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 深度整合(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百晓生开启上市之路,俞兴自然忙到飞起。  

作为正式确定下来的电车团队顾问,庞瑞阳这个老副厂长很知趣的没有再打扰俞兴,也没有骚扰同样很忙的整个团队,反而是要来目前已经梳理的资料,耐心的全部浏览并琢磨这电车到底应该如何做。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就感觉新东西好像层出不穷。  

燃油车的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是百年汽车工业的技术沉淀与经验骄傲,而电车即便是增程路线,它首先绕过了变速箱,其次电池如果放在底盘,重心的作用便让它更好调教,最后是发动机的核心作用是发电,通过与发电机、电机、车轮的串联结构来辅助驱动。  

这样既规避了变速箱的专利困境,也无需复杂的动力耦合,极大的降低了研发门槛。  

庞瑞阳出现一种极其真切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感慨之感,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学习电车这一新的行业方向知识。  

6月7日的晚上,来自电车团队的最新一份材料引起庞瑞阳的注意,他发现序列很高的车机系统的考察接触被俞兴直接叫停了。  

这种决策显得颇为奇怪。  

不同于燃油车的辅助作用,庞瑞阳在到手的调研报告里看到对电车车机系统的定位是“软硬件协同的信息交互中枢”,核心作用是整合能源数据、传递控制指令等等,还得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具备协同作用。  

庞瑞阳对于报告里分析油车、电车在定位、功能、架构等方面的用词揣摩许久,基本认同了里面的结论。  

同时,他也看到了团队在这方面考察与接触的进展,确定鹏城有一家研发智能车机的路畅公司,已经进入了合作接洽的阶段。  

按理说,相较于压铸机、毫米波雷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进展,这种合作应该是一拍即合的,但是…  

庞瑞阳左看右看,只看到俞兴的叫停批复,也罕见的没有任何理由。  

他这一夜反复琢磨,实在忍不住又给车机小组的组长何天睿打了电话,询问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庞厂长,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被叫停,可能俞总有新的考量,这个需要等等看了。”何天睿实际是有些迷糊和无奈的。  

庞瑞阳琢磨一会,问道:“路畅公司的技术实力不行吗?”  

“我们考察下来,这个路畅公司还不错啊,再怎么也比那些刚攒的项目强吧。”何天睿认真的说道,“它成立有5年了,刚开始做GPS导航,07年推了专用的DVD导航,能覆盖大众、丰田等主流车型,去年搞了3G导航,今年推出了安卓车机,定位也很准确啊,要把车机从导航工具升级到智能平台。”  

他说到这里,转而提出一个请求:“庞厂长,俞总那边没给理由,你回头见他的时候帮我们问问,看看这一块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何天睿这个小组已经把国内的供应商都考察了一遍,也知道俞总对安卓系统很看好,所以,对于推动与路畅公司的合作比较有把握,也就格外迷惑为什么出现变故。  

庞瑞阳应了下来,第二天一早就在吃完饭后有些笨拙的在屏幕上按来按去,给俞兴发了一条很长的微信。  

他为了跟上时代,上一周刚买了一台触屏的安卓手机。  

大约十分钟,回复来了。  

“周六上午10点,我正好要在环球金融中心15楼见一个宝马EEA部门的博士,你到时候一起过来。”  

庞瑞阳知道EEA是电子电气架构部门,对于俞兴口中的宝马博士就有了颇高的期待。  

只是,周六上午一见人,瞧见这个庄冠霖是小年轻,又彼此介绍之后知道对方只是宝马EEA的普通员工,难免就出现了落差,但他很快就听到了事关这次车机被叫停的分析。  

“俞总,谷歌那种全球巨头,它既然在做安卓系统,以后肯定会把它推广到汽车之上,只是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做手机这一块而已,你别看这个路畅公司做了所谓的安卓车机,但它只能实现简单的导航、语音什么的,完全和你要做的电车不是一回事。”  

“另外,我得说,相较于以安卓为基础来打造电车的车机,我认为Linux才更适合深度整合电车的不同零件,车载处理器SoC、电源管理模块、总线控制器…这些都得定制化更高的Linux才适配,而且,对于硬件的要求也低一些。”  

“宝马这边已经和Linux基金会简单的聊过,他们肯定要推Linux系统在汽车行业的标准化应用,这个时间也不会太远,但谷歌就不一定了,智能手机的增长在未来几年才是安卓的首要任务。”  

庄冠霖侃侃而谈,既有自己的看法,也谈到在前东家所得到的信息。  

俞兴对于前者有模糊的认知,更感兴趣庄博士透露的后者:“Linux要有汽车系统的项目吗?也会是开源的吗?”  

庄冠霖确认道:“肯定是开源的,估计也会有不少供应商,至少,像德州仪器、英伟达那种公司都应该会加入的,我看过俞总你和马斯克的交流,特斯拉现在在美国其实挺火的,他前两年亮相的那个ModelS很受关注。”  

俞兴微微点头:“既然这样,我们做这一块就离不开找德州仪器做供应商,还是应该借助开源的力量来尽快缩短研发时间和研发难度。”  

他做电车在现阶段的第一目标是做成功,而这段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