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经营太甚违天命 莫把妄思损真性(2/3)
风剽悍累累抗税,朝廷免义门缙绅藁税、徭役,有见官免跪之荣,朝廷给了厚待,是为了安土牧民。”
“土安否?民业否?”
姚龙大约是大明朝第一个将彩礼和地区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人,他发现,大明越是富有的地方,彩礼越为厚重,越是贫穷的地方,彩礼也是越加厚重。
松江府的彩礼,也有不同,即便是不要现银,也要其他,他只是折价核算。
陆来宣被问的哑口无言。
姚龙的语气愈加严厉,冷冰冰的说道:“百姓借米供养缙绅义门,却只能啜食秕糠以充饥!”
“襄王殿下论公德议权与义,只享受了权利,而不尽义务,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世伯!”
陆来宣猛地打了个寒颤,看着浑身冒着寒气的姚龙,知道这位动了真怒。
一阵阵清脆的钟声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慢慢消散,一阵阵的脚步声传来。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时间到了又到了昏定礼的时候,数百位学子,从书院里聚集到了祠堂内。
击鼓三叠。
众多弟子齐声高喝唱道:“听听听!劳我以生天理定,若还懒惰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虚空自有神明听!”
姚龙听到了《九韶训戒韵语》,这是陆氏的家训。
击磬三声,又是一阵呼喝声传来:“听听听!衣食生身天付定,酒肉贪多折人寿,经营太甚违天命!”
姚龙嘴角勾出了一丝笑意,愣愣的看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敲鼓击磬,这叫做“鼓磬聚合,为歌寓警”。
这种礼仪,姚龙小时候也唱,字词不同,但是大意相同。
击鼓三叠击磬三声后,又是一阵急促的齐喝传来:“听听听!好将孝悌酬身命,更将勤俭答天心,莫把妄思损真性!”
“听!听!听!”
“早猛省!”
这一个昏定礼结束之后,姚龙看向了陆来宣。
他希望这位白鹿洞书院的山长,金溪陆氏的家长,能够听一听老祖宗的家训,听一听那经营太甚违天命,听一听那莫把妄思损真性。
陆来宣的面色稍微缓和了下,侧身对着旁边的人耳语了几声,才笑着说道:“世侄前来,这已经到了昏定时候,先吃饭,边吃边说,省的回去了说,世伯礼数不周。”
姚龙闭目片刻,他知道这顿饭不好吃,不是说饭菜不可口,而是这顿饭必然是莺莺燕燕,丝竹管弦,说不定陆来宣还会把大宗的女儿许给他做小。
这种事,姚龙在福建就碰到过一次。
姚龙猛地睁开了眼,精光乍现。
“陆山长,这是打定了主意?”姚龙的语气变得生硬了起来,再不是世侄,而是江西左布政姚龙了。
此时他的气势一变,立刻变得盛气凌人了起来。
姚龙猛地站了起来说道:“陆山长以为一个拖字诀,就能拖到朝中议论纷纷?于少保画长策,朝中可有一人为此事说话?”
“江西朝士没有五百,也有三百了吧,他们为何一声不吭?!”
陆来宣伸出手哆哆嗦嗦的指着姚龙,却是一个字说不出来。
“真当陛下没办法收拾你们吗?”姚龙摇头说道:“眼下大明一个坑三个人等,吏部冢宰不给江西道进士官职,你看朝士们是站在你这边,还是拥护陛下推行农庄法?”
陆来宣慢慢的放下了手,眼下吏部尚书王直是江西人,王直不给江西朝士官职吗?
王直早就断了和琅琊王氏的联系,王直死后是要埋在金山陵园,而不是回乡。
现在的吏部少宰,左侍郎、反贪厅郎中王翱,那是陛下的鹰犬,反腐抓贪之狠厉,酷烈至极,手下练纲、左鼎更是人人变色。
姚龙那是威胁?
姚龙说的是实情。
陛下一句话,就能断了整个江西道朝士的仕途,而且王直不会为他们说一句话。
姚龙继续说道:“景泰五年会试,录进士额定三百,多出来的都是恩科,陛下一个恩科不给江西,敢请问,江西这二百三十八家书院,还能办的下去吗?”
“那些今天一口一口先生的缙绅,会不会把你们的皮给扒了,脑袋砍了,送至京师?”
“诗礼簪缨,名门风范是保命符吗?”
陆来宣面色变得煞白,而后再次变得通红起来,他哑口无言。
姚龙缓了口气,看了眼陆来宣,继续说道:“陛下手段温和一下,只需对江西事不闻不问。”
“不在江西推行农庄法,也不在江西推行新法,直接断了江西的以工代赈,甚至不在各府州县设立宝源局。”
“陛下都不用动手,别人都过夏天了,咱们还是冬序,敢请问,陆山长,到时候还能收的到租子吗?”
“山东方伯裴纶,那是于少保的同窗!直到这次陛下南巡,才算是解开了陛下心里的疙瘩。”
“山东上下为之欢庆鼓舞,甚至大庆三日,以贺陛下驻跸济南府,山东地面大族,恨不得把闺女送到陛下的龙榻上去!”
“陆山长啊,你真的不知道吗?”
陆来宣终于低下了脑袋,当今陛下真的是个妖孽,招数太多,根本接不住。
姚龙一甩袖子语气变得温和了几分说道:“所以说,陛下仁善啊!”
“白鹿洞书院闹出了登闻鼓事,陛下依旧愿意下旨,好说好商量,亲笔手书那么长的圣旨,可谓是语重心长。”
“一次不行,陛下的第二道旨意也快到了,依旧是谆谆不倦,君爱百姓如子,百姓爱之如父母,哭声震野以敬君父,恭顺孝仪以奉圣意。”
“为什么非要把陛下惹得不高兴了,动了雷霆之怒呢?”
陛下解决江西事儿,若是不想
“土安否?民业否?”
姚龙大约是大明朝第一个将彩礼和地区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人,他发现,大明越是富有的地方,彩礼越为厚重,越是贫穷的地方,彩礼也是越加厚重。
松江府的彩礼,也有不同,即便是不要现银,也要其他,他只是折价核算。
陆来宣被问的哑口无言。
姚龙的语气愈加严厉,冷冰冰的说道:“百姓借米供养缙绅义门,却只能啜食秕糠以充饥!”
“襄王殿下论公德议权与义,只享受了权利,而不尽义务,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世伯!”
陆来宣猛地打了个寒颤,看着浑身冒着寒气的姚龙,知道这位动了真怒。
一阵阵清脆的钟声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慢慢消散,一阵阵的脚步声传来。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时间到了又到了昏定礼的时候,数百位学子,从书院里聚集到了祠堂内。
击鼓三叠。
众多弟子齐声高喝唱道:“听听听!劳我以生天理定,若还懒惰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虚空自有神明听!”
姚龙听到了《九韶训戒韵语》,这是陆氏的家训。
击磬三声,又是一阵呼喝声传来:“听听听!衣食生身天付定,酒肉贪多折人寿,经营太甚违天命!”
姚龙嘴角勾出了一丝笑意,愣愣的看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敲鼓击磬,这叫做“鼓磬聚合,为歌寓警”。
这种礼仪,姚龙小时候也唱,字词不同,但是大意相同。
击鼓三叠击磬三声后,又是一阵急促的齐喝传来:“听听听!好将孝悌酬身命,更将勤俭答天心,莫把妄思损真性!”
“听!听!听!”
“早猛省!”
这一个昏定礼结束之后,姚龙看向了陆来宣。
他希望这位白鹿洞书院的山长,金溪陆氏的家长,能够听一听老祖宗的家训,听一听那经营太甚违天命,听一听那莫把妄思损真性。
陆来宣的面色稍微缓和了下,侧身对着旁边的人耳语了几声,才笑着说道:“世侄前来,这已经到了昏定时候,先吃饭,边吃边说,省的回去了说,世伯礼数不周。”
姚龙闭目片刻,他知道这顿饭不好吃,不是说饭菜不可口,而是这顿饭必然是莺莺燕燕,丝竹管弦,说不定陆来宣还会把大宗的女儿许给他做小。
这种事,姚龙在福建就碰到过一次。
姚龙猛地睁开了眼,精光乍现。
“陆山长,这是打定了主意?”姚龙的语气变得生硬了起来,再不是世侄,而是江西左布政姚龙了。
此时他的气势一变,立刻变得盛气凌人了起来。
姚龙猛地站了起来说道:“陆山长以为一个拖字诀,就能拖到朝中议论纷纷?于少保画长策,朝中可有一人为此事说话?”
“江西朝士没有五百,也有三百了吧,他们为何一声不吭?!”
陆来宣伸出手哆哆嗦嗦的指着姚龙,却是一个字说不出来。
“真当陛下没办法收拾你们吗?”姚龙摇头说道:“眼下大明一个坑三个人等,吏部冢宰不给江西道进士官职,你看朝士们是站在你这边,还是拥护陛下推行农庄法?”
陆来宣慢慢的放下了手,眼下吏部尚书王直是江西人,王直不给江西朝士官职吗?
王直早就断了和琅琊王氏的联系,王直死后是要埋在金山陵园,而不是回乡。
现在的吏部少宰,左侍郎、反贪厅郎中王翱,那是陛下的鹰犬,反腐抓贪之狠厉,酷烈至极,手下练纲、左鼎更是人人变色。
姚龙那是威胁?
姚龙说的是实情。
陛下一句话,就能断了整个江西道朝士的仕途,而且王直不会为他们说一句话。
姚龙继续说道:“景泰五年会试,录进士额定三百,多出来的都是恩科,陛下一个恩科不给江西,敢请问,江西这二百三十八家书院,还能办的下去吗?”
“那些今天一口一口先生的缙绅,会不会把你们的皮给扒了,脑袋砍了,送至京师?”
“诗礼簪缨,名门风范是保命符吗?”
陆来宣面色变得煞白,而后再次变得通红起来,他哑口无言。
姚龙缓了口气,看了眼陆来宣,继续说道:“陛下手段温和一下,只需对江西事不闻不问。”
“不在江西推行农庄法,也不在江西推行新法,直接断了江西的以工代赈,甚至不在各府州县设立宝源局。”
“陛下都不用动手,别人都过夏天了,咱们还是冬序,敢请问,陆山长,到时候还能收的到租子吗?”
“山东方伯裴纶,那是于少保的同窗!直到这次陛下南巡,才算是解开了陛下心里的疙瘩。”
“山东上下为之欢庆鼓舞,甚至大庆三日,以贺陛下驻跸济南府,山东地面大族,恨不得把闺女送到陛下的龙榻上去!”
“陆山长啊,你真的不知道吗?”
陆来宣终于低下了脑袋,当今陛下真的是个妖孽,招数太多,根本接不住。
姚龙一甩袖子语气变得温和了几分说道:“所以说,陛下仁善啊!”
“白鹿洞书院闹出了登闻鼓事,陛下依旧愿意下旨,好说好商量,亲笔手书那么长的圣旨,可谓是语重心长。”
“一次不行,陛下的第二道旨意也快到了,依旧是谆谆不倦,君爱百姓如子,百姓爱之如父母,哭声震野以敬君父,恭顺孝仪以奉圣意。”
“为什么非要把陛下惹得不高兴了,动了雷霆之怒呢?”
陛下解决江西事儿,若是不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