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八章 由盛转衰的共同特性(2/3)
院里外勾结,被皇帝拿掉了脑袋,这礼部尚书的位置便给了姚夔。
可这礼部事儿,朱祁钰仍然交给了胡淡打理,胡淡也直接坦言,他让姚夔做的。
「陛下,臣主持上书房事,这泰安宫的皇嗣还是太少了些,陛下春秋鼎盛,理应多衍子嗣才是。」作为知名投献谄臣的胡淡,非但不尊皇命,反而在这件事上,开始了他的唠叨。
上书房事,便是皇嗣教育,胡淡作为老师父,年过八旬,仍然每天都要亲自查验,不可谓不上心,看着就那几个皇嗣,胡淡是忧心忡忡,六个皇子,三个公主,按理说不算少了,但是老人的眼里,孩子多少都是少。
你皇帝又没问题,不生孩子夜里天天跟奏疏打交道,这万一太子混账玩意儿,搞出了土木天变的大事,朝臣们想拥立新君,那也能挑挑拣拣不是?
「朕知道胡尚书在担心什么?不就是怕朕学了那唐明皇吗?」朱祁钰敲了敲桌子,也把话讲的很明白:「前半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后半生荒Yin无度做了老扒灰不说,还把大唐的筋骨给打断了,自此之后大唐由盛转衰。」
「其实数一数,这西汉是在汉元帝手里由盛转衰,汉元帝初登基也是兢兢业业,没过几年,便称病不上朝,这东汉则是汉和帝之后,便是主少国疑、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干政,戚宦党锢盈天,到了大唐便是这唐明皇了。,
大明真正由盛转衰,从山顶滚下去,则是在万历皇帝手里,万历十年张居正死,万历对张居正展开了清算,万历十三年起,万历就再没上过朝,大明朝便彻底进入了颓势,而万历就是那个踩刹车的人了。
老天爷对大明不薄。
在明英宗胡闹之后,老天爷给了大明于谦来力挽狂澜,在年迈之时,老天爷又给了大明张居正,大明在晚年还弄出了三大征的落日余晖来,别的朝代,都是起起落落落落,到了大明则是仰卧起坐。
到了鞑清朝,
由盛转衰的则是江湖人称章总的乾隆皇帝,又因为排行老四,也戏称其为小四。
乾隆皇帝和汉元帝、汉和帝、唐明皇、万历都有着极其相似之处,那便是前半生励精图治,后半生稀里糊涂。
提到乾隆,必然要提到一个关键人物,那便是章佳·阿桂,作为乾隆的领班军机大臣,压制了和珅长达十九年之久,乾隆的十全之功,有九全都是由阿桂立下的。
在历史上,与和珅这位乾隆心头肉掌中宝,针尖对麦芒的是阿桂,不是纪晓岚,更不是刘罗锅刘墉。
阿桂是满洲贵族身份,他的父亲是阿克墩,是满人里读书最好的那一个,是国子监祭酒,也就是鞑清最高学府的校长。
阿桂早年间的飞黄腾达,是因为《我的校长父亲》,阿桂因为年轻,在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征伐失利中犯了错误被问罪,刑部拟定斩监候,乾隆念阿克墩大学士仅此一子,特别宽宥之。
而后阿桂弃笔从戎,在乾隆二十年征伐西域时候投身疆场,这读了一辈子书、已经三十八岁的阿桂,开始在军事领域展现出天赋来。
军事天赋这四个字,是老天爷赏的,强求不得,强求不得。
阿桂的军事天赋大抵可以总结为鞑清朝乱不乱,阿桂说了算。
乾隆二十一年,阿桂的父亲阿克墩病逝,阿桂回家守孝,短短七个月,前线战事迅速恶化,前线的军士连饭都吃不上了,饿着肚子打仗险些闹出兵变来,乾隆一看这么打下去别说十全之功,这战败吃土就轮到他了,刚到京师办完丧礼的阿桂,就被夺情,不准守孝,立刻马上回去。
这西域是打下来了,朝中上下,弃置西域驻兵的说法甚嚣尘上,乾隆也心里打鼓,完全是因为西域万里之遥,补给困难。
阿桂说好办,屯田就是。
屯田这路数自汉朝起便有,若是真的那么好办,朝野上下也不至于吵翻天了。屯田之事千头万绪,乾隆本着屯下看看的想法,谁提议谁主持,就交给了阿桂。
阿桂用了五年的时间,经营屯田,这西域彻底稳住了。
阿桂一路直上青云,在乾隆三十年,和乾隆皇帝发生了龌龊,事情的起因是乾隆二十九年天山南路有乱民起兵造反,阿桂和将军富察领兵平叛,乾隆下旨要屠乱民。
阿桂到了西域就大开杀戒,不过杀的不是起兵的乱民,而是西域诸官,因为这次的造反完完全全就是***,阿桂的屠刀没有对准草芥,而是对准了贪官污吏,下手毫不留情,对待乱民反而围城半年,劝降乱民安置解决了问题。
阿桂在西域经营数年,这西域之事,阿桂最是清楚,你今天屠了了这几千人是解了气,可是这仇怨就会无休无止,不利于西域长治久安,况且你***,你再屠,说破天也说不出道理来。
可是阿桂这是抗旨不遵,最好面子的章总,他下的旨意可是屠乱民,你阿桂把臣子都屠了算怎么回事?章总对阿桂便颇为不满,但是不用又不行,只能让阿桂继续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乾隆三十年起,好面子的章总陷入了帝国坟场,西南边患。
首先便是清缅战争,清廷虽然大胜,但是损兵折将,阿里衮病故,傅恒身患重病病故,朝中无人可用,到了大金川之战时,这章总发现,手下就只有阿桂一人可用,便只能将阿桂派了去。
当时大金川之战前的清军是什么样?有人盘子掉在地上,都能把军卒吓的跪地求饶。
这样涣散的军心,自然打不了仗,朝中无将可遣、无兵可用的尴尬局面,阿桂作为主厨,虽然无米,但还是做了
可这礼部事儿,朱祁钰仍然交给了胡淡打理,胡淡也直接坦言,他让姚夔做的。
「陛下,臣主持上书房事,这泰安宫的皇嗣还是太少了些,陛下春秋鼎盛,理应多衍子嗣才是。」作为知名投献谄臣的胡淡,非但不尊皇命,反而在这件事上,开始了他的唠叨。
上书房事,便是皇嗣教育,胡淡作为老师父,年过八旬,仍然每天都要亲自查验,不可谓不上心,看着就那几个皇嗣,胡淡是忧心忡忡,六个皇子,三个公主,按理说不算少了,但是老人的眼里,孩子多少都是少。
你皇帝又没问题,不生孩子夜里天天跟奏疏打交道,这万一太子混账玩意儿,搞出了土木天变的大事,朝臣们想拥立新君,那也能挑挑拣拣不是?
「朕知道胡尚书在担心什么?不就是怕朕学了那唐明皇吗?」朱祁钰敲了敲桌子,也把话讲的很明白:「前半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后半生荒Yin无度做了老扒灰不说,还把大唐的筋骨给打断了,自此之后大唐由盛转衰。」
「其实数一数,这西汉是在汉元帝手里由盛转衰,汉元帝初登基也是兢兢业业,没过几年,便称病不上朝,这东汉则是汉和帝之后,便是主少国疑、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干政,戚宦党锢盈天,到了大唐便是这唐明皇了。,
大明真正由盛转衰,从山顶滚下去,则是在万历皇帝手里,万历十年张居正死,万历对张居正展开了清算,万历十三年起,万历就再没上过朝,大明朝便彻底进入了颓势,而万历就是那个踩刹车的人了。
老天爷对大明不薄。
在明英宗胡闹之后,老天爷给了大明于谦来力挽狂澜,在年迈之时,老天爷又给了大明张居正,大明在晚年还弄出了三大征的落日余晖来,别的朝代,都是起起落落落落,到了大明则是仰卧起坐。
到了鞑清朝,
由盛转衰的则是江湖人称章总的乾隆皇帝,又因为排行老四,也戏称其为小四。
乾隆皇帝和汉元帝、汉和帝、唐明皇、万历都有着极其相似之处,那便是前半生励精图治,后半生稀里糊涂。
提到乾隆,必然要提到一个关键人物,那便是章佳·阿桂,作为乾隆的领班军机大臣,压制了和珅长达十九年之久,乾隆的十全之功,有九全都是由阿桂立下的。
在历史上,与和珅这位乾隆心头肉掌中宝,针尖对麦芒的是阿桂,不是纪晓岚,更不是刘罗锅刘墉。
阿桂是满洲贵族身份,他的父亲是阿克墩,是满人里读书最好的那一个,是国子监祭酒,也就是鞑清最高学府的校长。
阿桂早年间的飞黄腾达,是因为《我的校长父亲》,阿桂因为年轻,在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征伐失利中犯了错误被问罪,刑部拟定斩监候,乾隆念阿克墩大学士仅此一子,特别宽宥之。
而后阿桂弃笔从戎,在乾隆二十年征伐西域时候投身疆场,这读了一辈子书、已经三十八岁的阿桂,开始在军事领域展现出天赋来。
军事天赋这四个字,是老天爷赏的,强求不得,强求不得。
阿桂的军事天赋大抵可以总结为鞑清朝乱不乱,阿桂说了算。
乾隆二十一年,阿桂的父亲阿克墩病逝,阿桂回家守孝,短短七个月,前线战事迅速恶化,前线的军士连饭都吃不上了,饿着肚子打仗险些闹出兵变来,乾隆一看这么打下去别说十全之功,这战败吃土就轮到他了,刚到京师办完丧礼的阿桂,就被夺情,不准守孝,立刻马上回去。
这西域是打下来了,朝中上下,弃置西域驻兵的说法甚嚣尘上,乾隆也心里打鼓,完全是因为西域万里之遥,补给困难。
阿桂说好办,屯田就是。
屯田这路数自汉朝起便有,若是真的那么好办,朝野上下也不至于吵翻天了。屯田之事千头万绪,乾隆本着屯下看看的想法,谁提议谁主持,就交给了阿桂。
阿桂用了五年的时间,经营屯田,这西域彻底稳住了。
阿桂一路直上青云,在乾隆三十年,和乾隆皇帝发生了龌龊,事情的起因是乾隆二十九年天山南路有乱民起兵造反,阿桂和将军富察领兵平叛,乾隆下旨要屠乱民。
阿桂到了西域就大开杀戒,不过杀的不是起兵的乱民,而是西域诸官,因为这次的造反完完全全就是***,阿桂的屠刀没有对准草芥,而是对准了贪官污吏,下手毫不留情,对待乱民反而围城半年,劝降乱民安置解决了问题。
阿桂在西域经营数年,这西域之事,阿桂最是清楚,你今天屠了了这几千人是解了气,可是这仇怨就会无休无止,不利于西域长治久安,况且你***,你再屠,说破天也说不出道理来。
可是阿桂这是抗旨不遵,最好面子的章总,他下的旨意可是屠乱民,你阿桂把臣子都屠了算怎么回事?章总对阿桂便颇为不满,但是不用又不行,只能让阿桂继续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乾隆三十年起,好面子的章总陷入了帝国坟场,西南边患。
首先便是清缅战争,清廷虽然大胜,但是损兵折将,阿里衮病故,傅恒身患重病病故,朝中无人可用,到了大金川之战时,这章总发现,手下就只有阿桂一人可用,便只能将阿桂派了去。
当时大金川之战前的清军是什么样?有人盘子掉在地上,都能把军卒吓的跪地求饶。
这样涣散的军心,自然打不了仗,朝中无将可遣、无兵可用的尴尬局面,阿桂作为主厨,虽然无米,但还是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