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三章--飞花令从语文书开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是围绕着哪个民间故事展开的?”  

“A白蛇传;B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下列各组诗句中,有一句书写有误,请挑选出来···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点字成诗九宫格三发得丈晖韦报白春从上面九个字当中识别一句诗。”  

“大漠出天山的下一句是···”  

面对着主持人提出来的问题,杨鸿儒连思考都不用,直接从大脑里调取资料然后进行作答。  

这些题目还是偏基础毕竟第一个答题者是个小朋友,如果题目太难的话小朋友表现不好砸的还是央妈的招牌。  

杨鸿儒此时化身莫得感情的答题机器,噼里啪啦地操控着面前的平板电脑。诗词大会是有专门的答题APP的,而且节目组在节目火了之后还推出了诗词大会题库的答题小游戏。  

你别说,这游戏还挺火的,而且家长们也很喜欢让自己家孩子玩这样的益智游戏。技能玩游戏,又能学诗词,何乐而不玩呢?  

个人追逐赛当中,杨鸿儒完完全全就是个背景板。别说露面了,连镜头都很少···想要秀?那就必须要杀出重围!  

四个个人选手经历了第一轮之后,二号选手朱静获得了进入第三轮的资格。  

“接下来,我要宣布的是在经过第一轮比拼之后,百人团答题最好的第一名选手和预备团答题最好的第一名选手,将进入我们第二轮的攻擂资格争夺赛。”董青说道。  

“他们分别是···”  

音乐起,舞台上的灯光也闪烁起来光效做得还算很好的说。  

“百人团第一名···杨鸿儒!”董青宣布道。  

喝彩声、掌声响起,杨鸿儒不慌不忙地起身向众人抱拳行礼。  

“祝贺杨老师···但是···我要告诉你,你将要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他来自我们预备团第二现场···第一名是赵敏!”董青说道。  

“接下来的攻擂资格赛将会非常精彩,有请我们两位选手上台!”董青宣布道。  

杨鸿儒径直走到舞台,而场外那哥们还得过一会儿才能到。  

这个时间,董青也不能让场子冷下来。于是她对杨鸿儒进行了简短的采访:“杨老师,听说你今天不是一个人来的?”  

杨鸿儒点头:“是的,我今天带了我们学校一名非常优秀的女孩,一朵来自高原的格桑花格桑梅朵同学。她是我们民族附中校内选拔的第一名!”  

“在这里,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对梅朵或者你的学生说的?”董青问道。  

杨鸿儒笑道:“身为示范,为人师表。今天老师先来诗词大会探探路。等为师拿下擂主了,你们再来玩!”  

董青捂嘴轻笑:“杨老师还真是很幽默···你的对手赵敏姑娘可是个强劲的对手,你有信心吗?”  

“当然!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没点自信来这干嘛?蹲班级看自习不好吗?”杨鸿儒霸气地回答道。  

台下两位评委哈哈大笑都是文化人,两位评委还挺欣赏杨鸿儒这股子锐气的。尤其是蒙教授杨鸿儒可是代表着民族附中来的呀!大学和附中可是一个体系、一个单位的说!  

蒙教授道:“小杨老师吟的这句诗是杜甫写给李白的,赞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他以词句自比,那是相当的自信了。”  

这时候,第二现场的赵敏姑娘也入场了。那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孩,颇具任侠之风。和杨鸿儒温文儒雅的气场刚好成鲜明的对比。赵敏一身红衣,杨鸿儒一身素袍看起来竟然有种诡异的和谐。  

主持人又采访了赵敏几句,比赛就进入了飞花令的环节。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是展示古人的诗词之趣的一闪窗户。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央妈的飞花令是经过改良的,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尤其是你一句我一句这样对抗,更是对知识积累和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  

杨鸿儒和赵敏分别站在两个台子上,俩人隔着舞台对望。经过抽签之后,由杨鸿儒先来。  

接着董青宣布飞花令的题目为“风”。  

风花雪月一般是飞花令的常规题目,第一场飞花令比赛以风为题绝对不出人所料。  

杨鸿儒的诗词积累绝对深厚的可怕,他开腔就是一句最简单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观众:······  

要不要这么简单?  

赵敏姑娘轻蔑一笑这家伙也就小学生水平了!看本姑娘如何制裁你!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赵敏道。  

杨鸿儒作为一名中学老师,他准备用中学以下教材战胜对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果然!这家伙就整不出六年级以上的活!  

赵敏有轻视了几分:“柴门闻犬吠,风月夜归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杨鸿儒继续用课本内容答题,能不超纲绝对不超纲。  

虽然几轮回答全部正确,但是杨鸿儒就是给人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因为杨鸿儒念的诗实在是脍炙人口,一点偏难怪都没有。如果让高中生站在这,他会感到无比的恐惧是的!高考必背古诗篇目!大爷的!  

“春风知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