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无价之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历史已经开始有了细微改变,李瑗虽然不是什么历史大咖,到底也是一位宗室王爷,在这个时代份量不轻。  

幽州没有发生叛乱,王诜这位刺史没死,多少会影响一些北境的形势吧?  

韦枫心中猜测了一番,手上并不怠慢,弯腰施礼。  

“小人拜见大都督。”  

双手立即被人托住,李瑗一边将他拉起,一边笑道:“事情的缘由安俨已经详细给本王说明,这次真是险到了极致,要不是韦公公仗义提醒,只怕本王已经被王逆所害,身首异处。”  

他言语中带着兴奋,“今日在显德殿面见太子,献上王逆首级,太子好言安抚了一番,皇上也下旨封本人为庐江郡王,以后就住在京城,可以经常和韦公公见面了。”  

他主动前来京师交出兵权,李世民当然高兴,给了他一个郡王头衔,从此马放南山,卸甲归田。  

现在的郡王可不得了,李世民成为太子之后,将那些无功的郡王全部官降一级,统统贬成了县公,这说明李瑗的行为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赏,怪不得他这样春风得意。  

韦枫心中大汗,其实自己压根没想到他,可是现在说这些有用吗?  

过份的谦虚就是骄傲,在这些大人物面前,韦枫告诫自己不能骄傲。  

李瑗本就不是帅才,只是仗着李渊的宠爱得了大都督一职,军事水准落在横扫天下的李世民眼中估计屁都不是,根本不指望他能对抗东突厥。  

现在大唐对上东突厥,连李靖、侯君集等悍将都不敢言胜,就他这半吊子不到的水准,毫无胜算可言。  

这货从此远离了刀兵,对他来说是顶好之事,可以尽享荣华富贵,免却引颈一刀。  

想到这里韦枫带上满脸笑容,“小人贺喜王爷!”  

“都是托了韦公公之福,本王不敢相忘,下朝之后便在这里开了一个酒会,和京城的朋友们一起乐一乐,特别想见见公公。”  

这事办得漂亮,韦枫估计有人给他出了这个主意,借此向李世民表达逍遥快活的决心。  

东宫旧人有了李瑗这个榜样,大都会将心放回肚子里,京城的暗流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王爷客气了,小人的麻将馆将要开张,到时还请王爷大驾光临。”  

李瑗等的就是这句话,听完韦枫的邀请,有些病态的脸上呈现出一抹绯红。  

“不瞒你说,银子早已经准备就绪,麻友也集结完毕,就等着公公召唤了。”  

“王爷言重,小人岂敢。”见李瑗懂了这层意思,韦枫满眼都是黄白之物飞来。  

几人寒暄了一会,进入后院的正屋,李安俨使了一个眼色,几名心腹守在了门口。  

“娘娘现在情况如何?”  

这里没有外人,李安俨单刀直入的问道。  

此人风格和李瑗完全不同,带着军旅之气,韦枫顿时对屋内二李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很好,非常好。”  

韦枫笑道:“咱们长乐门现在十分热闹,内院已经成为试验场所,很多新鲜的玩意都是从那里制作出来,然后在城西小院形成生产,娘娘一双巧手,比起鲁班来也不遑他让。”  

“内侍监没有为难娘娘?”  

郑美柔面露喜欢之色,李安俨明显有些不信,继续问道。  

韦枫不打算将陈安的事情讲出来,这些人虽然个个都是宗室勋贵,但也管不到皇官内院,除了白白担心娘娘安危,增加自己行动的变数,没有一丝益处。  

现在重要的是建设好长乐门和承香殿之间的通道,找机会救出尪娘。  

人心隔肚皮,等到通道建立完成,需要外援接应时再跟他们商量不迟。  

“还请放心,内侍监那里我自有照应,二娘随时可以去长乐门看望娘娘,实不相瞒,娘娘胖了。”  

“姐姐胖了!”  

郑美柔一对酒窝动了动,“过几天妾身再去和姐姐说说话,你们都放心好了。”  

李瑗见过李世民之后,心中大石已经放了下来,整个人犹如重获新生,有着说不完的快活。  

“韦公公,这次本王将家底从幽州搬到京城,就是要好好的享受生活,有一份礼物,只是小小心意,还请公公不要推辞。”  

“这…王爷真是太客气了!”  

三千贯果然只是开味菜,韦枫不禁有些期待起来。  

李瑗拍了拍手,就见一位美人端着个蒙着红绸的托盘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好似生怕摔坏托盘里的礼物。  

看到美人这副模样,韦枫暗忖如果是深海夜明珠那样的天然宝物,拿来放在自己屋里就不用点蜡烛了。  

郑美柔从旁笑道:“这可是王爷珍爱之物,这次公公救王爷于危难之中,王爷也着实大方,所以才忍痛割爱将这件珍宝赏赐给你。”  

李瑗在一旁抚须微笑,不过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肉疼。  

“韦公公不妨打开欣赏欣赏。”  

“咱们也顺便沾沾光。”郑美柔露出艳羡的神情,“这东西只有王爷才有,我也只见过一次。”  

“不知道是什么好东西!”  

韦枫带着无限的憧憬缓缓掀开了红绸,顿时就愣住了。  

托盘里摆着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  

他是内行,一看这只玻璃杯便知道普通之极,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特殊功效,就是街边小摊喝啤酒时用的那种。  

看着发呆的韦枫,李瑗以为他已经被震惊得无以复加,脸上的股肉抖动了几下,慨然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