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提联书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书阁内,吕渭纶讲的十分投入,下面也听的如痴如醉,竟比听经时还认真!  

当他在堂上讲的正嗨时,一个教习悄悄的进来,嘴型微张,说了些什么。  

你跟我这玩唇语呢!  

吕渭纶看了半天,愣是不知道他说的什么,只知道他开始嘴型说的应该是“山长”。  

那教习急得又用手比划着,指了指外面,这样吕渭纶才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是该下课了!  

于是他站在讲堂上,拿起了自己的经书,笑道,“今日我就讲到此了,他日有空再来!”  

众学子故事听的正爽呢,他们哪里愿意?  

几乎是全体学子都站了起来,声称要让山长留下来继续讲,场面一度失控。  

几个教习一看这情况,都欲进来劝解,吕渭纶摆了摆手,示意教习们不用进来。  

随后补充道,“我这故事很长,即使今日都呆在这里也讲不完,于是便有机会再讲,走了罢!”  

“山长!!”  

“山长!”  

......  

众生在后边呼喊。  

几个教习一看这情况,心里都有些嫉妒,他们讲课时,这些臭孩子们可没有这种表现,有睡觉的,有说话的,有跑神的,甚至有恨不得立马下课的!  

之后,学子们依依不舍的再次行礼,这算是恭送山长了,有点像现代那种“老师好”“老师再见”,但这里的礼行的都很大。  

且若是以后有新生入书院,需得向院长和山长三叩首才行。  

吕渭纶出了书阁后看到几个教习在忙活,有些奇怪,其中两张桌子上还有宣纸,上写的都是自己讲课时的内容,包括长生殿的故事内容。  

“这是作何?”  

“哈哈哈,是我让他们记得!”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院长自书阁后方缓缓走出,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书童。  

几个教习纷纷让路。  

“院长,您一直在听?”  

“不错!自你讲课起,我就在了。”  

院长拿起一张宣纸,看了上面的内容,笑眯眯的看着吕渭纶,“果然,我没看错人!”  

这时因为下课,学生们也都从书阁中出来了,他们都围着吕渭纶,像一帮小迷弟。  

院长抚须道,“既然是新的山长,按规矩自然是要为书院提一副对联的,不如就今日吧?”  

提对联!  

几个教习受了命令,将宣纸摊在桌子上,又将笔墨纸砚备好,“山长,请!”  

这么快?  

学生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现在不仅能见识到山长的书法,更能看他提对联的现场发挥!  

吕渭纶有些像是被逼上梁山了!  

他拂袖起,拿起毛笔仔细打量,这毛笔没有翰林院的精致!  

心里不由得想起自己幼时被迫练毛笔的景象,若不是父亲逼自己,自己如今用毛笔还真写不出来什么名头!  

那是自己上小学时,父亲的原话是,“必须练毛笔字!我不祈求你给我拿毛笔大赛的什么奖了,只是你必须会!你太爷爷会,你爷爷会,你老子我也会,不能到你这里,连个毛笔字也不会写了!”  

......  

吕渭纶将毛笔蘸墨,虽说自己是被迫学的,但也算是小有所成,拿了个省级毛笔书法大赛的二等奖。  

此时心里想起来,颇有感触。  

还好前两日在翰林院里写过,又重新熟悉了些,他想着自己怎么写,也不至于太烂才是......  

端起毛笔后,他计划写行楷,虽然学的是楷书,比赛也是写的楷书,但私下里,他还是最喜欢写行楷。  

至于写什么,他心里亦早有打算。  

在众人的期待下,吕渭纶终于下笔。  

胖学生宛童开口道,“第一个字是世!”  

另一学生冬青赶忙捂住他的嘴,低声道,“别说话,一会儿影响山长了!”  

另有学生佩服起山长这书法,心里偷偷赞扬一番,“山长这样的写法倒是第一次见,但看起来却觉得大气磅礴,不落俗套!”  

院长也在一旁看着,等吕渭纶写出上联后,他的表情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在担心,因为此上联不可谓不是剑走偏锋,若是下联接不好就糟糕了!  

院长不愧是院长,几个教习看到此上联后根本就看不到那么远,只是单纯的敬佩,这种水平的上联,他们临场是写不出来的!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吕渭纶再次动笔,下联一气呵成!  

整体看,他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院长脸上的喜悦之情已经掩盖不住了,“好!收的好啊!”  

其他教习细细品味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对联用在我大儒书院正合适啊!”  

“是啊,山长字写的好,对联也写的好啊!”  

......  

一些学生看的云里雾里,潞王也一样,但能听到院长和几个教习的肯定,那必然是写的极好了。  

开玩笑!这对联能不好吗?  

这可是......曹雪芹老师的人生经验总结,有当代著名学者说过。  

“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峰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院长大喜,立马吩咐一个教习,命他去将此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