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董卓进京(2/3)
,这是事实,可汉军的骑术和射术什么时候也强过我们鲜卑勇士了?”
泄归泥道:“末将也很是纳闷,汉军的战马并不比大鲜卑的战马跑得更快,却比大鲜卑的战马更持久,更耐跑,就说弹汗山下的第一场追逐战吧,我们大鲜卑的战马都已经跑趴下了,可汉军的战马却仍旧可以极速冲刺,真是活见鬼了。”
“还有射术。”也里不哥道,“汉军会骑射已经够令人吃惊了,没想到射出的箭又准又狠,比我们大鲜卑的弓箭还要厉害!”
轲比能眸子里掠过一丝令人心悸的阴蛰之色,沉声道:“你们说的这些,本王也同样感到困惑,不过现在本王已经知道了,汉军的战马之所以比大鲜卑的战马更持久、更耐跑,是因为汉军战马的马蹄下贴了这个!”
说罢,轲比能将一块u形的马蹄铁递到了诸将面前,冷声道:“你们看这个,这是从一匹战死的汉军战马的马蹄上挖下来的,就是这个小小的铁疙瘩,让汉军战马的承重力和持久力远胜鲜卑战马!”
泄归泥诸将纷纷过来围观,难以置信道:“就这么一铁疙瘩?”
“可能吗?”
“这东西如何贴到马蹄上去?”
“还有汉军的箭。”轲比能又道,“那其实不是箭,而是弩。阎柔先生曾跟我提起过,这种弩汉人称之为踏弩!因为这种弩的弩臂张力极强,普通士兵根本无法以双臂挽开,而要借助脚踏来张弩,所以称之为踏弩。这种踏弩比我们的骑弓射得更远、更准,而且是个人就能使用,所以汉军会‘骑射’一点也不奇怪。”
泄归泥倒吸一口冷气,失声道:“汉军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厉害的弩箭?”
轲比能道:“汉军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这种踏弩,不过这种踏弩虽然穿透力极强,可使用起来极为费力、费时,面对大量步兵进攻时反而不如轻便、快速的长弓威胁更大,所以汉军大量使用的都是长弓,踏弩用的很少。”
泄归泥哀叹道:“可这踏弩用来对付我们鲜卑骑兵却是威力无穷。”
“大王,兀力突将军回来了。”
正说间,树上的斥候兵再次大喊起来,轲比能及诸将纷纷回头,果见山下有一群鲜卑骑兵正狼狈地狂奔而来,后面更远处的大漠上,一大群汉军骑兵正在穷追不舍。
……
洛阳。
正是华灯初上时分,刚刚经历了战火蹂躏的洛阳城还沉浸在刀光剑影之中,天未黑,市井百姓们便纷纷闭门锁户、躲进了家里,大街上不时有兵甲狞狞的士兵一队队地开过,杂乱的脚步声还有嘹亮的号子声便打破了暗夜的寂静。
司隶校尉袁绍官邸。
淳于琼疾步奔入内厅,向负手凭窗而立的袁绍道:“将军,又有一支西凉骑兵开进了洛阳城,至少有三千骑!”
“哦?”袁绍霎时蹙紧浓眉,沉声道,“这可是第五支骑兵了,也就是说,现在洛阳城中已经集结了至少两万骑西凉骑兵!这个董卓,什么时候拥有了如此强大的骑兵军团,这次进京究竟又带了多少骑兵前来?”
淳于琼凝声道:“董卓营中正在杀猪宰羊、升火造饭,所埋的锅灶足堪五万大军就食,看这架势今晚还会有更多的西凉骑兵开进城里。”
“董卓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洛阳城里的西凉骑兵最多不过五千余骑。”
淳于琼话音方落,忽有一把清朗的声音传入大厅,袁绍及淳于琼两人闻声回头,只见一名五短身材、容貌丑陋的男子已经施施然立于厅外,迎上两人目光,丑陋男子淡淡一笑,负手踱入厅内。
淳于琼奇道:“将军,此何人?”
袁绍微笑道:“这一位乃是许攸先生,原为大将军幕僚,今为吾帐前从事。”
许攸向淳于琼抱拳作揖道:“在下见过淳于将军。”
淳于琼心中不屑许攸的丑陋形貌,勉强拱了拱手算是回礼。
许攸虽然心中不快,脸上却是淡然自若,向袁绍道:“主公,董卓虎狼之徒也,当趁早图之!眼下洛阳城中凉州铁骑不过五千余骑,且城中街道狭窄,不利骑战,将军正宜率军袭之,必可一举而杀之。”
袁绍不以为然道:“子远(许攸表字)岂不知董卓护驾有功?如此擅杀有功之臣,恐天子震怒,或为天下人所不齿。”
许攸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主公三思。”
袁绍道:“如此行径,吾不屑为之,子远休要再提。”
许攸叹息一声,遂不再相劝。
……
两曰后,李儒统西凉大军赶到洛阳,于洛阳东效扎下营寨,军营连绵数十里,但见旌旗蔽曰、鼓声震天,军威浩荡,洛阳百姓及城中百官皆惧,不数曰,十镇诸侯亦纷纷赶到,不过洛阳之变事起仓促,各镇诸侯不像董卓事先有过充分的准备,所以都只带了少量部曲前来,十镇相加亦不过万余部曲,远不及西凉军声势浩大。
西凉大军抵达洛阳当夜,董卓便于大帐急召李儒议事。
见礼毕,李儒问道:“主公,今洛阳情势如何?”
董卓道:“城中羽林军、金吾卫死伤略尽,西园新军亦走散大半,止有司隶校尉袁绍领兵八千屯于城东,可为心腹之患,余者若兖州牧刘岱、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等辈,所将兵卒皆不满千,不足为虑。”
李儒又问道:“朝中百官又有何动静?”
董卓摇头道:“天子腿脚不便、至今未朝,朝中百官并无动静。”
“百官手中虽无一兵一卒,于国事朝政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主公若想控制洛阳,光靠军队是不够的,还必须获得朝中官员的支持。”李儒捋须沉
泄归泥道:“末将也很是纳闷,汉军的战马并不比大鲜卑的战马跑得更快,却比大鲜卑的战马更持久,更耐跑,就说弹汗山下的第一场追逐战吧,我们大鲜卑的战马都已经跑趴下了,可汉军的战马却仍旧可以极速冲刺,真是活见鬼了。”
“还有射术。”也里不哥道,“汉军会骑射已经够令人吃惊了,没想到射出的箭又准又狠,比我们大鲜卑的弓箭还要厉害!”
轲比能眸子里掠过一丝令人心悸的阴蛰之色,沉声道:“你们说的这些,本王也同样感到困惑,不过现在本王已经知道了,汉军的战马之所以比大鲜卑的战马更持久、更耐跑,是因为汉军战马的马蹄下贴了这个!”
说罢,轲比能将一块u形的马蹄铁递到了诸将面前,冷声道:“你们看这个,这是从一匹战死的汉军战马的马蹄上挖下来的,就是这个小小的铁疙瘩,让汉军战马的承重力和持久力远胜鲜卑战马!”
泄归泥诸将纷纷过来围观,难以置信道:“就这么一铁疙瘩?”
“可能吗?”
“这东西如何贴到马蹄上去?”
“还有汉军的箭。”轲比能又道,“那其实不是箭,而是弩。阎柔先生曾跟我提起过,这种弩汉人称之为踏弩!因为这种弩的弩臂张力极强,普通士兵根本无法以双臂挽开,而要借助脚踏来张弩,所以称之为踏弩。这种踏弩比我们的骑弓射得更远、更准,而且是个人就能使用,所以汉军会‘骑射’一点也不奇怪。”
泄归泥倒吸一口冷气,失声道:“汉军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厉害的弩箭?”
轲比能道:“汉军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这种踏弩,不过这种踏弩虽然穿透力极强,可使用起来极为费力、费时,面对大量步兵进攻时反而不如轻便、快速的长弓威胁更大,所以汉军大量使用的都是长弓,踏弩用的很少。”
泄归泥哀叹道:“可这踏弩用来对付我们鲜卑骑兵却是威力无穷。”
“大王,兀力突将军回来了。”
正说间,树上的斥候兵再次大喊起来,轲比能及诸将纷纷回头,果见山下有一群鲜卑骑兵正狼狈地狂奔而来,后面更远处的大漠上,一大群汉军骑兵正在穷追不舍。
……
洛阳。
正是华灯初上时分,刚刚经历了战火蹂躏的洛阳城还沉浸在刀光剑影之中,天未黑,市井百姓们便纷纷闭门锁户、躲进了家里,大街上不时有兵甲狞狞的士兵一队队地开过,杂乱的脚步声还有嘹亮的号子声便打破了暗夜的寂静。
司隶校尉袁绍官邸。
淳于琼疾步奔入内厅,向负手凭窗而立的袁绍道:“将军,又有一支西凉骑兵开进了洛阳城,至少有三千骑!”
“哦?”袁绍霎时蹙紧浓眉,沉声道,“这可是第五支骑兵了,也就是说,现在洛阳城中已经集结了至少两万骑西凉骑兵!这个董卓,什么时候拥有了如此强大的骑兵军团,这次进京究竟又带了多少骑兵前来?”
淳于琼凝声道:“董卓营中正在杀猪宰羊、升火造饭,所埋的锅灶足堪五万大军就食,看这架势今晚还会有更多的西凉骑兵开进城里。”
“董卓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洛阳城里的西凉骑兵最多不过五千余骑。”
淳于琼话音方落,忽有一把清朗的声音传入大厅,袁绍及淳于琼两人闻声回头,只见一名五短身材、容貌丑陋的男子已经施施然立于厅外,迎上两人目光,丑陋男子淡淡一笑,负手踱入厅内。
淳于琼奇道:“将军,此何人?”
袁绍微笑道:“这一位乃是许攸先生,原为大将军幕僚,今为吾帐前从事。”
许攸向淳于琼抱拳作揖道:“在下见过淳于将军。”
淳于琼心中不屑许攸的丑陋形貌,勉强拱了拱手算是回礼。
许攸虽然心中不快,脸上却是淡然自若,向袁绍道:“主公,董卓虎狼之徒也,当趁早图之!眼下洛阳城中凉州铁骑不过五千余骑,且城中街道狭窄,不利骑战,将军正宜率军袭之,必可一举而杀之。”
袁绍不以为然道:“子远(许攸表字)岂不知董卓护驾有功?如此擅杀有功之臣,恐天子震怒,或为天下人所不齿。”
许攸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主公三思。”
袁绍道:“如此行径,吾不屑为之,子远休要再提。”
许攸叹息一声,遂不再相劝。
……
两曰后,李儒统西凉大军赶到洛阳,于洛阳东效扎下营寨,军营连绵数十里,但见旌旗蔽曰、鼓声震天,军威浩荡,洛阳百姓及城中百官皆惧,不数曰,十镇诸侯亦纷纷赶到,不过洛阳之变事起仓促,各镇诸侯不像董卓事先有过充分的准备,所以都只带了少量部曲前来,十镇相加亦不过万余部曲,远不及西凉军声势浩大。
西凉大军抵达洛阳当夜,董卓便于大帐急召李儒议事。
见礼毕,李儒问道:“主公,今洛阳情势如何?”
董卓道:“城中羽林军、金吾卫死伤略尽,西园新军亦走散大半,止有司隶校尉袁绍领兵八千屯于城东,可为心腹之患,余者若兖州牧刘岱、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等辈,所将兵卒皆不满千,不足为虑。”
李儒又问道:“朝中百官又有何动静?”
董卓摇头道:“天子腿脚不便、至今未朝,朝中百官并无动静。”
“百官手中虽无一兵一卒,于国事朝政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主公若想控制洛阳,光靠军队是不够的,还必须获得朝中官员的支持。”李儒捋须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