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灾后重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河市本地的聊天频道中,热度最高的话题,仍然还是地面上的道路清理活动。  

稍微犹豫了一下,苏武决定继续。  

都已经快要抵达目的地了,总不能因为一点异常,就这么贸然放弃。  

河堤上。  

领头的微型挖掘机,丝毫没有受到苏武焦虑心情的影响,依然保持着两米每秒的速度,不紧不慢的沿着堤坝,寻找着下去的通道。  

沿着河道吹拂而来的阵风,卷起丝丝缕缕细碎的沙砾,拍打在微型挖掘机的金属外壳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为这支孤独的挖沙队伍,带来了来自荒野的问候。  

终于。  

在前行了几百米之后,一条角度不再那么陡峭的斜坡,出现在了微型挖掘机的前方。  

人工智能立刻控制着微型挖掘机,一边转动雷达探测道路,绘制地图,一边小心翼翼的驶下坡。  

随着车队驶入河道的范围。  

松软的沙砾,逐渐取代了相对坚硬的土石地面。  

苏武没有让它们太过深入,就在外围随便找了一块地方,便开始就地开挖。这种没有筛选的挖掘,显然不会得到质量太好的细沙。但是无所谓,等到运回避难所以后,有的是时间和劳动力,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  

末世环境下,相比于长期暴露在外界,随时可能遭遇灾祸的风险,人工和时间成本反而不值一提。  

河道中。  

由于微型运输车的运载量有限,整个挖沙的过程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短短五六分钟后,微型运输车的车斗里便已经装满了沙石。  

这时,遵循最高效率的原则,人工智能自动开始操作微型运输车,单独沿着原路返回。微型挖掘机则留在原地,等待运输车再次过来后再继续工作。  

这番操作看的苏武有些心惊肉跳。但他迟疑了一下,依然没有出手干涉。  

在没有出现明显恶劣的气候和其它危险以前,这种最有效率的行动方案,不应该被无理由的阻止。  

和来时相比。  

返程的微型运输车,因为路线基本已经被探明,速度快了许多。一路都保持着接近满速的状态。  

很快,苏武安装在避难所地面上的监控摄像中,便出现了微型运输车的身影。  

一车沙石成功入库。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目睹着卸下沙石的微型运输车,再度消失在夜色中。  

苏武悬着的心稍微落地。  

有了第一趟的成功,以人工智能的严谨,接下来只要天气不出现太大的变化,就不需要他再去操心。  

将注意力重新转回到避难所这里。  

苏武考虑了一下,从地下4层的工程队中,指派两台建筑机器人,带上工具,前往地面处理带回来的那车沙石。这批沙石中被筛选出来的合格的那一部分,将会被带入避难所内,成为扩建避难所地下4层的原材料。  

随着建筑机器人抵达地面开始工作。  

苏武通过布置在最高处的一个摄像头,俯瞰整个工地。  

这片原本属于农家小院的地面。  

已经看不到任何风暴来袭的痕迹。平整的土地上,堆积着一堆堆被金属条扎紧的物资,一座只建好了一层,正在等待硬化的碉堡,还有一处只挖了排水渠,连地基都没有打起来的避难所出口掩体。  

尽管它们不够好看。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避难所地表,因为风暴而产生的混乱局面,正在逐渐走向秩序。  

一切都开始欣欣向荣。  

“再多给一点时间吧。”  

“只要碉堡和掩体都建立起来。”  

“就再也不用害怕飓风再次来临了。”  

处理完了避难所的事务。  

苏武开始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向远在城区边缘的清理小队那里。  

经过将近10个小时的清理,特种运输车和大型货车推进到了泰克拉商场附近。  

以那座商场为分界线,再继续往内部深入的难度,至少提升了数倍。  

不少被坍塌的楼房整个堵死的街道,与其费力的挖开一条通道,还不如直接从旁边绕开。  

而遇到这种情况,仅仅是初级的人工智能,并不能做出最佳的判断。需要苏武在一旁,及时的进行纠正。  

不过虽然难度上升了。  

但因为这里已经是城区的范围,不少其他避难所的人也参与到了清理工作之中。  

综合下来,整体的推进速度不算太慢。  

“这些倒塌的建筑,都是很好的材料来源。”  

“等结束了清理工作,把最后的那批寄存在官方避难所的物资运回来。”  

“或许可以考虑,再过来拉几车建筑垃圾回去。”  

清理街道的过程,漫长而又枯燥。苏武除了偶尔纠正特种运输车工作的区域以外,更多的时候,反而是在无所事事的观察周边的环境。  

城区里那成千上万座倒塌的建筑,汇聚起来的天量的残骸,看得苏武眼热无比。  

这些东西在他看来,几乎等同于无穷无尽的建筑材料。  

哪怕它们距离避难所稍微有点远。但是充足的数量,以及直接就可以装车的便捷,已经足够弥补一切。  

转动特种运输车上的镜头。  

在远处隐没在黑暗中的建筑之间,依稀可以看到灯光长明。  

那是来自于其他避难所的施工人员,正在操作机械工作。  

70多度的高温下,普通人几乎无法正常在外界活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