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特种部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把美军撤下去伪军换了上来,这么频繁的更换部队,这对战线的防御是很不利的。换防时极有可能会遭到敌人的攻击不说,新换上的部队还很有可能因为对阵地不熟悉而吃亏

“还有这个……”紧接着刘顺义又指了指桌面上的地图说道:“上级把整条阵线上得到的情报做了一个归纳,刚刚把战线上敌人兵力的配置用电报通知了我们,我都在阵地上标出来了”

“嗯”我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有刘顺义这个助手在,我的确可以省了不少事。

走到桌面的地图前一看,不由吃惊得合不拢嘴了。因为在面前的那张地图上,从左到右除了在西海岸布置了美2师、美降187团,和东海岸美45师是美军部队外,其余的地方清一‘色’的都是伪军。什么伪九师、伪首都师、伪七师……美军的部队只有在二线才难得看到一、两个师

“看来美军是无心再战了”刘顺义兴奋地说道。

“嗯”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先不说我从现代的资料上就知道,从这开始联合国军已慢慢的退出了朝战,只从眼前的这种兵力配置也可以很容易就得出这个结论。

美军显然是逐步把战线‘交’给伪军,为自己退出朝鲜作准备。他们防守东、西海岸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港口的安全,在必要的时候让美军能够通过港口利用海军顺利的撤出战斗。

我想,这同时也是美国政fǔ为了保护美军的一种措施。现在以谈判的方式结束战争,这已经是很明显的事,问题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所以,做为美国政fǔ,从保护美国公民的角度和已身利益出发,他们当然不愿意继续为这场以成定局的战争付出更多的美军的生命了。

美国佬的命就是值钱啊如果我们能够以自身的利益出发,在这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把人民军全部安排到一线,而我们只在二线观望然后在谈判桌上争取一点利益就拉倒了呢?

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原因是伪军在美军的全力装备和扶植下,人数已经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说他们在战火的淬炼之下已经有了相当的战斗力。然面人民军的部队,却依然还没有从仁川登陆战的伤亡中完全恢复元气。可以说,如果这时候志愿军也像美军那样玩这一套,那么整条战线很快就会往北推移……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朝战结束后,志愿军还留下许多部队在北朝鲜协助北朝鲜“战后重建”的原因。

“看来这一回,我们是离和平不远了”李平和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轻松的笑道:“美国佬这摆明了就是‘保存实力’嘛李承晚没了联合国军的支持,就像老虎没了牙齿、没了爪子,看它还怎么凶得起来只要我们再加一把劲,就可以把敌人彻底打垮,把美帝国主义赶回他们自己的国家去”

“对把美帝国主义赶回去”

“把李承晚政权彻底打垮”

……

听着李平和的话,周围的战士们也纷纷挥着拳头应和着。

但我却知道事实不会像他们想的那样简单,一个是对于眼前这样的局势李承晚当局并不满意,他一心想要借助联合国的力量统一朝鲜,所以当然不会甘心就这样讲和。另一个,则是苏联很快就会因为国内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志愿军的后勤支持。

解放战争之后,有很多人都在奇怪我军在战场上没少缴获敌人的先式装备,但这些装备后来为什么都没有装备我军部队。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后勤,就是子弹

没有子弹的枪,那在战场上就跟烧火棍差不了多少。这也是我这入朝时,大量装备三八大盖、中正式步枪的原因。日军侵华时,为了方便弹‘药’供应,直接在我国建立了几个兵工厂生产三八大盖所需的弹‘药’。日军投降后,这些兵工厂最终被我军缴获。入朝时,我军已经有自行生产三八大盖、中正式等步枪子弹的能力,于是这些步枪就成了志愿军不二的选择。

但自从五次战役换装之后,志愿军部队的武器逐步、逐批换上苏式武器,而生产弹‘药’的兵工厂却没有及时建造,这直接导致了志愿军大部份的弹‘药’都进口自苏联。这时的志愿军部队,实际上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制于苏联了。

于是苏联内部一出现问题,我方就只得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

“让我们再来讨论下进攻高地的方案,敌人的进攻已经被我们打退了,现在是轮到我们进攻的时候了”我给正兴奋的李平和等人泼了一盆冷水。

“崔团长”闻言李平和不由不解地望着我说道:“现在形势大好,为什么还急着打高地呢?”

“是啊崔团长”这下就连刘顺义也不明白了,他看了看地图,接着压低声音说道:“现在谈判局势已经一步步明朗,多占领一个高地少占领一个高地,严格来说对我国没有利益冲突,我认为……”

刘顺义下面的话我是明白的,他曾经是一名副军长,副军长已经可以说是高层战略策划了。所以他会想到这些一点也不稀奇,越是高层的人,就越是为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越是低层的志愿军战士,也许就越会以个人感情为重,比如什么中朝友谊啊或是因为朝鲜的某个老大妈对自己特别好,或是因为某个人民军的战士救过自己的命,所以就头脑发热的想为北朝鲜多占点地

可是从现实出发,局势也正是像刘顺义所说的那样,多占领一个高地或是少占领一个高地,其实对中国的利益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反而会多牺牲许多志愿军战士的生命

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