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什么是地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打开,打开,打开不就知道了。”侍书急切的说道。  

“真打开?”  

“不敢打开吧,红绸就在你的手中。”  

“那我打开了,你们且看仔细了!”  

韦枫一边说话,一边慢慢打开了右拳。  

顿时三女全部愣住了。  

韦枫的手中并没有红绸,却多出一个鸡蛋来。  

“这…”  

侍书大力搔着头皮,眼睛瞪得如鸡蛋一般大。  

“红绸呢?”不爱说话的入画也忍不住问了一句。  

“红绸在这里。”  

韦枫笑嘻嘻的用左手在腰间一抹,就将红绸抽了出来。  

“怎么会?”  

三女看得目眩神迷,看向韦枫的眼神跟平时完全不一样了。  

真是半仙?  

这怎么可能!  

“没有说服力吗?要不要再向你们等俗人展示神仙之道?”  

堂堂前太子妃虽然成了韦枫嘴里的俗人,侍书和入画却难得没有反驳出声。  

“要,快、快、再来。”  

侍书跳起来大叫。  

其余两女虽未有言论,但神情已经出卖了她们。  

“好,就再来一个。”  

韦枫从袖中拿出一张宣纸,上面写有郑观音的亲笔题诗,铁钩银画显得十分漂亮。  

正反面都让三女看了看,韦枫双手用力,将宣纸一分而二。  

“哎呀,你怎么将它撕了呢?这可是对娘娘的大不敬。”  

侍书还欲再说,入画一拉她的袖子让其噤声。  

韦枫并没停手,说话间已经将宣纸撕碎。  

“我也觉得很可惜呢。”他笑嘻嘻的说道:“所以我要将它还原。”  

“胡说,这怎么可能?”侍书又忍不住开口,“你要是能做到,我…我便给你跪下磕头。”  

“谁要你跪,本公公没有让女人跪的习惯,本公公最喜欢让女人…”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到自己现在的身份,便将余下的话强行咽了下去。  

随着他双手抖动,三女的眼睛同时睁大,想要看出些许端倪。  

可惜她们只是看见撕碎的宣纸变得齐齐整整,跟从前一模一样。  

侍书不由小腿一软,‘扑噗’一声跪了下去。  

“神仙啊!”  

韦枫连忙将她扶了起来,“言重了,我只是半仙。”  

扯住韦枫的衣饰,侍书小嘴里吐出一串话来。  

“韦公公,那我以后就叫你韦半仙好不好啦?”  

“当然不好。”韦枫捏了捏她的肩膀,“咱们都是公司员工,都是阶级兄弟,要叫同事,同事才能代表咱们的阶级感情。”  

“同事?这名字好怪喔,还是半仙好听。”侍书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她现在对韦枫崇拜之极,神仙才能代表她心中的爱慕。  

“嗯,同事这个称呼不错。”郑观音拍板下来。  

入画一拉还想说话的侍书,“韦经理,你一次才能生出一个鸡蛋,虽然神奇,但这点数量有什么用呢?又不是金蛋,并不够咱们的日常用度。”  

侍书一想正是这个道理,不禁为韦枫担心起来,“韦半…经理,你能不能一次生出一蓝子的鸡蛋来呢?这样咱们就能吃饱肚子了。”  

敢情她认为自己比老母鸡还能生啊!  

“小事一桩,不是吹牛,给我一根棍子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韦枫说了一句十分有哲理的话,郑观音陷入了沉思,而侍书又不懂了。  

“什么是地球啊?”  

盛夏多暴雨,此时长安城正沐浴在大雨之中,豆大的雨点打在水塘之中,溅起一串串珍珠泡泡。  

韦枫没有心情去欣景雨中风景,他身着油衣油靴,戴一顶笠帽,匆匆向着永嘉坊行去。  

现在大唐的皇帝还是李渊,太极宫的腰牌名义上比东宫的令牌权力更大,自从皇帝召见韦枫之后,驻守的右武卫中郎将不再为难韦枫,凭此腰牌他可以自由出入长乐门。  

路过平康坊时,韦枫放慢了脚步,虽然大雨如注,坊里依然有丝竹之声飞散出来。  

唐朝是不禁止官员狎伎的,这里是长安城里最有名的红灯区,百里名花都集中居住在此坊。  

来平康坊探访红颜知己简直就是官员、有钱人、书生们的日常行为,要是不去,那不叫洁身自好,那叫土佬村气。  

唐时有宵禁,入夜以后,平康坊坊门虽然关了,坊内秦楼楚馆还是红烛高照,歌舞蹁跹,出双入对,浅斟低唱。  

真是男人的天堂啊!  

韦枫特别喜欢这个调调,前世谈生意有一半时间在这样的场所中渡过。  

可惜自己现在的身份是宦官…  

想到这里韦枫叹了一口气,自己必须尽快投入到大唐的红唇烈酒中去,为盛唐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留恋的看了几眼,他加快了脚步,将雨中的清雅小曲抛在身后。  

过了平康坊便是崇仁坊,也是长安城有名的市坊,呼朋唤友在此相聚,便宜又干净,算得上是后世的星级酒店了。  

韦枫进入崇仁坊的一方酒楼,点了些酒菜,听了些信息,看看过了正午才结了帐,出了坊门。  

虽然只是在坊内呆了一刻钟时间,结合前世的历史知识,韦枫脑中的信息量在无限放大。  

有了太极宫的通行腰牌韦枫也不打算逃离长乐门,人生地不熟,黑人黑户在大唐会寸步难行,没准还会饿死街头。  

珍惜当下,不能好高鹜远,韦枫已经打定主意留在这里,完成和郑观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