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父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陆沅在问完这句话后,没给陆昭言回答的机会,两眼一黑,倒向了陆昭言。  

守在正门口的那名大内高手双耳一动,一把推开房门,抬掌拍向陆沅。  

很显然,他将陆沅的突然倒下当成了对太子的袭击。  

“不得伤人!”  

陆昭言开口。  

大内高手腕骨一转,以手背贴上了陆沅的胸口,将大半的力道反噬回自己体内。  

与此同时,他探出另一只手,接住了坠地的陆沅。  

陆昭言神色复杂地看了看陆沅,问道:“他怎么了?”  

大内高手探了探陆沅的鼻息,又听了陆沅的心跳,捏了陆沅的骨:“没受伤,好像是晕过去了。”  

陆昭言又道:“可有中毒?”  

大内高手看了陆沅的指甲:“不像,不过属下并不精通医毒之术,恐有疏漏也未可知。”  

“殿下!殿下!出什么事了!”  

贾管事瞧见大内高手破门而入,赶忙过来一瞧究竟,结果看到陆沅倒在大内高手怀里。  

他匪夷所思地问道:“这是…”  

太子殿下下令将这小子击杀了?  

好,杀得好啊。  

陆昭言淡淡吩咐:“传府医。”  

“诶,奴才这就把人扔…嗯?”贾管事回过味儿来,大吃一惊地望着陆昭言,“传传传,传府医?殿下您受伤了?”  

陆昭言不怒自威地说道:“贾管事,你今日话有点多。”  

贾管事脸色一变:“奴才失言!奴才这就去传府医!”  

说来也怪,伺候太子殿下多年,从未见太子殿下对谁红过脸,即使下人阳奉阴违让他发现,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揭过。  

可偏偏就是这样的太子,总给他一股无形的威严。  

贾管事忙不迭地去了。  

陆昭言让太内高手把陆沅放在了他平日里用来小憩的藤椅上。  

“去外面守着。”  

“是。”  

大内高手出了书房。  

贾管事带着府医正要进去,大内高手抬手拦住了他:“殿下只召了府医。”  

贾管事瞪了他一眼,心有不甘地走下台阶。  

府医进入书房后,先给陆昭言行了一礼:“太子殿下。”  

陆昭言用眼神示意了陆沅。  

府医会意,放下药箱,上前为陆沅把脉。  

把完脉,府医眉心一蹙,转身对陆昭言禀报道:“殿下,小的要为这位公子宽衣诊查。”  

陆昭言点头。  

府医解开陆沅的衣衫,检查了陆沅有无皮外伤或是隐含的中毒迹象。  

府医虽不认识陆沅,可对方既然能在太子的书房,躺在太子小憩的地方,身份定然不同寻常。  

一番仔细的诊查下来,已过去了一刻钟,府医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看得出他颇费了一番功夫。  

“如何了?”  

陆昭言问。  

府医拱手,微微喘息道:“启禀殿下,这位公子暂无大碍,只是劳累过度昏睡过去了。”  

“你说他倒在我面前是昏睡?”  

“这…虽听起来有些夸大,但事实的确如此,这位公子的脉象并无内伤或中毒迹象,也非突发顽疾,只是…”  

“但说无妨。”  

“这位公子的身上有多处陈年旧伤,手骨像是被打断过。”  

府医是多年老大夫了,其医术不在太医之下,他为陆沅摸骨时能摸到极为细微的骨痂。  

一般来说,只有断骨处才会生出骨痂,且会伴随着患处的痊愈而逐渐消失。  

这位公子的骨痂,没点儿经验的老大夫也是摸不出的。  

偏偏府医曾是军营的大夫,深谙外伤之道。  

“小的揣测,这位公子的手骨断过…且不止一次。”  

反反复复打断,反反复复结痂,甚至可能有那么一丝丝永久的错位,这才导致了难以磨灭的骨痂残留。  

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陆昭言复杂的目光再一次落在了陆沅的脸上。  

端看他一身洒脱不羁的样子,是断断猜不到他曾经受过这般苦难的。  

反反复复地断,是摔断还是被人恶意打断?  

“何时断的?”  

陆昭言问。  

府医迟疑地说道:“这…恕小的医术浅薄,无法给出准确的推断,只是据小的多年行医经验,这位公子受伤时,年纪尚小。”  

年纪尚小…陆昭言蹙眉。  

不论此人是谁,小小年纪便反复遭受断骨之痛——  

“此外。”  

府医见太子殿下的脸色似乎不大好看,犹豫着后面的话要不要说。  

陆昭言示意他说下去。  

府医将从陆沅身上搜出的一个药瓶递给陆昭言:“若小的没有认错的话,这里头装的是九炎丹,九炎丹最早出自巫山,是用作治疗冻伤所用。”  

“他冻伤了?”  

陆昭言望了望屋外的阳光,“三月了。”  

府医道:“这不是普通的九炎丹,而是加入了赤灵芝的九炎丹,是专治寒症的。”  

“你是说,他有寒症?”  

陆昭言眉头皱得更紧。  

一身伤势不说,还患了寒症,这小子是怎么长大的?  

府医又道:“不过,许是服用了九炎丹的缘故,他体内的寒症几乎痊愈了。”  

陆昭言道:“几乎,那就是还没彻底痊愈?”  

府医哪儿敢把话说满?  

如果痊愈了,他身上应当不会随时携带九炎丹。  

可他的脉象,又不大能诊断出寒症了。  

总不会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