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三堂会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禁卫军军营,李宅与孔义龙几人被请进一处院落内休息,刘石歧、陆统则被暂时收押进军营死牢。  

为了防止证人遭袭灭口,乔虎离开时对手下的几个千户将领下了死命令,若人犯有失,他们就提头来见。  

因此,整个军营内外都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起来,说句夸张的,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当然,李宅等人的遭遇说被软禁也未尝不可,因为就是他们几人居住的院落外,也布满了弓上弦刀出鞘的士兵。  

不过,李宅一点都不着急,反倒可以安心休息了。  

有什么是比乔家出手才更快搬倒曹廉的方法呢?既然乔虎如此重视,想来用不了多久,便会有晋王派出的特使专门审问此案。  

接连奔波苦战,孔义龙、杜伟鹏、宋大龙等人也都累了,他们倒头便睡。  

再醒来时,已到了傍晚。  

外面响起敲门声,是乔虎吩咐的一个千户长、亲自带人来请他们出堂作证。  

原来,经过老丞相乔斌的参奏,晋王就算不信那些风言风语,也要亲自过问此事了,毕竟,左翰林可是他的亲生儿子。  

于是乎,就有了刑部尚书、乔丞相、吏部尚书等三位朝廷大员,在三法司衙门的会审。  

李宅和孔义龙几人来到三法司衙门时,已到了掌灯时分。  

三法司衙门庄严大气,院内外此刻都有侍卫兵丁把守,他们作为证人,只有大堂上的老爷传唤时才能进入。  

不过,停在三法司门口,李宅也能通过神念查看清楚里面的具体情形。  

此刻,三法司大堂上灯火通明,一共摆着四张桌案。  

其中一张位于下手侧边的桌案上,铺满了文房四宝,正有一师爷模样的人在记录。  

在上方正中桌案后的太师椅上,端坐着一个鬓角斑白,看上去足有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应该就是乔虎的父亲,乔斌乔丞相。  

在乔斌两侧桌案后端坐的,自然是那吏部尚书葛宇和刑部尚书褚啸郡。  

大堂内跪着一身镣铐的刘石歧,他本来是不想下跪的,可架不住那些衙差的杀威棒。  

不久前,刘石歧已经交代了所有。  

按照他所说,当初其用来哄骗曹廉保命的密函早已烧掉,是没有物证的,但别忘了,还有假的押借文书可以作为突破口。  

因此,乔虎这才亲自将孔义龙等人带来。  

“传长坪县捕头孔义龙,”大堂内响起吏部尚书葛宇威严的声音。  

事关刑部,作为刑部一把手的尚书大人褚啸郡自然要回避,在乔斌示意下,葛宇就成为了主审官。  

“卑职孔义龙,参见三位大人。”孔义龙走上大堂,弯腰施礼,不卑不亢的道。  

“你就是长坪县的捕头,据说你们抓住刘石歧后,曾向刑部递交奏折......”  

“不错,我家县令大人......”  

孔义龙面对葛宇的问询,没有一丝隐瞒的如实回答,很快又在对方要求下,将押解文书取出递给了一旁的差官。  

“这上面的刑部大印应该为真,乔老,您怎么说?”  

葛宇从衙差手中接过文书,只看了一眼,就将其递给了乔斌,脸上满是恭敬之色。  

“这还用问,定是有人拦截隐瞒了此事,褚啸郡,你这个刑部尚书就没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乔斌重重将文书甩在桌案上,看向额头上已满是冷汗的褚啸郡。  

“乔老、葛大人,这件事我真的不知,定是那刘营樘欺上瞒下,来人,将刘营樘带来,我要亲自审问他。”  

褚啸郡倒是推得干净,仿若手下之人的所作所为,他真的毫不知情一般。  

三法司门口的李宅嘴角微微上翘,他知道这家伙脱不开关系,可他敢如此说,也定然早有准备。  

若无意外的话,活的刘营樘肯定是带不来了。  

果然,派去侍郎府的人很快回来。  

“大人,刘侍郎上吊自缢了。”  

啪~~,褚啸郡重重一拍桌子,须发皆张的怒道:“果然是他,没想到他竟然畏罪自杀了。”  

“乔老、葛大人,都是褚某治下不严,已至犯下大错,我愿意承受责罚,稍后就会向王上告罪。”  

厉害,这姓褚的真是滴水不漏。  

听了褚啸郡这以退为进的说法,李宅不由暗自感叹,在朝堂上混的,果然没有一个善茬子。  

刘营樘是分管各地方刑案的侍郎,也有权限接触到刑部大印,有他扛下一切,乔斌和葛宇短时间内还真找不出理由治褚啸郡的罪。  

而单凭刘石歧一人的证言,也很难说动晋王去太尉府抓人。  

案子审到这里,算是陷入了僵局中。  

好在还有一个人没有审,那就是陆统。  

“大人,我冤枉啊。  

小人本身是临泾州的城防军百户,奉府台大人之命保护押解囚车,谁知半路遭遇杀手偷袭,此人与那小道士更是趁机倒戈相向......  

可叹我手下的兄弟全部被杀,他们死的好惨那,还请大人做主。”  

陆统被带上来,接好下巴后,立刻开始叫冤。  

“大人,别听他一派胡言,我们才是被害的一方,此事李道兄、杜伟鹏他们都可以作证。”  

孔义龙被倒打一耙,顿忍不住接口道。  

“带证人,”葛宇摆手,让人将李宅、宋大龙等人都带了进来。  

“就是他,是此人打晕了我,并残忍的卸掉我的下巴不让我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