塞封死洞口,做成一个个简易手榴弹。  

李定国笑吟吟道:“你这东西,倒是与‘伏雷’有几分相似,不过太简陋了,若是以生铁铸造,威力却要大一些。”  

大明早已出现了地雷、手雷,甚至就连水雷都出现了。  

只不过,因为火药引线的不稳定性,很容易受潮熄火,使得这东西没有大规模投入战场。  

李定国虽然才四十岁,但是却已经打仗近三十年了,这些“奇物”自然见得不少。  

窦逐北用手做了一个投掷动作,笑道:“大哥,若是我们这样呢?”  

李定国脸色大变。  

他们将伏击点选择在道路上侧的二十丈之内,又躲藏在战壕里,当清军从道路上经过的时候,他们忽然抛出这种伏雷…  

李定国伸手掂了掂竹筒手榴弹的重量,约莫不到一斤重。  

他觉得若是将这玩意抛飞二十丈,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算军中兵丁的体力不如他,居高临下之下,想要将这玩意丢在山道上,也大都是能做到的。  

这东西哪怕两个中只有一个能爆炸,威力也很是可观啊!  

李定国惊呆了。  

他仿佛看到了清军被炸得人仰马翻,抱头鼠窜的模样…  

窦逐北嘿嘿一笑:“大哥,我已经让人做了一千多枚了,你说若是清军过来,这一千多枚手榴弹丢下去,会咋样?”  

“这东西制作容易吗?”李定国正了脸色。  

第一次,他对窦逐北喊自己大哥,竟然没有丝毫的排斥,甚至还有着一点点的窃喜。  

“简单的很,无非是砍竹子,钻孔,装填罢了。”窦逐北笑了起来。  

“每只装药几何?”  

“八两火药左右,这竹节并不统一,有的装的多点,有的装的少点。”窦逐北苦笑,时间太紧了啊!  

若不然的话,只需要鼓捣出颗粒火药,然后浇筑生铁,那威力可就要大了不少了。  

李定国快速的盘算起来:  

每只装药八两,那就是与佛郎机炮差不多的装填量了,这威力自然不会小…  

军中的火药不能动,缴获的三万斤火药,大约能做四万枚左右,他们有六千人,可以安排两千投掷兵。  

一人二十枚,投掷二十次,正好在体力范围之内!  

“窦逐北听令!”  

李东国沉声道。  

“末将在!”见到李定国神色严肃,窦逐北下意识的挺直了身体。  

“命你在军中挑选两千健儿,先行用石块代替训练投弹,若是大战起,你部专职负责投掷、这、咳咳手榴弹!”  

李定国只是听到窦逐北提了一次,就记住了手榴弹这个名字,他掏出自己的令牌递给窦逐北。  

“遵令!”  

窦逐北大喜。  

原本他只能动用父亲所部的兵丁,制作的速度很慢,这一次看架势李定国要帮他了啊!  

“逐北你先去选人!”  

李定国安排了窦逐北,然后对传令兵道:“召集诸将议事!”  

实际上李定国是没有想过能够全歼了清军八旗的,他部经过漫长的跋涉,又刚刚大战一场,这一次纵然占据地利,怕是也只能让清军伤筋动骨罢了。  

但是,窦逐北鼓捣的手榴弹,让他看到了全歼清军的希望!  

窦逐北拿着李定国的令牌,挑选了两千臂力大的人,然后先行带着人去砍伐竹子,填入黄土,做了一批假手榴弹。  

“都注意了,你们的任务就是将这手榴弹点燃引线后,投掷到山道上!”  

窦逐北指着山道:“而且你们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在战时,清军是要朝着我们射击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不能露出脑袋。”  

“我们的身边,都是自己的袍泽!你们需要铭记一点,你手中的手榴弹,若是掉在战壕内,最低将会有十个战友,被你害死!”  

窦逐北板着脸,沉声道:“这一战若胜,我给大家请功,可是谁要是害死了兄弟,我就将他脑袋摘下来当球踢!”  

“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  

士兵们齐声应答。  

他们跟随晋王很久了,都不是新兵,自然知道战场上凶险莫名。  

再者说了,小侯爷前天教给他们开挖战壕的办法,可是让他们大胜一场呢!  

“好,下面大家都带着各自的训练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记住了,这不是训练,这就是一场实战,你的手感训练的越准,那么你的斩获也就越多,你的战友,也就活下来的越多!”  

窦逐北一挥手,让投弹兵们各自带着二十枚训练弹,回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  

众人两两一组,开始互相监督训练起来。  

李定国再次回到了窦逐北的身边:“逐北,我已经让全军将士都去做手榴弹了,这一仗若胜,我请你喝酒!”  

“这一场酒,大哥请定了!”  

窦逐北呵呵一笑,信心满满的道。  

“吾求之不得!”  

李定国大笑。  

这个死皮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