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武侠9(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柳柊恢复一些后,便在石室内搜寻起来。  

他要找的是内功修炼秘籍。  

内力修炼上去了,石壁上的武功也就能修炼了。  

还好,他在石室内又发现一处机关,打开后,发现一个石头制做的匣子。  

打开匣子,四本武功秘籍出现在柳柊的视线中。  

柳柊呼吸不由加重。  

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凌波微步以及柳柊最想要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都在其中。  

宋青画的眼睛也都亮了。  

虽然不知道这几门内功是什么,但只看石壁上的武功便威力惊人,那如此慎重藏起来的内功秘籍肯定更加厉害。  

“哥,你要修炼哪种内功?”  

当然是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  

北冥神功第一个被排除。  

这门功夫的特性注定了会被人当成邪功。  

宋青画先选择跟柳柊一起学习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  

然而,他的体质不如柳柊被灵气滋润后的身体。  

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修炼是要挑人的。  

为什么无崖子和李秋水不修炼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  

明明这两人都可以将北冥神功和小无相功一起修炼的。  

就是因为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挑人啊。  

除了逍遥子,也只有巫行云能勉强修炼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  

结果巫行云还得每三十年散功一次。  

宋青画的练武资质不错,比他亲爹还强,但却达不到修炼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条件。  

他修炼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迟迟无法入门。  

最终,宋青画不得不放弃修炼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改修小无相功。  

小无相功是道家功夫,而宋青画从小在武当长大,会被动会主动了解了不少道家道理,修炼起小无相功来,倒是事半功倍。  

被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打击得溃不成军的信心,终于又回来了。  

两人决定在灵鹫宫里练武功。  

除了因为石室上的武功不能拿走外,还因为这灵鹫宫旁有一冷泉,里面生长着一种小银鱼,吃了能够增强体质,使得修炼更加顺畅。  

石室里还有一块玄冰,坐在上面修炼内功,能够事半功倍。  

两人先下了一趟山,将采摘到的天山雪莲让镖局送回武当山,自然又收获了武当山众人一番“好孩子”的感叹。  

两人在山下大肆采买了一番,背着米面锅碗等物回到缥缈峰。  

灵鹫宫所在与天山其他地方不同,这里没有积雪,气温也没有那么低,其旁边有开垦过农田,虽然荒废了,但收拾一下,也还是可以种些东西的。  

柳柊买了两户下人,让他们负责耕种以及做饭,负责照顾他的宋青画,让他和宋青画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修炼中。  

这两户人家各有五六人,是被官府迫害的流民,活不下去了,自卖自身,被柳柊买下。  

他们对柳柊和宋青画十分忠心,也十分满意如今的住处。  

虽然距离山下远,但在这山内能够自给自足,而且没有官府和残兵迫害,宛如生活在桃花源一般。  

——接天桥那里,柳柊在两个铁索上铺上了木板,又在上面系了两根绳子做扶手,制做成简易的铁索桥,便是普通人也能够从上面经过。  

这些人每半年下山采购一次物资,其余时间在灵鹫宫种田养鸡,日子过得比他们以前要好上千倍。  

因此,他们服侍柳柊和宋青书十分尽心。  

柳柊和宋青书什么都不用管,一心扑在练功上,不知不觉,几年时间便过去了。  

两人的内功皆有大成,但距离圆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即便如此,他们的内力已经非常可观了。  

在玄冰上修炼内功,可是一年当十年的成效。  

两人如今体内的内功量,足有别人内力修炼一甲子的量。  

他们的实力,相当于张无忌九阳神功大成后的水平。  

而两人还修炼了天山六阳掌和天山折梅手以及凌波微步等高明的招式和轻功,实力只会比张无忌更强。  

“该下山了。”宋青画对柳柊道。  

他有种感觉,会有什么大事发生,若不赶紧下山,他会后悔。  

柳柊点头应下。  

算算日期,六派围攻光明顶的事情便要发生了吧。  

两人将石室封闭起来,将灵鹫宫交给两户下人打理,便离开了天山。  

他们一路往昆仑山而去,路上遇到了不少听闻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而跑来想跟着打秋风的小门派的人。  

从这些人口中,两人知晓了不少江湖中最近的消息。  

武当派有四侠参与行动中,乃是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和莫声谷。  

宋远桥是武当的掌门,留在武当山打理事务,没有参与这一次的行动。  

至于殷梨亭,是因为他的妻子快要生产了,他要留下来陪伴妻子,自然也没有参与行动。  

殷梨亭的妻子,跟柳柊和宋青画还有些关系。  

殷梨亭下山寻找柳柊和宋青画两人,才邂逅他的妻子的。  

当时那位姑娘被强盗掳掠,要让其做压寨夫人。  

殷梨亭杀了强盗,将姑娘送回家中。  

姑娘乃是书香之家的女儿,被强盗掠走,又被一陌生男子送回,名节受损,她家人本想送她去寺庙出家的。  

殷梨亭不忍姑娘年纪轻轻便青灯古佛,更有一路上两人朝夕相处,互生了好感。  

殷梨亭遂提出要娶姑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