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疑问(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大的感受就是热。  

现在一想起来,在这寒冬之际,浑身好像都热乎了许多,抹了把额头不存在的虚汗装装样子。  

“对的,米咕,你说的没错。  

就是在那里!  

我们这行人征途的起点,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从末日之后,那里不像以前的环境了。  

当地正在加速变得更加酷热,如同火狱一般,而且波及范围特别大。  

别说普通人了,就连身体素质很强的异能者,都无法靠近热源的中心地带。  

即便是在热浪的边缘位置,若是呆得久了,精神力远胜于常人的异能者,都会变得神智不清,昏睡在那里。  

如果没人及时将其解救出来的话,体格再强的人呢,过不了半天就会失去性命,更别说在那周边定居生存了。  

而一旦我们动员起来向东方行进之后,我们就发现这种远征,即便是在末世初期,对我们来说也并不是多么困难且无法完成的一件事。  

因为西北面积广阔,人的数量也特别少,基本都是集中在那几个大城市中,这就导致我们初期在野外能够遭遇的丧尸数量基本不算太多。  

当然了,起初也不是什么危险都没有。  

虽然丧尸数量不多,但各种各样,族群规模不小,身体综合素质变得更加强横的变异野兽倒是不少。  

而且它们一出动,多是成群结队的那种。  

末世初期的我们,每天时时刻刻所担心之事,便是那些变异进化过后,身体素质更加强悍,特别是有些已经进化出额外能力的野兽群。  

几只,或是十几只,个体实力特别强大的,倒不算多么难以对付,就怕冒出来成群有组织的那种兽群。  

它们的单体实力,相较于独行的可能差了许多。  

但只要其数量超过百只,在当时大家各种能力都不熟练,配合不是很默契之际,前期这一路上,大家可不是单单吃苦的问题了。  

即便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让我们再一次碰到这种成群的变异野兽,我们也得费好大力气才能将其消灭。  

而且有很大的可能,在战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伴阵亡牺牲的情况。  

放到如今都是这么个情况,更别提当初大家是处在末世初期那么个阶段了。  

我所认识的好多人,不管是以前队伍中的老人,又或是新加入的同伴,有不少早早就阵亡牺牲在前期的开拓之路上。  

这么对你们说吧,如果沿途我们没有一人伤亡的话,来到此处时,你们所能见到的人口数量,最起码要再翻上一倍,还要多出许多…”  

说到最后,就是有点粗神经的米咕,都感受到身边齐大哥还有更前面他那六名组员的悲痛沉默之意。  

不过这种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七名铁血硬汉子,并未过度沉浸在缅怀过去的悲伤回忆中。  

“齐大哥,当时你们存活下来的人数应该也不少吧。  

难道你们离开火焰山那片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区域后,就没有想要就近找一块适合生存的地点定居下来休养生息吗?  

如果坚持固守一地,做好防御防护措施,慢慢发展一下的话,应该不会有这么多同伴牺牲吧。  

那为什么…”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米咕,觉得火焰山波及的范围即便再大呢,肯定也得有个尽头吧。  

那么只要出了受此影响的区域,附近的广袤之地,总不会连一个适合十几万人生存的环境都没有吧。  

这就让她很好奇,以至于都忘了询问刚才听到齐大哥所说的变异野兽的额外能力是指什么。  

反倒是身后的米笠和刘芝兰二人,对视一眼,觉得齐大哥口中的变异野兽,和帝都这边大家经常遇到的异兽,可能有很大的区别。  

“具体我们也不太清楚。  

毕竟那是统领他们几人做好的决策,我们下面的人,都是无条件的坚决服从命令。  

不过在这期间,本来说是有好几次想要在中途择一适当位置定居下来的想法。  

不过西北疆域之地,并不像中东部地区一样,遍地覆盖着茂密森林,并且也没有这样随处可见的丰富水系资源。  

当然了,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也不少,只是在那里,生活的野兽也相当多,多到常人无法想象的那种地步。  

当我们好不容易摆脱许多紧紧跟随的兽群后,在来到黄河流域河套平原想要在此地定居时,没想到又赶上此处变异野兽发生了的一场剧烈暴动。  

付出惨痛代价击退一波又一波发疯似的变异兽群后,向着东方,我们日夜不停地撤离出好远以后,才总算彻底远离这片变异野兽的暴动区域。  

当时暂且安稳下来后,统领曾派人去那附近查看这次变异野兽发生暴动的具体原因。  

去了十五个身法灵敏,善于隐蔽自身气味的同伴,结果只有五人全部带伤活着回来。  

他们带回来的信息是黄河一处河道滩涂地上,出现了一块无字石碑,上面有荧光闪过,周围充满灵气,聚而不散。  

那些暴动的变异野兽,就是奔着这块石碑过来的。  

它们以石碑为中心,数量密密麻麻根本数不清,一圈圈地将石碑围起来,有点像是朝圣一样,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不过要是有人靠近了,立马就会引起那附近变异野兽的追杀。  

所以那块绝对是宝物的石碑,我们也没法将它取出带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