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半路开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无妨,稍后我想办法让他们自己打开。”  

李宅笑了笑,他快步走进一处无人的背街小巷内。  

再出来时,他换了一身行头。  

看着头戴八卦帽,身穿黄段八卦道袍,背背一柄桃木剑,手拿拂尘走路四平八稳的李宅,杜伟鹏、马屿等人都不禁肃然起敬。  

这就是李宅在玉楼镇时专门定做的“神棍”道袍。  

毕竟,他以前那种白色、灰色基调的道袍看上去太嫩了,没有大师风范。  

这套根据前世港片捉鬼大师模板定做的衣袍,才能让人折服,甘愿掏银子消灾解难。  

“无量天尊!”  

钱家送葬的队伍刚刚走出城门没多远,前方就遇到一个身穿道袍、手拿拂尘,背着桃木剑的年轻道士,正是李宅。  

见这道士口诵法号挡住去路,钱家队伍中的管事者急忙上前一步道:“道长,您有何赐教?”  

“贫道观你等所抬之棺黑气压顶,应是枉死之人,如此匆匆下葬,定然使其积怨难平,恐无法入轮回将给家族带来不详祸事,特此提醒。”  

李宅说完,就侧身闪到一边,他相信对方不会当耳旁风的。  

果然,这中年人立刻脸色微变的道:“道长所言不虚,我那侄儿的确死的蹊跷,只是天气越来越炎热,衙门又迟迟无法找到真凶,这才不得已将其下葬。”  

中年人是钱家的二爷,也是死鬼钱公子的二叔。  

钱员外和妻子痛失爱子,受不了打击都已卧病在床,这送葬之事自然由他来全权处理。  

说道最后,他见李宅要走,急忙追问道:“道长,你说我那侄儿积怨难平,无法入轮回将给家族带来灾祸,不知您可有办法化解?”  

说话间,老于世故的中年人从腰间摸出一块银子,恭敬送进李宅手中。  

李宅也不客气,为了让对方信服,他随手将银子收进储物袋内,仿若凭空消失了一般。  

“化解也不是不行,今晚子时,贫道将设下法坛为你侄儿超度,不过......”  

见他沉吟,钱家二爷立刻以为他嫌钱少,急忙再次开口道:“道长放心,我这次出门身上没有带更多的银两,等回去后一定加倍奉上。”  

李宅摇头,他说信土你误会了,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想要为你那枉死的侄儿超度、让他早日轮回投胎,贫道需要开棺作法一番。  

“这~”  

李宅刚刚漏了一手,见他凭空将银子变没,钱家二爷已经相信面前这小道士不简单,对方既然说开棺作法、他自是不会反对。  

可半路开棺实在不详,万一出点什么事情他可担待不起。  

“既然信土你不相信在下,那贫道告辞了。”  

李宅转身就走,并再次一抹储物袋,将先前的银两取出抛还给钱家二爷。  

“等等,请问道长要在何处作法?”  

城内这段时间传的邪乎,而面前陌生的神秘道士又一眼看出问题,钱家二爷可真怕自己那侄儿为家族带来灾祸。  

他哪肯让李宅就这么走掉,略作沉吟还是咬牙叫住了他。  

“阳光炽烈,邪祟难侵,便在这十字路口处好了。”  

李宅看了看头顶的日光,指着身后的路口道。  

“就以道长所言,”钱家二爷答应道,随即他回去与其他的送葬人员商议。  

李宅站在原地淡然等待,可见有几人似在与钱家二爷争辩,但都被他给压制住,隐隐能听到什么不详、灾祸,谁来承担等字眼。  

钱公子不论生平如何?  

他的死与妖鬼索命联系在一起,就足够让普通百姓恐惧了。  

因此,钱家亲朋送葬的队伍虽声势浩大,却没有多少人来围观。  

只要不传扬出去,那道士又真能超度少爷的话,大多数人还是不反对他开棺作法的。  

众人达成一致,钱家二爷让人将棺材抬到十字路口后,并未抬出轿子,算是没有真正的着地。  

在他指挥下,几个青年拿着撬杠将棺盖撬开,棺盖推向一头,露出尸体的上半身。  

瞬间,一股腐烂的恶臭气味传出,周围之人全都忍不住捂鼻后退。  

“天灵灵、地灵灵,太上敕令、乾坤显形......”  

李宅走上前去口中念念有词,实则他都是在用呼气之力,因为那气味太难闻了。  

钱公子的身体已经发胀腐烂,不过脖颈和下巴处的抓痕却依稀可辨。  

李宅趁“作法”之际,展开灵目观察,倒是在他体内发现了一丝残留的淡淡阴邪之气。  

表面不动声色,李宅心中不禁有些无奈。  

看来柳玉年的死因存在蹊跷,并不一定是同一个凶手所为,这就增加了破案的难度。  

“好了,信土你们可将人下葬,待晚上我去你府上为你这侄儿超度,让他早入轮回。”  

李宅实在受不了这味儿,看清棺椁内的尸体状况后,他便如此吩咐道。  

“多谢仙长!”  

钱家二爷倒是对他这所谓的“作法”深信不疑,道谢目送他离开后,才命人盖上棺盖,重新封好继续送往墓地。  

长坪县北门处,等待的孔义龙几人见李宅走来,忍不住挑起了大拇指。  

刚刚,他们虽没有过去,却远远看到他真的说服了钱家在半路开棺。  

“李兄,你可有什么发现?”  

回到城中,孔义龙忍不住开口问道。  

“发现吗?倒是有那么一点点,孔兄,你可让人查查城中的药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