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赵坚离陕(1/2)
北元人在西安府屠杀百姓,这可不是小事,这个吕渭纶心里很清楚。
且布政使和知府行为举止也不正常,万一西安城出事了,这整个陕西的其他地方因兵力薄弱恐怕也难以处理。
“赵大哥,现在外面情况不明,我猜测布政使和知府已经有投敌的可能,都指挥使的情况尚未可知。”
“因此,现在我觉得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你赶回京城,将我写的奏章传给萧良有,他会想办法进宫面圣的。”
赵坚对此没有异议,毕竟他也是亲眼所见,不仅有一些普通的北元士兵,还有跟全真教白袍道士水平不相上下的北元高手。
“什么时候动身?”
吕渭纶悄声道,“今晚夜深人静之时,我让明欢用轻功从东墙逃出,等士兵去追他的时候,你趁机再偷偷从东墙出去。”
“调虎离山?好!”
贡院前方内院,几个同考官围坐在一起谈论。
“唉,你们说…这京城来的翰林靠谱不靠谱啊?怎么看起来年纪那么小?”
一个中年男子撅着嘴,“是啊,这还有二十日就要开乡试了,到现在试题还没出呢!”
靠在墙边的同考官开口笑道,“你们懂什么?年纪小就对了,他就是今年的状元郎!”
其他几人都有些不相信,都盯着他,“你从哪知道的?”
“对,状元郎怎么会被分配下来当主考?还在这么偏僻的地方。”
这些同考官们其实彼此之间也都不是太熟悉,虽说都是陕西的官员,但为了公平起见,这都是从陕西各地错开召来的。
那人笑了一声,“我家里有人在布政使司里做官,自然知道。”
“哦?若他真是六首状元的话,那就不用担心出题了。”
这些人谈论完出题的事后,就在商量着要不要给吕渭纶这个主考送点银子之类的礼物,毕竟主考在乡试结束后是要将陕西的考试情况上报给礼部的。
因此前院一番热闹,灯火通明。
反观后院,吕渭纶将奏章在屋内写好,内容就是将自己在陕西的真实经历写了下来,包括布政使和知府的异常,他相信皇帝看了之后当会有决断的。
一直到了深夜,贡院外围的那些兵士都有些困顿,忽然一个水缸破碎的声音响起,众人立马又警惕起来。
这时,一个身形瘦小的蒙面人踩着贡院的东边外墙用轻功一举越过众兵士的头顶,接着就是往东边窜逃。
这些兵士当然看到了,还以为是歹人在贡院偷东西,急忙大喊,“有刺客!”
“抓刺客!”
喊了两声,就赶紧去追,但由于他们身上的铁甲太重,跑起来要比那蒙面人慢了许多。
负责统领的百户就在贡院前门守护,一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一跃而起,也朝外追去。
吕渭纶和赵坚站在院内,听到外面的声音,得知他们中计。
“赵大哥,时机已到,路上千万小心!”
“放心吧!”
他的左手在围墙上轻轻借力,瞬间就起身翻到外面,接着在贡院外的马圈里拉出一匹马朝着他们追捕的反方向扬长而去。
二十分钟后,负责守卫的百户敲开后院的门。
他手里拎着一个小和尚,正是明欢。
“主考大人…这是您的弟子?”
“不错。”
百户将明欢放下,拱手道,“还请大人加强管教,别让他在乱跑乱跳了。”
吕渭纶将明欢拉近院子里,笑道,“孩子嘛,玩玩而已。”
说完,就直接将院门关上。
外面的百户还在拱手,抬头愣了一下,“诶,大人…”
进了院子后,明欢蹦跳着笑道,“师父!怎么样?您交给我的事完成的还可以吧?”
“勉强可以。”
“师父,我可是故意被他们追上的,不然起码能再跑一个时辰!”
吕渭纶真是看不惯他吹这个牛,每次都说他能跑,以后有机会的话非把他拉出去好好练练。
等进了内屋,苏禾坐在床上问起,“相公,你可要万事小心,这已经在家门口了,别再出了什么事。”
是啊,等乡试结束,吕渭纶就要北上,回陕西徽县的老家把吕凌老爹接上。
他缓缓的坐下,搂着苏禾,眼神里充满着柔和的光芒,“放心,赵大哥已经回京了,只要他将消息带给萧良有,皇帝出手,这件事就容易多了!”
每次他感到心力憔悴之时,听到苏禾的话语,心里都会好过许多,也许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真的都需要一个女人。
次日一早,吕渭纶将明欢和王徵都叫了起来,他们两个一同被带到院子里,摆了一张桌子。
明欢今年已有十四岁,他看向九岁的王徵,笑道,“师父,我应该算是他的大师兄吧?”
吕渭纶瞥了他一眼,“不算。”
“啊?师父,这是为何?”
“因为他跟你不一样。”
明欢挠了挠头,“那…师父,我以后能干嘛?”
“记得前几日遇到的那个北元人吗?你能打过他就行了。”
这样一说,他突然笑了,“师父,我懂了,你这是让我练武!我这就去。”
吕渭纶将桌子上的书籍摆放整齐,看着王徵道,“四书五经,要学,你的算学宝鉴也要学。”
“但如果实在不想学四书和经书的话,可以不学。”
王徵还是很听话的,立马就听懂了他意思,这也让吕
且布政使和知府行为举止也不正常,万一西安城出事了,这整个陕西的其他地方因兵力薄弱恐怕也难以处理。
“赵大哥,现在外面情况不明,我猜测布政使和知府已经有投敌的可能,都指挥使的情况尚未可知。”
“因此,现在我觉得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你赶回京城,将我写的奏章传给萧良有,他会想办法进宫面圣的。”
赵坚对此没有异议,毕竟他也是亲眼所见,不仅有一些普通的北元士兵,还有跟全真教白袍道士水平不相上下的北元高手。
“什么时候动身?”
吕渭纶悄声道,“今晚夜深人静之时,我让明欢用轻功从东墙逃出,等士兵去追他的时候,你趁机再偷偷从东墙出去。”
“调虎离山?好!”
贡院前方内院,几个同考官围坐在一起谈论。
“唉,你们说…这京城来的翰林靠谱不靠谱啊?怎么看起来年纪那么小?”
一个中年男子撅着嘴,“是啊,这还有二十日就要开乡试了,到现在试题还没出呢!”
靠在墙边的同考官开口笑道,“你们懂什么?年纪小就对了,他就是今年的状元郎!”
其他几人都有些不相信,都盯着他,“你从哪知道的?”
“对,状元郎怎么会被分配下来当主考?还在这么偏僻的地方。”
这些同考官们其实彼此之间也都不是太熟悉,虽说都是陕西的官员,但为了公平起见,这都是从陕西各地错开召来的。
那人笑了一声,“我家里有人在布政使司里做官,自然知道。”
“哦?若他真是六首状元的话,那就不用担心出题了。”
这些人谈论完出题的事后,就在商量着要不要给吕渭纶这个主考送点银子之类的礼物,毕竟主考在乡试结束后是要将陕西的考试情况上报给礼部的。
因此前院一番热闹,灯火通明。
反观后院,吕渭纶将奏章在屋内写好,内容就是将自己在陕西的真实经历写了下来,包括布政使和知府的异常,他相信皇帝看了之后当会有决断的。
一直到了深夜,贡院外围的那些兵士都有些困顿,忽然一个水缸破碎的声音响起,众人立马又警惕起来。
这时,一个身形瘦小的蒙面人踩着贡院的东边外墙用轻功一举越过众兵士的头顶,接着就是往东边窜逃。
这些兵士当然看到了,还以为是歹人在贡院偷东西,急忙大喊,“有刺客!”
“抓刺客!”
喊了两声,就赶紧去追,但由于他们身上的铁甲太重,跑起来要比那蒙面人慢了许多。
负责统领的百户就在贡院前门守护,一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一跃而起,也朝外追去。
吕渭纶和赵坚站在院内,听到外面的声音,得知他们中计。
“赵大哥,时机已到,路上千万小心!”
“放心吧!”
他的左手在围墙上轻轻借力,瞬间就起身翻到外面,接着在贡院外的马圈里拉出一匹马朝着他们追捕的反方向扬长而去。
二十分钟后,负责守卫的百户敲开后院的门。
他手里拎着一个小和尚,正是明欢。
“主考大人…这是您的弟子?”
“不错。”
百户将明欢放下,拱手道,“还请大人加强管教,别让他在乱跑乱跳了。”
吕渭纶将明欢拉近院子里,笑道,“孩子嘛,玩玩而已。”
说完,就直接将院门关上。
外面的百户还在拱手,抬头愣了一下,“诶,大人…”
进了院子后,明欢蹦跳着笑道,“师父!怎么样?您交给我的事完成的还可以吧?”
“勉强可以。”
“师父,我可是故意被他们追上的,不然起码能再跑一个时辰!”
吕渭纶真是看不惯他吹这个牛,每次都说他能跑,以后有机会的话非把他拉出去好好练练。
等进了内屋,苏禾坐在床上问起,“相公,你可要万事小心,这已经在家门口了,别再出了什么事。”
是啊,等乡试结束,吕渭纶就要北上,回陕西徽县的老家把吕凌老爹接上。
他缓缓的坐下,搂着苏禾,眼神里充满着柔和的光芒,“放心,赵大哥已经回京了,只要他将消息带给萧良有,皇帝出手,这件事就容易多了!”
每次他感到心力憔悴之时,听到苏禾的话语,心里都会好过许多,也许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真的都需要一个女人。
次日一早,吕渭纶将明欢和王徵都叫了起来,他们两个一同被带到院子里,摆了一张桌子。
明欢今年已有十四岁,他看向九岁的王徵,笑道,“师父,我应该算是他的大师兄吧?”
吕渭纶瞥了他一眼,“不算。”
“啊?师父,这是为何?”
“因为他跟你不一样。”
明欢挠了挠头,“那…师父,我以后能干嘛?”
“记得前几日遇到的那个北元人吗?你能打过他就行了。”
这样一说,他突然笑了,“师父,我懂了,你这是让我练武!我这就去。”
吕渭纶将桌子上的书籍摆放整齐,看着王徵道,“四书五经,要学,你的算学宝鉴也要学。”
“但如果实在不想学四书和经书的话,可以不学。”
王徵还是很听话的,立马就听懂了他意思,这也让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