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章 今晚不走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家老爷在后院临渊阁,自己去找吧,”  

随口交代了一句,年轻人便自顾自的回门房去了,他要先布置布置自己的新家,没工夫在这个女人身上浪费时间。  

再说了,深更半夜一个女人来找老爷,那自己更不能陪着了,那该多没眼力劲啊?  

贾玉真无语了,只好自己前往后院,  

好在道旁的路灯都亮着,可以看清道路,不至于磕着绊着。  

她心里憋着一股气,这样的门童若是搁在贾府,不打他二十棍都出不了这口气。  

宅子里安静的要命,一点声音都没有,若不是灯火通明,真要吓死个人。  

贾玉真心里多少有点害怕了,脚下步伐加快。  

这处宅子她是知道的,也听说过这里闹鬼,但自己从小内衣里便贴身戴着一枚仙人赠予的红鸾护心符,可辟一切邪秽之物,何况暗地里,暗月也在一直跟着自己,有她在,别说妖邪鬼物,就算妖魔精魅也近不了她的身,  

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就能不害怕了。  

弯弯绕绕老半天,贾玉真终于找到了临渊阁所在的位置。  

两层的独栋小楼,就在湖边,面积不大,应该是歇息起居之地,却起了这么一个大气魄的名字,也是奇怪。  

屋里亮着灯,门还打开着,  

被自己相中的那位俊俏的公子哥,眼下就坐在厅内的书桌前看书,很入神,也很安静。  

还别说,离得这么远看着他,都觉得心旷神怡,极为养眼。  

真是一副天生地养的好皮囊。  

贾玉真长松了一口气,放缓脚步,  

进了书房,摘下兜帽,如瀑的青丝弹散开来,一双剪水般的眸子在屋子里看来看去,最后落在一排排摆满各类书籍的书架上,撇嘴道:  

“看不出,赵薪还有这么多藏书?想来也是附庸风雅而已。”  

赵薪,就是此处宅院的原主人,论辈分,是皇帝赵携的堂哥,原先是侯爵,疏亲令施行之后,爵位降了一等,再后来,被皇帝以“目无法纪,扰乱皇室”为由,判了个斩监候,家产全数抄没。  

苏御将书合上,笑吟吟的看着这位不请自来的贵妇人,  

“夫人怎么大半夜来了?”  

贾玉真柔媚一笑,一点不见外的来到书桌对面的椅子前,撩起袍子坐下,清亮的眸子瞥向书案,问道:  

“看的什么书?我能看看吗?”  

苏御直接递给她,“书架上找来的,好像是你们大赵几百年前一位大儒的著作,闲来无事,随便翻翻。”  

贾玉真伸出那条保养的如同莲藕般的白嫩手臂,接过书来,随意翻看几眼后便合上了,  

“这本书现在已经没人看了,不单单是咱们大赵,眼下太平洲十一王朝,对儒家那套东西都不太重视了,其实我也挺奇怪的,小时候儒家各类典籍我全都看过,觉得书中的那些学问若是拿来治世,当真是再合适不过,最不济也可放入学塾,做为孩童启蒙之用,可眼下各大王朝完全弃之不用,令人匪夷所思。”  

不用匪夷所思,罪魁祸首就在你面前。  

三教百家在太平洲,学术传播极为有限,这一切当然都是苏御的手笔,至于缘由,跟眼前这个女人肯定是说不着的。  

苏御陷入沉默,只是笑嘻嘻的看着对方。  

不知是真的羞涩?还是故意为之,贾玉真俏脸一红,避开苏御的目光,在屋内随意打量着,  

“这间宅子是有问题的,你住进来的时候不知道吗?”  

苏御摇头:“不知道。”  

眼见对方仍是那副镇定自若的模样,贾玉真诧异道:  

“你竟然不害怕?我说的有问题,指的是.......这个地方闹鬼.......”  

苏御失声笑道:“如果真的闹***人为何不怕呢?既然你都不怕,我一个大男人更没必要害怕了吧?”  

“你不懂,”贾玉真摆了摆手:  

“我身上有辟邪之物,是咱们大赵王朝白藏宗宗主在我满月时候送给我的,等闲妖物根本近不了我的身,你今天是第一次住进这座宅子里吧?知道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出事吗?”  

苏御笑道:“夫人既然这么说,那我应该是托了夫人的福吧?”  

“应该是,”贾玉真自信的点头道:  

“只要我在这里,妖物就不敢冒头,这座侯爷府闹鬼的传闻,在长平传了也有几年时间了,听说以前宝屋局那边,也请过仙师前来做法除妖,但每次都无功而返,后来因为这座宅子一直无人问津,而宝屋局那边上拨的银额也是有数的,所以也就没有在这上面浪费钱了。”  

接着,只见她顿了顿,似有深意的瞥了苏御一眼,笑道:  

“虽然直到现在,妾身都不知道公子是何来历,但从你家那位门童的见识不凡,以及公子能买下这座侯府便能猜到,公子的出身应该还不错,不过呢,在大赵王朝,妾身想要打听什么事,从来没有办不到的时候,所以.......公子是主动告知呢?还是妾身费点功夫去查呢?”  

拐弯抹角半天,不就是想知道自己是谁吗?  

“我叫苏宁,大商人士。”  

“怪不得......”贾玉真恍然道:“像公子这样的神仙姿容,在大赵绝不会是无名之辈,妾身早该知道的,那敢问,公子来我大赵,来做什么?”  

从她鼓起勇气主动来找苏御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完全放下了身段,阅男无数的她,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