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安安的男朋友(2/3)
司,先把日常事务处理了,期间接到江怡宁的电话,和TuneCore的视讯会议定在这周五。
这半个月来,他只要有空就练听力和口语,跟老师练,也跟安安练,奈何语言很难速成,他基础又不好,以他现在的水平,别说谈判,连正常沟通都不顺畅。
他问他的助理何宇:“你英语怎么样?我记得你是悉尼大学商学院的硕士?”
“是,商学院市场学系。”
沈亦泽说:“周五有一场视讯会议,对方是美国的一家音乐发行机构,如果让你担任翻译,你有信心胜任吗?”
尽管TuneCore配有口译人员,他仍打算找个自己人,一来比较正式,二来放心一些。
机会难得,何宇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沈亦泽吩咐:“你去项目部问问,看谁英语比较好,叫来小会议室,咱们开个会,我把情况跟你们大致说一遍。”
“好!”
何宇干劲满满地离去。
他当初应聘总经理助理一职,一方面是因为足够丰厚的薪酬,另一方面,这个职位本身属于高管级,在大公司里,差不多等同于副总经理之前的过渡职务。
当然,金点的规模尚小,现在还体现不出来。但他的眼光一向长远,入职半年,他已充分感受到沈亦泽的野心和公司的潜力。
他相信,只要假以时日,金点迟早会成为文娱产业鼎鼎有名的巨头之一,等到那天,自然有他的用武之地。
沈亦泽的确有心栽培他。这半年来,何宇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仅将日常琐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公司的事务也都了然于心,平时问起都对答如流,属实是块干管理的料子。
这也算是对他进行的一次考验,倘若他应对得体,将来把公司的海外业务交给他负责也不是不行。
这次和TuneCore谈的项目,归根结底,只是十首歌的版权转移,而非公司大的业务版块的合作,说得直白点,其实没那么重要。
经过半个月的发酵,江怡宁的《蜂》在油管已突破两亿播放量,直奔三亿大关而去。放眼欧美乐坛,这算不上多优秀的成绩,但在国内歌手中,这已是难以逾越的记录,哪怕余笙,她播放量最高的歌曲也才堪堪破亿而已。
不仅如此,沈亦泽当时开玩笑说的“出口转内销”,如今预言成真。
这几天,江怡宁的工作室弄了条“国内遇冷,海外爆火”的热搜。
一时间,各种自媒体的文案铺天盖地,诸如“这首歌在国外彻底火了!”、“不允许你没听过这首歌!”、“风靡欧美,她才是真正的华人之光!”
粉丝宣传更是不遗余力,各大论坛均能看到推歌的帖子。
事实证明,国人确实爱凑热闹,尤其爱凑洋人的热闹。
在全娱音乐的月度热销榜上,江怡宁这首留洋归来的《蜂》竟然超过了余笙的《后悔》,仅次于梁子墨的《七里香》,高居榜单第二。
之前冷冷清清的评论区,从999+一夜之间暴增到1W+,夸歌好听的倒是不多,几乎都在夸江怡宁牛逼。
眼下这个情况,沈亦泽甚至觉得不仅可以做一张合辑在海外发行,还可以在国内重新发一次,专辑名就叫《江怡宁海外热歌精选》,说不定能比海外卖得好。
下午,沈亦泽前往OVO江南研究所,以个人的名义跟陶南星签订代言合同。
“新产品什么时候出?”
既然是广告宣传曲,MV里自然少不了产品的镜头。沈、杨二人代言的并非旗舰机,OVO中低端机型的更新换代一向迅速,他只想尽快拿到样机,早点和安安拍MV。
一想到要和安安演对手戏,他就莫名的兴奋。
陶南星说:“下个月出内测版,到时候我会派人送你公司去。”
“好,那我让他们在这个月内把MV的剧本写出来,到时候拿给陶总监过过目。”
OVO的江南研究所就在河西,离陆桥传媒不算远,从研究所出来,沈亦泽就径直去了安安公司。
“忙完了吗?我到楼底了。”
他给安丫头打电话。
“啊,你已经到了?”杨九安看眼时间,比她预计得早,“你要不上来等会儿?我还有最后一点活。”
“好啊!”
沈亦泽从不是个忸怩作态的人,只要安安敢邀请,他就敢答应,哪怕此刻楼上坐着丈母娘,他也毫不犹豫。
上了楼,安安的同事,之前在江州见过一面的罗新宇领他进剪辑室,杨九安却没怎么搭理他,只抬眼对他甜甜一笑,说一句:“你等我一会儿啊!”然后又接着忙她的正事。
沈亦泽很自觉地不打扰她,对他来说,有安安的一个笑容,就足够了。
罗新宇提议:“我带你参观一下吧。”
“好啊。”
作为国内赫赫有名的纪录片大厂,陆桥传媒的规模自然不是他的金点可以比拟的,甚至他曾就职的华影,也有所不如。
正参观着,忽然迎面走来一条熟悉的身影。
罗新宇一眼认出,立刻问好:“谢总监!”
来者正是陆桥传媒影视部总监谢丽君。
“谢总监。”
沈亦泽跟着喊一声。
两人前天才在寿宴上见过,谢丽君自然还记得,微笑着回句“沈总”,然后问:“沈总前来拜访,怎么也不跟我联系?我也好差人招待。”
沈亦泽解释:“我也是临时起意,并非有什么正事,就没有叨扰谢总监。”
谢丽君更疑惑了:“沈总不是为合作而来?”
她记得这个年轻人说过,他有不少点子,希望跟陆桥传媒合作,她满以为他是为此而来,结果竟然不是?
沈
这半个月来,他只要有空就练听力和口语,跟老师练,也跟安安练,奈何语言很难速成,他基础又不好,以他现在的水平,别说谈判,连正常沟通都不顺畅。
他问他的助理何宇:“你英语怎么样?我记得你是悉尼大学商学院的硕士?”
“是,商学院市场学系。”
沈亦泽说:“周五有一场视讯会议,对方是美国的一家音乐发行机构,如果让你担任翻译,你有信心胜任吗?”
尽管TuneCore配有口译人员,他仍打算找个自己人,一来比较正式,二来放心一些。
机会难得,何宇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沈亦泽吩咐:“你去项目部问问,看谁英语比较好,叫来小会议室,咱们开个会,我把情况跟你们大致说一遍。”
“好!”
何宇干劲满满地离去。
他当初应聘总经理助理一职,一方面是因为足够丰厚的薪酬,另一方面,这个职位本身属于高管级,在大公司里,差不多等同于副总经理之前的过渡职务。
当然,金点的规模尚小,现在还体现不出来。但他的眼光一向长远,入职半年,他已充分感受到沈亦泽的野心和公司的潜力。
他相信,只要假以时日,金点迟早会成为文娱产业鼎鼎有名的巨头之一,等到那天,自然有他的用武之地。
沈亦泽的确有心栽培他。这半年来,何宇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仅将日常琐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公司的事务也都了然于心,平时问起都对答如流,属实是块干管理的料子。
这也算是对他进行的一次考验,倘若他应对得体,将来把公司的海外业务交给他负责也不是不行。
这次和TuneCore谈的项目,归根结底,只是十首歌的版权转移,而非公司大的业务版块的合作,说得直白点,其实没那么重要。
经过半个月的发酵,江怡宁的《蜂》在油管已突破两亿播放量,直奔三亿大关而去。放眼欧美乐坛,这算不上多优秀的成绩,但在国内歌手中,这已是难以逾越的记录,哪怕余笙,她播放量最高的歌曲也才堪堪破亿而已。
不仅如此,沈亦泽当时开玩笑说的“出口转内销”,如今预言成真。
这几天,江怡宁的工作室弄了条“国内遇冷,海外爆火”的热搜。
一时间,各种自媒体的文案铺天盖地,诸如“这首歌在国外彻底火了!”、“不允许你没听过这首歌!”、“风靡欧美,她才是真正的华人之光!”
粉丝宣传更是不遗余力,各大论坛均能看到推歌的帖子。
事实证明,国人确实爱凑热闹,尤其爱凑洋人的热闹。
在全娱音乐的月度热销榜上,江怡宁这首留洋归来的《蜂》竟然超过了余笙的《后悔》,仅次于梁子墨的《七里香》,高居榜单第二。
之前冷冷清清的评论区,从999+一夜之间暴增到1W+,夸歌好听的倒是不多,几乎都在夸江怡宁牛逼。
眼下这个情况,沈亦泽甚至觉得不仅可以做一张合辑在海外发行,还可以在国内重新发一次,专辑名就叫《江怡宁海外热歌精选》,说不定能比海外卖得好。
下午,沈亦泽前往OVO江南研究所,以个人的名义跟陶南星签订代言合同。
“新产品什么时候出?”
既然是广告宣传曲,MV里自然少不了产品的镜头。沈、杨二人代言的并非旗舰机,OVO中低端机型的更新换代一向迅速,他只想尽快拿到样机,早点和安安拍MV。
一想到要和安安演对手戏,他就莫名的兴奋。
陶南星说:“下个月出内测版,到时候我会派人送你公司去。”
“好,那我让他们在这个月内把MV的剧本写出来,到时候拿给陶总监过过目。”
OVO的江南研究所就在河西,离陆桥传媒不算远,从研究所出来,沈亦泽就径直去了安安公司。
“忙完了吗?我到楼底了。”
他给安丫头打电话。
“啊,你已经到了?”杨九安看眼时间,比她预计得早,“你要不上来等会儿?我还有最后一点活。”
“好啊!”
沈亦泽从不是个忸怩作态的人,只要安安敢邀请,他就敢答应,哪怕此刻楼上坐着丈母娘,他也毫不犹豫。
上了楼,安安的同事,之前在江州见过一面的罗新宇领他进剪辑室,杨九安却没怎么搭理他,只抬眼对他甜甜一笑,说一句:“你等我一会儿啊!”然后又接着忙她的正事。
沈亦泽很自觉地不打扰她,对他来说,有安安的一个笑容,就足够了。
罗新宇提议:“我带你参观一下吧。”
“好啊。”
作为国内赫赫有名的纪录片大厂,陆桥传媒的规模自然不是他的金点可以比拟的,甚至他曾就职的华影,也有所不如。
正参观着,忽然迎面走来一条熟悉的身影。
罗新宇一眼认出,立刻问好:“谢总监!”
来者正是陆桥传媒影视部总监谢丽君。
“谢总监。”
沈亦泽跟着喊一声。
两人前天才在寿宴上见过,谢丽君自然还记得,微笑着回句“沈总”,然后问:“沈总前来拜访,怎么也不跟我联系?我也好差人招待。”
沈亦泽解释:“我也是临时起意,并非有什么正事,就没有叨扰谢总监。”
谢丽君更疑惑了:“沈总不是为合作而来?”
她记得这个年轻人说过,他有不少点子,希望跟陆桥传媒合作,她满以为他是为此而来,结果竟然不是?
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