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火之奥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参见国师夫人,见过甄小姐。”  

洛欗身份特殊,府台刘茂才不敢摆谱,急忙要带人参拜。  

“不用了,刘大人你还是尽快带人修缮城池吧,另外你也可以对外公布,说云岭山的妖鬼已被彻底清除,让百姓们无需再恐慌担忧。”  

洛欗摆了摆手,一股柔和之力拖住刘茂才等人,随即她又嫣然一笑,说出的话让周围之人脸色顿时一喜。  

有什么比害人的妖魔鬼怪都死光光更值得高兴呢?  

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人们早就习惯了生离死别,没有人会抱怨老天不公、朝廷无能,因为这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因此,当刘茂才让人宣布,附近的妖鬼都已经被清除后,所有人都开心无比。  

一些想要远离开云府、去其他州府避难的商贾土豪,也都打消了念头。  

晋国人族没有鬼物强大,这是公认的事实。  

哪里有绝对安全的乐土,现在开云府附近的妖物都已经灭亡,反倒比其它地方还要安全一些。  

李宅与师姐甄秀儿、师娘洛欗一起回到了驿馆。  

他见到了云玲珑、乾通、封厥亦等人,自然也有断了一臂的马鑫与付海鹏。  

经过一夜的调养,云玲珑的伤势已经没有大碍,马鑫二人也已经恢复了很多。  

当然,他们虽可以自由行动,也能施展出一些道术修为,但战力受损,想要再次达到十五品的绝强状态还需要很久的时间。  

“丫头,你和我一起走吧。”  

开云府的事情已了,善后无需他们去做,加上黑山本尊的威胁,洛欗在众人与她见礼后就招呼甄秀儿离开。  

她本是打算让女儿借助宝骨闭关修炼一段日子,毕竟,甄秀儿的修为还是太弱了。  

可甄秀儿却摇头道:“娘,我还不想回去......”  

“师姐,师娘她也是一番好意,你先回去,过段时间,我便去晋国皇都看你。”  

李宅明白甄秀儿的意思,她是想要留下彼此相伴,可问题是自己身上有太多的秘密,无论接下来的修炼还是培养秦玲儿三个,都不能被发现。  

故而,不等甄秀儿说完,李宅就笑着开口道。  

甄秀儿瞪了他一眼,虽没有明说,但那意思云玲珑等人都清楚。  

洛欗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大袖一卷,便带着不再反对的甄秀儿腾空离开。  

接下来,除了尚未彻底恢复的马鑫、付海鹏,以及需要照顾他们的丘姓道士外,云玲珑、乾通、封厥亦、元敬、徐姓道士等都陆续的离开。  

因为他们身为晋国本土的捉妖师,拿着国家的供奉,需要到处巡视妖鬼的动静,不能一直养尊处优。  

这次黑山分身虽遭到重创,但难保他不会在其他地方卷土重来,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李宅倒是没有急着离开,他需要研究这个世界的造纸工艺,以便将树妖木蓉加工成绘制高品符箓的纸张。  

当然,这是他能用的高阶材料不多,需要最大限度利用的缘故。  

否则将树皮树干直接削开,也能在上面绘制符箓。  

不过,比起添加黄晶等材料熔炼后的符纸,效果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要将树妖木荣变成薄薄的符纸,前提是李宅需要先修炼成五行衍生法。  

因为世俗中的工具根本就捣不碎九级树妖的枝干,就不要说将其研磨成纸浆了。  

按照造纸的步骤来说,他至少要修炼出金火水这三种五行神通,用金系的锋锐切割、水火神通焚烧蒸煮。  

下午时分,从造纸作坊内行出,李宅向着城中售卖朱砂、黄晶的商铺内走去。  

他打算离开了,直接回五云观参悟五行衍生法与引雷决。  

等真正修炼成这两种法门后,再去晋国王都找师姐甄秀儿,这无需太过着急,反正看师娘的意思,师姐回去后定然要被禁足闭关。  

五云观所在的小山头,距离祁山镇有数十里,购买吃食用品都多有不便。  

李宅这次回去后是打算长期留下的,必要的食物还是要准备一些,虽然自从突破到九级后,他哪怕一两天不吃饭也问题不大。  

因此,从售卖文房四宝、朱砂等物品的商铺内走出,他又去了出售粮油米面的店铺。  

夜幕下,少年御风而行,速度飞快。  

独自一人,不用隐藏修为,数百里在李宅全力飞遁下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  

长坪县,李宅驻足在上空,放开神念探查。  

他见到了县衙班房内休息熟睡的孔义龙,也看到了北城沈家中的沈柔与沈氏付雨荷,托他的福,现在的长坪县周围已没有妖物存在,这些故人都相安无事。  

李宅没有打搅孔义龙的美梦,继续御风远去。  

后半夜,他便回到了祁山镇。  

山坡上的小破道观还是老样子,李宅掏出钥匙开门,推开斑驳的木门,迈步走了进去。  

回到后院他自己的房间中,李宅并没有急着修炼,他先躺下美美睡了一觉,解去这两天的疲乏。  

第二天中午,李宅方才苏醒起床。  

他生火做饭,填饱肚子后,便盘坐在阳光炽烈的房脊上开始修炼。  

果然,在白天吸收借助太阳之力,比晚上体悟五行衍生法中的火之奥义要事半功倍很多。  

一个小时候,李宅就惊喜的发现,他体内的浩然罡气中,滋生出一丝微弱的火苗。  

不过,没有持续多久,这丝火焰就熄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