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谷地(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想的那样,我们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攻上一号阵地和六号阵地。枪声断断续续地响着,偶尔还掺杂着几声手榴弹的爆炸。那是战士们在‘射’杀躲藏在工事里的伪军士兵,并把手榴弹投进敌人被炸得‘乱’七八糟的工事。我们攻上阵地的速度是那样的快,以至于伪军还没从刚才的轰炸声中反应过来。

战士们冲势不减,用最快的速度四散开来占领周围的各个阵地。六号、五号、四号、二号……一个又一个阵地依次被我们控制在手中。战士们也不等命令,马上就挥起了工兵锹在阵地上构筑起工事。

当所有的阵地都在我们的控制下之后,我就不由有些奇怪了。伪军的增援部队都到哪里去了?难道说都被“喀秋莎”给炸死了?不可能啊!不管“喀秋莎”有多厉害,总会有漏网之鱼的不是?

“参谋长!”跟我一组进攻的程元庆也不由疑‘惑’地问了声:“怎么都看不到敌人的影子?”

就在这时右侧突然传来了一“铿铿咣咣”的声音,我把目光转向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不由吓了一跳,只见高地和高地之间的谷地上,黑压压的一片,趴着的全是伪军。照想他们是在那谷地上躲避炮弹来着。

也许是他们没想到我们会以高地为目标,也没想到我们会这么快就攻上阵地,所以并没有马上爬上来抢占阵地。

这下好了,他们完全***在我军的火力之下。而且……九号、三号、七号和八号阵地恰好就像是一个扇面一样包围着他们……

“打!”其实还没等我下命令,枪声就已经响起来了!

一颗颗子弹呼啸着朝伪军所在的谷地飞去,虽说天‘色’很黑我们不怎么看得清目标,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射’杀敌人。伪军排得实在是太密集了,至少有一个营的人拥有挤在那个小山谷里,我们几乎只要随便打上一枪就能穿透好几个敌人。

我想,伪军之所以会聚集在这里,应该是由于这个山谷得天独厚的条件。

前几天,我们在对高地发起***时,伪军的援兵也正是从高地通过连接两个高地的山岭运动到高地。为了杀伤伪军援兵,减轻高地的压力,我军炮兵也经常组织炮火轰炸高地,但效果一直都不理想。

当时我就在奇怪了,照说伪军增援部队在运动的路上,根本就没有可以躲避炮火的工事和坑道,他们是怎么在我军炮火下生存的呢?

现在总算是明白了,秘密就是眼前的这个谷地。这个谷地面向北方正好有一道高高的山岭,可以挡住大部份从北方发‘射’过来的炮弹,浑然就是一个绝好的藏兵坑。

不过现在,这个藏兵坑却要成为他们的坟墓了!

枪声、爆炸声、惨叫声‘交’织成一片。这根本就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志愿军战士居高临下的朝谷地里‘射’出一发发子弹,甩出一排排手榴弹,甚至还有些战士把炸‘药’包也往谷地里投……只炸得谷地中的伪军那是尸横遍野、惨叫连天!

反观伪军。开枪‘射’击找不到目标,投掷手雷却又因为自己的手雷是卵形的,在这陡峭的谷地中极容易滚回去炸着他们自己,再加上志愿军战士成片成片的往下面甩着手榴***,使得他们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只能无望地举着枪朝天‘乱’放。甚至还有不少伪军用中文朝我们歇斯底里的大叫:“我们投降!我们投降!”

人到了生死关头,而且又无力反抗的时候,总是会有求生的***的,即使是‘精’锐的伪九师也不例外。

据说在西方国家,比如说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投降并不会被认为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既然已经无法扭转战局,那么用投降来保存生命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这些投降的士兵回国后还是会被当作英雄对待。但在我们东方国家,却不会这么认为。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点似乎对谷地中的伪军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因为战士们根本就没有理会他们的叫唤!

伪军在这时候叫投降也有另一种意思,那就是孙子兵法里的缓兵之计。这个谷地并不是没有逃路的,谷地的开口就在高地南山脚下,他们只要逃到那里就是安全了。在这漆黑的夜里,他们是很有可能逃出我们的‘射’击范围的。只不过志愿军战士劈头盖脑的一阵‘乱’炸,让他们根本就没有起身逃走罢了。

志愿军战士不会傻到放弃眼下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也知道如果真相信了这些伪军会投降,咱们手下一松,那些伪军呼的一下就跑得没影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想那些叫投降的伪军里,肯定也有一部份是真要投降的,但谁管他呢?同时也没人管得了!难道还让咱们走下去一个个问他们是不是真要投降?

炸‘药’包、手榴弹、爆破筒一个个丢下去,在山谷中掀起了一片片腥风血雨,不过一会儿,整个山谷就像是一个装满了鲜血的容器一般,散发着恶臭和浓重的血腥味。

这时南山的机枪声突然响了起来,驻守在那个方向的伪军似乎是想把这些困在谷地里的伪军救出去。于是很快就派出了一个连队朝我军冲锋。

“突突……”几颗照明弹打了上来,那苍白的光线正好让我们看清了谷地中的惨景:到处都是伪军被炸得支离破碎的尸体,头盔、武器、残脚断臂‘交’织着重叠在一起,鲜血顺着斜面汇集到谷底,就像小溪一般缓缓朝低处流去……

但我们根本就来不及欣赏这个杰作,因为其它阵地上的伪军已经对我们发起了攻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