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心动的第12天(中)(2/3)
懂他就坦然承认,然后向安安虚心请教。
“……你注意看图片里的光线,明、暗、色彩、运动、层叠的水下物体,这个摄影师本身是一个画家,所以这张图片也很像巴洛克绘画的风格,这种空灵的场景非常巧妙地衬托出人体的美丽与脆弱……”
两人站在公开组年度摄影师罗杰斯的获奖作品前,杨九安讲解得格外认真。
沈亦泽时而看画时而看她——主要是看她,看她侃侃而谈,从容且自信。
他早知道安安是个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女孩,而这份强大,在她擅长的领域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信的女孩才是最美的,话虽老,却有理。
他盯着她专注的侧颜,正胡思乱想着,就听她问:“怎么样,听我讲完,有没有领悟到它的美?”
他依然注视着她,注视着她略带期许的清澈的眼眸,认真地说:“领悟到了,很美,特别美。”
“那就好。走吧,最后一个厅!”
看她兴奋的模样,就知道最后一个展厅绝对有她的作品。
竟是评选最为严格的专业组,就不知道是哪个类别。
他原以为安安在这个展厅会行进得更慢,结果恰恰相反,她几乎不需要怎么思考,不管走到哪组照片前,张口就能为他讲解。
沈亦泽忍不住问:“你是不是早看过了?”
“对啊,专业组的我都看过了——你快来,看看这张。”
杨九安冲他招手。
他走过去,又是一组国人的作品:《宰羊人》,摄影师:BoyuanZhang。
照片里,一只待宰的羊被悬挂于木架上,老人伫立在羊后,面露微笑,背景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杨九安介绍说:“这个摄影师是伦敦传媒学院的校友,我刚出国那会儿,他帮了我不少忙。”
“男的女的啊?”
他下意识问。
“师兄。”
“师兄啊。”沈亦泽扁扁嘴,“他都帮你什么忙了?”
“帮我——”
她正想如实交代,话到嘴边察觉到不妥:今天是和他的约会,怎么能聊别的男人?
立即改口:“我忘了!我们去那边!”
她说完,拉住他的衣袖试图把他从《宰羊人》前拽走。
沈亦泽顺从地跟随她的脚步,略有些幽怨地盯着她白皙的小手。
如果没有镜头,安安会不会直接就牵住我的手了呢?
他突然很想把节目组的人,甚至把其他看展的人全部赶出去,只留下安安和他,任由她牵他手,不管把他牵往哪里,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跟随。
两人在一组纪实照片前停下。
一看介绍,竟是去年专业组的获奖作品:《FiveDegrees》(《五度》),摄影师:FedericoBore。
意大利人的作品,说明安安没有获奖,只是入围,不过能入围专业组,已经非常厉害了。
这是一组拍摄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农业社区的照片,聚焦于气候变化给当地人民造成的影响。
主体是一个中年男人,第一张照片是这个男人一丝不苟的半身照;第二张是他行走于枯萎秸秆地的寂寥的背影;在第三张照片中,他伫立于漆黑的夜幕下眺望远方,他的眼睛黯淡无光,正如背景里的夜空,杳杳万里不见星光。
看到这里,沈亦泽已被图像营造的氛围所触动,他能感受到被摄者的迷茫、彷徨乃至于绝望,心情不禁随之一点点沉下去。
再往下看,第四张是一群孩童在河里戏水,他们的背后却是荒漠化的土地;第五张是俯拍,从空中俯瞰而下,入眼一片荒凉;第六张是墙上挂着的那名中年男人的证件照。
第七张,也是最后一张,是一个中年妇女的独照,照片中的女人皮肤黝黑,形容枯槁,眼中似含着泪水,神情却麻木,麻木到已哭不出来。
他心中一凛,再回头看第六张,竟隐隐从那张证件照中嗅出一点遗照的味道。
不愧是从专业组十个类别中脱颖而出的金奖作品,七张普普通通的照片,不花哨不炫技,只是简简单单的人物和场景,便能给人无尽的联想和思考,单是这叙事功底,就已十分了得。
杨九安一眨不眨地观察他的反应,见他沉浸其中,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便笑盈盈道:“沈老师,给解读一下呗!说对了我再给你存一个笑容。”
纪实类作品的表现手法通常比较直接,这个问题几乎等于送分。
再把握不住,可别怪我不给你机会。
她心里想着。
沈亦泽微微一笑,看向照片下方,字正腔圆地说:
“伯克利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中,有59300起农民自杀事件是由气候变化造成的。专家称,到2050年,印度的气温可能会再升5华氏度。若不采取措施,全球变暖将导致印度各地发生更多的自杀事件。
投资生产使农民们负债累累,恶劣的天气和不妥善的水资源管理又使得农作物收成受损,导致他们无法偿债,最终走向极端。其实不仅仅是印度,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正牵连世界,威胁着全人类……”
杨九安越听越不对劲,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瞬间醒悟,当即打断:“不行!这不算!你不能照着作品介绍念!”
“怎么不算?这既是作品介绍,也是我个人的解读,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
沈亦泽腆着脸耍赖。
杨九安呸一声:“我不管,你笑容没了!”
“反正你欠我两个了。”
“一个!”
“两个!”
“一个!”
“两个!”
两人争执着走向下个展区,俨然两个无聊的小学生。
“……你注意看图片里的光线,明、暗、色彩、运动、层叠的水下物体,这个摄影师本身是一个画家,所以这张图片也很像巴洛克绘画的风格,这种空灵的场景非常巧妙地衬托出人体的美丽与脆弱……”
两人站在公开组年度摄影师罗杰斯的获奖作品前,杨九安讲解得格外认真。
沈亦泽时而看画时而看她——主要是看她,看她侃侃而谈,从容且自信。
他早知道安安是个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女孩,而这份强大,在她擅长的领域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信的女孩才是最美的,话虽老,却有理。
他盯着她专注的侧颜,正胡思乱想着,就听她问:“怎么样,听我讲完,有没有领悟到它的美?”
他依然注视着她,注视着她略带期许的清澈的眼眸,认真地说:“领悟到了,很美,特别美。”
“那就好。走吧,最后一个厅!”
看她兴奋的模样,就知道最后一个展厅绝对有她的作品。
竟是评选最为严格的专业组,就不知道是哪个类别。
他原以为安安在这个展厅会行进得更慢,结果恰恰相反,她几乎不需要怎么思考,不管走到哪组照片前,张口就能为他讲解。
沈亦泽忍不住问:“你是不是早看过了?”
“对啊,专业组的我都看过了——你快来,看看这张。”
杨九安冲他招手。
他走过去,又是一组国人的作品:《宰羊人》,摄影师:BoyuanZhang。
照片里,一只待宰的羊被悬挂于木架上,老人伫立在羊后,面露微笑,背景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杨九安介绍说:“这个摄影师是伦敦传媒学院的校友,我刚出国那会儿,他帮了我不少忙。”
“男的女的啊?”
他下意识问。
“师兄。”
“师兄啊。”沈亦泽扁扁嘴,“他都帮你什么忙了?”
“帮我——”
她正想如实交代,话到嘴边察觉到不妥:今天是和他的约会,怎么能聊别的男人?
立即改口:“我忘了!我们去那边!”
她说完,拉住他的衣袖试图把他从《宰羊人》前拽走。
沈亦泽顺从地跟随她的脚步,略有些幽怨地盯着她白皙的小手。
如果没有镜头,安安会不会直接就牵住我的手了呢?
他突然很想把节目组的人,甚至把其他看展的人全部赶出去,只留下安安和他,任由她牵他手,不管把他牵往哪里,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跟随。
两人在一组纪实照片前停下。
一看介绍,竟是去年专业组的获奖作品:《FiveDegrees》(《五度》),摄影师:FedericoBore。
意大利人的作品,说明安安没有获奖,只是入围,不过能入围专业组,已经非常厉害了。
这是一组拍摄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农业社区的照片,聚焦于气候变化给当地人民造成的影响。
主体是一个中年男人,第一张照片是这个男人一丝不苟的半身照;第二张是他行走于枯萎秸秆地的寂寥的背影;在第三张照片中,他伫立于漆黑的夜幕下眺望远方,他的眼睛黯淡无光,正如背景里的夜空,杳杳万里不见星光。
看到这里,沈亦泽已被图像营造的氛围所触动,他能感受到被摄者的迷茫、彷徨乃至于绝望,心情不禁随之一点点沉下去。
再往下看,第四张是一群孩童在河里戏水,他们的背后却是荒漠化的土地;第五张是俯拍,从空中俯瞰而下,入眼一片荒凉;第六张是墙上挂着的那名中年男人的证件照。
第七张,也是最后一张,是一个中年妇女的独照,照片中的女人皮肤黝黑,形容枯槁,眼中似含着泪水,神情却麻木,麻木到已哭不出来。
他心中一凛,再回头看第六张,竟隐隐从那张证件照中嗅出一点遗照的味道。
不愧是从专业组十个类别中脱颖而出的金奖作品,七张普普通通的照片,不花哨不炫技,只是简简单单的人物和场景,便能给人无尽的联想和思考,单是这叙事功底,就已十分了得。
杨九安一眨不眨地观察他的反应,见他沉浸其中,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便笑盈盈道:“沈老师,给解读一下呗!说对了我再给你存一个笑容。”
纪实类作品的表现手法通常比较直接,这个问题几乎等于送分。
再把握不住,可别怪我不给你机会。
她心里想着。
沈亦泽微微一笑,看向照片下方,字正腔圆地说:
“伯克利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中,有59300起农民自杀事件是由气候变化造成的。专家称,到2050年,印度的气温可能会再升5华氏度。若不采取措施,全球变暖将导致印度各地发生更多的自杀事件。
投资生产使农民们负债累累,恶劣的天气和不妥善的水资源管理又使得农作物收成受损,导致他们无法偿债,最终走向极端。其实不仅仅是印度,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正牵连世界,威胁着全人类……”
杨九安越听越不对劲,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瞬间醒悟,当即打断:“不行!这不算!你不能照着作品介绍念!”
“怎么不算?这既是作品介绍,也是我个人的解读,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
沈亦泽腆着脸耍赖。
杨九安呸一声:“我不管,你笑容没了!”
“反正你欠我两个了。”
“一个!”
“两个!”
“一个!”
“两个!”
两人争执着走向下个展区,俨然两个无聊的小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