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仙人斩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镇!”  

李惊蛰掌心翻扣,阴阳八卦图脱手而出,将妖灵黑雾压在底下,前一瞬还辗转升腾的黑雾此刻动弹不得。  

妖灵黑雾躁动不堪,在八卦图下剧烈挣扎,可还是无法挣脱镇压。  

李惊蛰横手抹过虚空,数张绽放微光的荡魔符,横悬在半空中,头尾相连。  

金光喷薄。  

李惊蛰伸手握住面前符篆尾端。  

只见以薄若黄纸书写的符篆竟然在李惊蛰手中逐渐坚硬,数张黄纸符篆头尾链接,竟融为一把三尺长剑。  

长剑无锋,大巧不工。  

原本在荡魔符上书写的鲜红朱砂,凝为实体,闪耀着微光。  

李惊蛰手握三尺符篆青锋,随手挽起一道剑花,便有阵阵道家正气绽放而出,声势惊人。  

阴阳八卦图下的妖灵黑雾如惊弓之鸟,不停的挣扎,疯狂的想要逃离,可八卦图死死镇压,它毫无办法。  

孤坟中,不断腾起的死气源源不断的涌入黑雾,想要为妖灵增长实力,避开瘦削男人手中的符篆长剑。  

万宝天书闪耀,道家荡魔真言浮现。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  

“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李惊蛰持剑凌空而立,手掐印决,口中轻声低念咒语。  

每念一句,万宝天书中的荡魔真言便会应声升腾亮起,渐渐挣扎着脱离牛皮书页,化作丝丝流光涌入符篆长剑中。  

流光入体,黄纸凝成的长剑竟发出金铁般的铿锵之音,剑身上朱砂笔迹逐渐耀眼,道韵高涨喷薄。  

八卦图下妖灵感受着铺天而来的天地之威,更加慌乱了,拼了命的挣扎反抗,可阴阳八卦图极其强横,妖灵竭尽全力也只是让八卦图稍有晃动,还是不足以脱身。  

万宝天书中威势越来越盛,一句又一句的荡魔真言漂浮而出灌入符篆长剑之中,无锋的符篆长剑威势滔天。  

当最后一句荡魔真言融入符篆长剑,李惊蛰身上天地之威抵达顶峰,双目金光喷薄,似天人般身形踏空而起。  

“世间妖魔,一剑皆可破之。”  

“天下邪祟,不过待斩蝼蚁尔。”  

李惊蛰口吐雷音,但这声音丝毫不像他,醇厚磅礴,反倒像临凡的道家天尊,为浊世斩妖除魔的铿锵之言。  

手中长剑一凛,天地之威绽放,繁星皓月陡然一黯。  

眼看剑势待发,被镇压的妖灵极为惊慌,轰的一声巨响,那在平地中的孤坟陡然炸裂,一颗纯黑色的圆珠从孤坟中迅速飞出。  

黑珠现世,阴气冲天。  

方圆百里内,皆可目睹黑云遮月,俱能感受滔天阴煞。  

妖珠内寄存着妖灵全部的本源,妖珠是妖灵生前的内丹,死后以特殊方式或是机缘得以保存,故而,妖灵比其他灵族更为强大。  

妖灵苏醒后,原本需要一步步恢复实力,之后将妖珠内的阴气炼化就能让妖灵实力恢复巅峰。  

但妖灵从李惊蛰长剑中感受到了性命威胁,不得不消耗本源,换取活命机会,黑雾发了疯似的挣扎八卦图,将原本晃动的缝隙推开了一些。  

妖珠趁势冲入黑雾之中,妖珠入体,阴气大涨,流淌的黑雾犹如实质,将阴阳八卦图生生顶起了半丈。  

眼看着即将可以逃出生天,可半空中,满满天人风范的李惊蛰手起剑落,凌空一剑斩出。  

一道金光剑芒横斩而出,宛如游龙天降,直指妖灵。  

来不及逃脱妖灵心神俱溃惊恐万分,竭力的流转黑雾躲避要害。  

“吼!!!”  

一声惊心动魄的惨叫声响彻天地。  

灵源宗,掩月谷。  

身着素袍的陈西子盘坐于潭边,双目闭合手捻莲状,任由瀑布飞溅时的水气将发丝打乱。  

陈西子陡然睁眼,一双星眸中寒光迸现,看着月影下那缕若有若无的黑气,面色冷厉。  

片刻后。  

素袍身形腾空而起,朝着黑气方向破空而去。  

哗啦一声水波荡漾。  

一柄三尺青锋自水潭中探出,朝着着女子方向,追寻而去。  

破败山神庙内,那颗白玉玉石陡然碎裂,原本的荧光瞬间暗淡,如同普通砂石一般,无力坠落,发出沉闷响声。  

山神庙里,原本低声说笑的声音戛然而止,一群身着黑衣的人影一同望着八仙桌上碎裂成两瓣的玉石,不知所措。  

“头…头儿,这…”  

黑衣人手臂颤抖,指着木桌,眼神惶恐。  

“那畜生出事了。”  

原本胸有成竹的疤脸汉子此时看着眼前的眼神阴鸷,面色铁青。  

汉子望了一眼窗外的月色,声音沙哑:“去看看。”  

一群黑衣人面面相觑,眼有惧色。  

疤脸汉子从储物袋中摸出一把鬼头大刀,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又惊又惧怕的众人,声音低沉沙哑:“去了不一定死,就算死,也落了个痛快。”  

“不去,被大人发现,生不如死。”  

说罢,为首的疤脸汉子率先冲出山神庙。  

余下人互视了一眼,皆是艰难的滚了滚喉结,强忍着心中恐惧跟了出去。  

密林中。  

金色剑芒势头无匹,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将阴邪气尽数斩碎,锋利无阻。  

刚强行融合完妖珠几乎化成实体的黑雾,此时被凌厉剑芒一分为二,阴气尽丧。  

横切面上,参与的金色剑芒如同跗骨之蛆,不断的向深处侵袭蔓延,所过之处如冰雪消融,腾起阵阵黑烟,发出让人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