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弟子王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坚一听,心中已经是暴怒,掏出他的长剑,直接将几个北元人给打翻在一侧,礼部的侍卫趁机上前,将百姓救下。  

那个穿铁甲的北元人嘴角一勾只是淡淡笑笑,摸了摸他手中的弯刀。  

“明朝的文官,这个时候来?你不会真以为能自己能改变什么吧?”  

吕渭纶听了之后根本就不懂他什么意思,难不成西安府已经被北元人占领了?  

接着,礼部的侍卫将百姓们护在身后,赵坚挡在最前面。  

赵坚过了这两天,虽然右手恢复了些,可看起来还是感觉跟以前差得远。  

他面对十数个北元人,毅然决然冲上前去,而那个铁甲北元人却并没打算出手,而是先让手下上。  

看到赵大哥一人战十数人,吕渭纶心里其实是非常难受的,他右手拳头紧握,恨自己是个废物,练了这么久的九阳神功却还是不能将内力外化于形糅合于力道。  

要不然,此时起码也能帮他,帮他分担些压力。  

那些北元人一哄而上,可实际上他们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几分钟后,赵坚一人就将他们全部打翻在地,有一些被剑命中要害的更是直接命丧当场。  

可吕渭纶心里却道不妙,因为他盯着赵坚握剑的右手,发现已经在不停的颤抖,恐怕他现在就是在硬撑着!  

现在场面上能作战的北元人还剩下一个最强的铁甲,他掏出一个黑色的酒壶,豪饮了一大口酒,接着他将手中的弯刀,扔在地上,而是从另一旁拾起一把大砍刀。  

笑道,“没想到你这个文官手下还有这么能打的侍卫,让我来会会你!”  

话音刚落下,他直接将砍刀举起,用力朝着赵坚砍下,简单粗暴!  

赵大哥来不及躲闪,当下只能举剑应对。  

“当啷!”  

那北元人的力道明显很大,直接将赵坚的剑压的很低,并且还在不断降低!  

再低下去,砍刀就会触及赵坚的头部了!  

见状,吕渭纶右手夺过一个侍卫的长枪,他不能就这样看着赵大哥出事,就算不敌也想要试试!  

这些礼部的侍卫都没有真气,没有内力,不会武功,他虽然也是个半挂子,但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能试试。  

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娇小的身影从众人头上越过,一个侧翻身,迅速贴近那北元人的脸庞,对着那北元人撒了一些粉末。  

刹那之间,铁甲北元人的力道尽失,手中的砍刀滑落,半躺在地上。  

北元人大怒,“你使诈!这是什么?”  

吕渭纶定眼看时,原来是小青,他松了口气。  

小青站在那铁甲人身前,“别挣扎了,这是峨嵋秘制的麻筋散,两个时辰内,你内力尽失,筋骨有断裂之感,根本就使不上力气!”  

赵坚看到事情结束,右手的长剑滑落,他紧紧的握着手腕,看来是伤得更严重了。  

礼部的侍卫将所有的北元人围了起来,小六问道,“大人,怎么处理他们?”  

吕渭纶扶着赵坚,随意答道,“自然是交给官府。”  

“大人,不可!”  

后方方才被救的百姓中走出一人,是个中年男子,穿了一身孝衣,应该是家里刚有人去世了。  

他作揖行礼道,“看您的穿着,应该是京师的翰林,下官张鉴,是山西赵城县的知县,因家父去世,故回乡守孝。”  

吕渭纶有些惊奇,他竟然也是一个官员。  

“原来是山西的知县,你说不可是何意?”  

“大人应该是刚入西安府,有所不知,近些日子以来,这里像是乱了套,不断有北元人入侵,杀我村人,即使找上知县也无济于事。”  

“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不管不顾!即使我们去县衙说过许多次,这知县也是无动于衷,我怀疑,这知县已经是被北元人收卖了!”  

吕渭纶震惊之余,仿佛终于找到了些头绪,急切的问道,“这里是西安府的哪个县?”  

“这里是泾阳县安吴镇窝子张。”  

“泾阳县…”  

吕渭纶听后挥了挥手,喊道,“小六,把那些北元人拖下去吧。”  

礼部的侍卫们会意,将他们全部拉到没人的地方。  

十数分钟后,待礼部的侍卫返回。  

吕渭纶问道,“张知县,你们一家接下来有何打算,这村子怕是留不得了。”  

“大人,那您呢?您还要去西安府吗?”  

“唉,我是陛下亲定的陕西乡试主考官,你说呢?”  

张鉴心里做了思量,拉着他的一众家人跪在了地上。  

吕渭纶赶快就要去扶,“张知县,你这是做何?有什么事起来说。”  

“大人!下官求您一件事,希望您能答应。”  

说着他拉着一旁的小孩儿,“大人,这是我的侄子王徵,徵就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徵,祈您能收留他,让他王家留个后啊!”  

说到这里,吕渭纶有些不解了,“你们一家人不离开这里吗?”  

张鉴解释道,“我是他的舅父,我母亲和我姐外出崇佛还未归,我们不能动,只能在这里找地方躲着,等她们回来。”  

“在这里等候,风险巨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北元人杀了,可这孩子还小,故…”  

吕渭纶摇了摇头,“我此去西安府,怕也是凶多吉少啊,若再将这孩子带入火坑里,那就是我的罪过了!”  

张鉴反驳道,“大人言重了,您可是京师的翰林,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