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水碧纱衣(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2)页告别夜灵不久,洛兰希尔也要出发了。  

“巫女大人要先前往南封洲吗?”  

在得知洛兰希尔的决定后,船队的那位首领略为意外,但也很快接受了这样的事情,毕竟,这位巫女大人的事,不是他能干涉的。  

“关于大人您回东大陆的消息,在下会上报给春官司,不知道殿下是否介意。”  

“这点,汇报可以,但希望您和春官长说一下,还是尽量为我保密,不要对外宣传。”  

“在下明白了。”那位点点头,表示理解,很多大人物都不希望自己的行踪泄露。  

“嗯,先就这样吧,明天我会搭乘前往临碣洲的海船,暂且分别。”  

“祝殿下一路顺风。”  

离开珍珠群岛后,洛兰希尔和陀狮堂的一行人乘上了前往南部二十二洲的海船,向着辽阔的远方出发。  

金雀花王朝所在的东大陆,如果绘制成地图,可以看到一个粗略的龙形,而龙心便是洛京所在的位置,龙首在西北的高山之中,其两翼展开,便是北面和西南的连绵山脉,而南部二十二洲则位于龙尾的位置,和洛京相距甚远。  

南封洲位于南部二十二洲的最南端,也是东大陆前往西大陆的另一条航线的出发和归来点,这条航线,穿过南海,经由无尽海,抵达南方群岛的最东端,然后沿着岛屿间的航路前进,再转入大陆南端的各个港口,进入西大陆。  

相比从望龙港直穿无尽海,抵达龙泉湾的航线,南方这条航线要格外悠长一些,但好处是海上的风浪比较小,较为平缓安全,而且南方群岛各种特别的产出和货物,也使得不少商人愿意走这条航线。  

在过去,每隔三至五年,金雀花王朝都会派使节团出使南方的雏月与红莓联合王国,进行一定的拜访和交流,这也是延续至当年五凤之间的故事,作为五凤中两位,赤凤和鹓鶵之间的友谊。  

得益于这条航线的缘故,南封洲的商贸格外发达,也有不少西大陆的人在此居住,甚至能看到一些西式的建筑和习俗。  

海潮拍打着船舷,发出起伏的舒缓水声,昏暗的舱内吧台前,一位吟游诗人弹着琴,说着关于过往的故事。往来东西大陆的人往往要在海上呆上很久,枯燥乏味的航行中,即便一些以前不在意的娱乐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琴声弹的飞快,那声音也一转之前的平缓,变得昂扬起来。  

“话说,那黑脸大汉手握八棱金瓜锤,胯下骑着黑云踏雪神驹,从山上一跃而下,那金瓜锤舞的呼呼带风,让人心儿发颤,又惊又惧,凡被碰到的,非死即伤。”  

“这一下可解了围,然后一位妙龄女子被婆婆搀扶着从马车中走出来,其声若青鹂,面若桃华,让人为之神魂颠倒,辗转难眠。”说道这里,那位吟游诗人突然停了下来,开始喝水。  

“说重点,那个女孩到底是谁,好上没。”周边其他人听着正上瘾,这会突然停下,真是抓痒难耐。  

“咳咳,请诸位稍等,我先缓一缓。”但这会,那个吟游诗人突然又不着急起来。  

“你这人,行行行,给,快点接着讲。”说着一把铜角币扔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路过船舱中公共活动厅的少女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好笑的神情,然后又继续穿过,并没停下来。  

虽然大厅内很热闹但也弥漫着一股酒味还有闷闷的汗味,她不可不想挤进去坐在那,偶尔看看就好了。  

前往南封洲的这艘海船远不如之前乘坐的宝船大,因此内部的空间也狭窄不少,再加上船内各种来历繁杂的人员,洛兰希尔一向不太愿意出来活动。  

“这位小姐好,请问您也是前往南封洲吗?在下李嘉良,栖云洲人士,很高兴见到您。”  

一位穿着白衫的公子拦在洛兰希尔身前,他一手握着折扇,腰侧还佩有蓝绣的玉环坠饰,看样子有种迷之自信。  

“嗯,可以让一下吗,我要过去。”  

“当然,只是在下很想认识您,可否告知下名字呢,我虽不才,如今堪堪考取蓝绣,如今也是在游历中,想见识下王朝的大好河山。”  

说完他特意侧过身子,露出腰侧那悬挂的蓝绣玉环。  

蓝绣吗,洛兰希尔回想王朝的功名制度,最高的为金绣、银绣,余下则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其中紫色最贵,其次便是蓝绣。  

一般而言,如果要进入稷下学宫进修,最低也要青绣,而且年龄不能超过限制,这位看着比较年轻,能达到蓝绣确实不容易就是了。  

不过嘛,稷下学宫和埃梅纳斯的交流中也是承认其学生实力的,如果是正常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获得银绣的评级,如果是四年级结业离校,也能获得紫绣的评级,至于再往下,就没有了。  

虽然看着似乎很优待,很高,但考虑到整个西大陆,如此多天才学生的汇聚,每年也只有约400位学生能正常毕业,这个评价其实也不低了。  

“不好意思,不感兴趣,可以让一下吗?“少女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心想要是把戴菊带出来就好了,用这个家伙赶人会方便不少。  

可惜对方并非那种脸薄之人,又或者是平时被人追捧惯了,对洛兰希尔这种毫不在意的样子很不适应。  

“这位小姐,或许您对王朝的功名有些不了解,其实蓝绣是仅次于紫绣的评级,在洲郡中,可以随时补官填缺的,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