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太子是我亲生的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穆王,成国公家中并无适龄女子。”  

“怎么就没有?岳卿姿就是啊!”  

“可她是孀居在家的寡妇啊。”  

“寡妇有什么?此公侯之女仍旧是完璧之身呢。”  

“不是完璧之身的问题,这位公侯之女虽然在京城名采斐然,但是她克夫啊,连嫁两位俊才,新婚当夜全部莫名暴毙。”  

看到面前这位满脸不以为意的俊美少年,昭华贵妃愁容满面,都快急哭了。  

“那是他们没这个福缘。”  

“这要是娶了,鸿儿…”  

“打住,你看不起谁呢?你儿子如今已经是大雍的太子,登基为皇已是众望所归,他的身上有人道龙气护体,万法不侵,别说那公侯子女只是倒霉,正好嫁了两个短命鬼,就算她真的克夫,也克不了你儿子。”  

“穆王此话当真?”  

“我骗你干什么。”迪亚波罗两手一摊,一脸的莫名其妙。  

“如果对鸿儿无害的话,那成国公的孙女就可以娶了。”  

昭华贵妃的脸上露出了果断之色,定国公是大雍勋贵中最强大的了,从大雍开国之日起便传承直至今日,可以说是树大根深,若是能够获得支持,别说这皇帝当定了,登基之后还能够更快地获得权柄。  

“你看着办吧,反正怎么方便怎么来,这些人间之事由你负责,我不插手干预。”  

“交给妾身便是。”  

“太子殿下万岁!太子殿下万岁!太子…”  

山呼万岁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声震九霄,年仅十三岁的张景鸿站在破旧的城墙上,俯视着全城内外面带饥色的百姓向他高呼万岁的一幕,脸色潮红,心中满是自豪。  

三个月前,他在京都之中,以太子之尊立于朝堂之上,得到了自六川郡传来的八百里加急奏章,六川郡大旱,蝗灾四起,遍地饥民,朝堂为之震动。  

当时是,便有大臣提议,调动京都守卫军队,镇压六川郡,防止饥民暴动,变成叛军。当时的他挺身而出,怒斥大臣,而后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前往灾区,赈济灾民。  

因为他已经从史书中读到了,大灾之下,普通的黎明百姓会是怎样凄惨,易子而食,啃食树皮,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而且没有粮食填饱肚子的百姓会失去脑海中的理智,失去对朝廷对皇权的敬畏,在有心人的鼓动之下,很容易便会转化成叛军,而到了那一步,无论他们有什么苦衷,都只能将他们剿灭。  

所以,张景鸿便带着在紧急筹备的粮食与赈灾队伍前往六川郡,他很清楚他这位太子爷在能填饱饥民肚子的情况下,他的大雍皇子的身份会拥有怎样的威慑力与号召力。  

而他在抵达了六川郡之后,首先便是问斩隐瞒不报的贪官污吏,以安民心,然后便是开设粥棚,以饱民身。满足饥民的身体跟精神,不跟他们唧唧歪歪,讲什么大道理。  

然后他又率领着数量不多的军队开始扫荡六川郡是因为大灾而滋生出来的妖魔恶灵,向本地居民展现他那充沛的武德。  

一番操作下来之后,原本有些动荡的六川郡顿时便安定下来,然后他又开始率领那些身强力壮的饥民开凿河道,修缮水库。  

最后,六川郡的旱情逐渐平复,在开始修筑河道水库之后,这个常年多旱少雨的大郡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在雨水之中,六川郡的民众又在这一位居然能够下地,在泥泞中拉着耕牛犁地的太子带领下,开始了耕种。  

未来的皇帝一次又一次的身先士卒,无论是对于追随他的军队与官员,还是对当地的民众来说,都是极大的震撼与鼓舞。  

所以,当所有的一切都平复,在太子张景鸿准备离开的时候,得到消息的六川郡百姓便开始集结,主动为这位前所未有的太子爷送行。  

“太子殿下,您不能再拖了,宫中传来消息,陛下快要不行了,您必须在陛下驾崩之前赶回去见他最后一面。”  

就在张景鸿享受着他数月来不辞辛劳,身先士卒的成果之时,一名侍卫凑到近前,低声提醒道。  

“嗯,我知道了。”  

对于自己那位血缘上的父皇并没有多少实感的张景鸿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然后跟下方那些依依不舍的百姓互动了一下之后,他才登上车架,踏上了返京的道路。  

但是他才刚刚出发,来自母亲,外公,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国公的催促就接连传来,让他不得不放弃队伍,仅仅带上随从护卫,骑上千里马,日夜兼程返回京都。  

而他刚刚回到京都,连马都没下,就被禁军带进皇宫之中。  

“你总算是赶回来了。”  

看到从快累瘫的千里马身上下来的儿子,已经得到消息,早就等在宫门后的昭华贵妃松了一口气。  

“赶紧去见见你的父皇,他现在就剩一口气了,还有些话想跟你说。”  

“父皇这么快就不行了吗?怎么会?”  

心中并无悲伤之意的张景鸿面露悲伤,他知道在这种场合中,这是他身为太子应该做出来的表情。  

“唉,你父皇他人早就老了。”看到悲伤的儿子,昭华贵妃也哀叹了一声,拉着他往那老皇帝休息静养的寝宫中敢去。  

一路上,张景鸿看到了许多面露悲伤,甚至就在宫中嚎啕大哭的王公大臣,就连过往的宫女太监个个也是面容肃穆,有些人脸上甚至挂着泪珠也不知道是真的为他那位晚年沉迷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