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秋日大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本剑阁几人,就只是勉力支撑。  

现在又少三人,更加不是圣加仑的敌手,接二连三或死或伤。  

到最后,就只剩下实力更高的周凛和韩一二人,还在苦苦对敌。  

“可惜了,假以时日,你们两个未必不能成就宗师,不过你们是没这种机会了。”  

圣加仑心情舒畅,一袖一个,又将周凛和韩一击飞。  

周凛长生内力飞快涌向全身,为他修复伤势。  

而韩一半跪在地,口鼻溢血,半天站不起身。  

虐杀天才,还是晋朝的正道天才,确实让圣加仑愉悦无比。  

他哈哈笑着:“你这又是何苦,乖乖受死,岂不是不用遭受这么多痛苦。”  

虽然有长生内力存在,但周凛的伤势,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恢复的。  

可听见圣加仑的话,周凛语气笃定道:“可惜要让你失望了,今天我绝不会死。”  

“大言不惭,我倒要看看,你们还有…”  

圣加仑就要上前,了结了这个纠缠他多时的剑阁弟子,却忽然脸色一变。  

山下有一袭白衣,正向着山巅飞来。  

正是沈掌门。  

怎么可能?  

他的对手,可是非庐天榜第十八的肉尊,返回长青峰的,又怎么可能会是他?  

圣加仑不多考虑,直接御空而起,从另一边一路逃下山。  

他的实力比起肉尊,还颇有不如。  

根本不敢再和沈掌门交手。  

而沈掌门保持高人风范,一路来到练武场中,这才踉跄落地。  

周凛走近一看,他脸色隐隐青黑,显然中了剧毒。  

好在圣加仑被他吓退,否则峥嵘剑阁今日,怕是真有覆灭之危。  

静室中。  

沈掌门和一个穿着月白僧衣的老和尚,一左一右分坐首位。  

其他剑阁高层,只要还能动弹的,也都聚集在房间里。  

这个老和尚,有资格和沈掌门平起平坐,自然也是一位宗师。  

他乃是江南道南通明寺方丈,非庐天榜第四十位不善大师。  

数日前沈掌门与肉尊大战一场,那一战很难说谁胜谁负。  

肉尊受伤不轻,可沈掌门同样身中剧毒。  

好在周凛的长生内力有疗伤之效,而且蕴含极强生命力,可以帮助消解毒素。  

否则沈掌门现在恐怕还在昏迷。  

等其他事吩咐完毕,其余剑阁门人,都各自离去。  

房间中只剩下沈掌门、不善大师,以及周凛。  

等所有人都走后,不善大师才开口问道:“沈掌门,你如今伤势如何了?”  

沈掌门脸色依旧苍白,叹口气道:“虽然没有大碍,但短时间之内,恐怕是…”  

“道消魔长,真是道消魔长呀,”不善大师同样脸色凝重,“我已令门下弟子,化整为零,藏身各地寺庙,若这一次败了,也不知是否还有重回通明寺之机。”  

就算是令弟子四散,也不见得就安全。  

如今晋朝各处,都有大批异域高手,只要分散,必然有弟子会惨遭毒手。  

只是不那么容易被一网打尽罢了。  

“听说不少同道,已经遭了难,也许我也该放弃这处基业,等待秋日大典的到来。”沈掌门同样叹息道。  

这秋日大典,便是之前周凛和沈掌门密谈的关键所在。  

但凡新皇登基,皆要举行登基典礼。  

如今那贤王已做好准备,要将年仅六岁的小皇子扶上皇位。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黄道吉日,举行盛大典礼。  

既然一切之关键,都在那位贤王身上。  

几人便打算在那时,伺机刺杀。  

如今贤王同样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正道众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一直深藏不肯露面,正道几次刺杀,都以失败告终。  

而到了秋日大典那一天,他却不得不现出真身。  

不过那时也是大军戒备森严,朝廷高手齐至的时间。  

唯有以周行远的皇子身份劝说,才能得到那些忠于先帝,或是同样不满贤王勾结外敌的大臣将帅支持。  

否则的话,那些大臣名将,在没有选择之时,多数人恐怕也只能默认贤王的所作所为。  

这种皇权的争夺,背后的潜规则极多。  

不过周凛并不太在意。  

反正等他杀了贤王,有了朝廷大军以及朝廷豢养的高手支持,想对付那些异域高手,就简单许多了。  

到那时,任务也就完成,他便能回归。  

“如今联络到的正道宗师,共有九位,连天下第三的双流剑圣,都已出山,不过,”不善大师皱眉道,“那奸王身边各路宗师加起来,只怕比我等更强。”  

“不必担心,等同道汇聚,我会将所有计划合盘托出的。”沈掌门看了一眼默默听着的周凛,含笑道。  

又是一年秋风至。  

京城郊外龙居山上。  

山下人山人海,不少是京城的居民,还有特意从其他府赶来的晋朝国人。  

他们都想要见证新皇,祭祀先祖和上天,登上皇位。  

而各处都有重兵把守,不少朝廷供奉豢养的高手,也都四处巡查。  

贤王穿着一身白金蟒袍,坐在金色大椅上,怀里还抱着小皇子。  

而周围满是朝廷的文臣武将,眼见贤王的逾矩之举,一个个都低头不语。  

贤王一边轻拍小皇子后背,一边神游天外。  

虽说二哥好像还一个子嗣流落在外,但只要过了今天,就算还有再多的皇子,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