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 你的运营像俞兴(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反而深深的皱起眉头,又看了看企鹅的刘炽平,不知道今天到底是什么走向。  

俞兴扫视众人:“个月,最早是默默无闻的,包括我们的机构股东都认为我痴心妄想,这让我不得不花了很多时间来说服他们。”  

“后来,我们初步进入市场却碰见竞争对手的舆情,当时有两个选择,最终,微信选择了一鸣惊人,时至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看到微信用户数字飞快跳动的感觉,那是梦幻一样的燃烧!”  

“一鸣惊人后是我们大家日夜加班的快速发展,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户,如果没有兄弟姐妹们的付出,微信绝不会有这样好的口碑!”  

“我一度以为微信可以稳住发展的步伐,不断取得领先,最终击败企鹅,可惜的是…”  

现场气氛随着微信创始人的叙述而变化。  

这些都是大家共同经历的场景,默默无闻时的开发和争执,一鸣惊人时的热血和激动,快速发展时的激昂和疲惫,以及…  

俞兴的声音顿了顿,指了指表情平淡的刘炽平:“可惜的是,刘总和Pony带领的企鹅进行了最为正确的战略应对与快速反应,尽管是对手,我认为我们也需要给企鹅一个客观的评价,刘总和Pony的回击没有任何缺点,是最为正确的,也最为有效的。”  

微信公司的员工们有些骚动,对于俞总的这种评价不太满意,微信被复刻跟随始终让人不那么服气。  

刘炽平稍微挑了挑眉,没想到能从俞兴口中听到这样的话。  

他不知道这一趟是来干什么的,左猜右想,认为微信公司还是认清现实,想要谈一谈出售给企鹅的价格。  

刘炽平已经消化了俞兴先前那一闹的情绪,你再哭还能哭死企鹅吗?  

再说了,那哭的也不是自己,人家十年二十年之后只会说“俞兴哭马”,又不是“哭刘”,那就…继续做事吧。  

刘炽平与自己和解,明确企鹅该做的事情就是彻底击垮微信,而这其中仍旧包括对微信的收购。  

只是,相较于上次在总部时的价格,现在再谈就不是那种条件了。  

“企鹅的正确就是我们压力的开始,微信公司也就进入了备受压力的阶段,而到这个月,公司经历了融资的困难、员工的离职、副总监的跳槽、用户活跃度的下降,虽然我不想说,但确实变得危机四伏。”  

俞兴说到这里,沉默了下来。  

这就是个月以来的阶段,也是他每天面对的东西。  

俞兴再开口,声音已经有点沙哑:“去年年底,我去京城,去临安,去羊城,去鹏城,找了很多公司,补上了股东退出的缺口。”  

“去年十一月,我想尽办法的营销,发微博,说笑话,制造舆情,吸引流量。”  

“去年十月,我不安的站出来面对舆情。”  

俞兴顿了顿,由衷的说道:“我尽力了,真的尽力了。”  

随即,他再次看向在场员工们:“我相信大家也都尽力了,而能把微信做到这种程度,我相信也已经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甚至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  

俞兴这时候看向刘炽平,疲惫的问道:“刘总,你觉得呢?”  

刘炽平觉得俞兴这人有点表演型人格,觉得他现在就是想渲染悲情来增加接下来的谈判筹码,但此时也客观的说道:“是的,微信能做到这个地步足以自傲,这是俞总和微信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和拼搏的结果。”  

现场听到来自企鹅总裁的评价,立即有些喧嚣的趋势,还有人喊出了“慕容复”的称谓。  

俞兴伸手在空中按了按:“我,我们,我们微信公司,都已经付出最大的努力,燃尽所有心血,但是,在微信做不出更好营收的情况下面对企鹅严防死守式的竞争,虽然我不想说,但确实很无力,只能是慢性死亡。”  

现场气氛变得有些悲壮,这是第一次从一向乐观的俞总口中听到这样颓废的话——慢性死亡。  

俞兴扫了一眼全场,目光渐渐变得锐利,又看向刘炽平,最终还是把视线对准微信的员工们,缓缓说道:“所以,就这样吧,为了不埋没微信公司,我请来了企鹅的总裁刘炽平刘总…”  

他示意刘炽平走到自己身边。  

刘炽平神色淡然,知道这是想制造既成事实,从容的站在俞兴这个对手身边。  

俞兴郑重宣布道:“我希望能在刘总的见证下,让大家一起认识足以匹敌企鹅的对手。”  

刘炽平错愕。  

俞兴伸出右手,指向门口方向。  

此前在六楼百晓生等候的阿里团队在CFO蔡崇信的带领下鱼贯而入。  

蔡崇信面带微笑,知道年轻人这阵子被企鹅逼的憋了一股气,很配合的快步走过来,重重的握住俞兴这位微信创始人的手。  

俞兴为员工们介绍道:“这是阿里的蔡总,微信公司将会被阿里全额收购,价格是6.6亿美元,昨晚和今天早晨为大家发放的最后一笔期权价值是4100万华夏币,算上之前合计6.6096的期权一共价值是4362.336万美元,差不多2.97亿华夏币,都会被阿里收购。”  

他这么一口气的说下来,在场不知情的人全都听傻了。  

首先,今天这个架势已经有心理准备要被收购,但真的被收购了?  

其次,怎么是阿里啊??  

再次,期权价值是夺少???  

2.97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