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苏门六子尽是人中龙凤(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362章苏门六子尽是人中龙凤!  

所以读书人就是读书人,郑朝宗一上来就将整个战略给拔高了。  

不仅是战略高度拔高了,其历史深度与实操性亦是完美融合,堪称「以史为鉴丶审时度势」的经典范本!  

这番言论精准判断宋丶夏丶辽三方矛盾,将宋重文抑武丶西夏党项的汉民裂隙丶辽国的内斗指了出来,而将静塞军自身劣势转化为「四两拨千斤」的支点!  

能够说出这番话的,非熟读《孙子兵法》《史记》等经典,非有对当下天下大势有深刻理解,非有对军伍有深入接触之人,根本说不出来这话!  

郑朝宗这话一出,顿时令得王抱朴丶韩幼安丶毕太华丶阮川桥四子心中震撼,随即又生出了时不我待的感觉。  

短短时间不见,郑朝宗竟然已经成长到现在这般高度,那岂不是已经将我给远远甩开了?  

四子心中尽皆有危机感油然而生。  

而此时苏允对郑朝宗的视野高度感觉非常满意,点点头道:「说得非常好啊,就这个战略建议,你已经不仅仅是将,而可以为帅矣!」  

郑朝宗脸上微微泛红,道:「弟子不过是平时多想了一些,今日恰好先生提问,学生这才有感而发而已。」  

苏允笑道:「其他人呢,也说说。」  

毕太华立即站起,道:「先生,弟子也有几个想法。」  

「哦?」苏允倒是有些诧异,你毕太华初来乍到,难道也有什麽好想法?  

不过苏允也知道,自己这六个弟子各有所长,说不定也有真知灼见。  

当然,既然是集思广益,也没有不让人说话的道理。  

于是便点点头道:「盛章定有高见,你说吧。」  

毕太华嘿嘿一笑道:「弟子不识军事,但懂经济,咱们既然要以西北为龙兴之地,那便要依靠西北养军牧民。  

弟子学习先生之经济总纲,其中有一点便是以商养兵,以战拓殖。  

总结其核心理念,无非便是盐铁铸财,商贾通利,屯田实边,金谷为刃。  

历代经济达者,无不效管仲「官山海」之术垄断战略资源;  

学桑弘羊「均输平准」调控物价;  

效仿江南「海贸聚宝」开辟财源,建不依赖敌国之独立经济体系。  

因此,弟子有经济五策,可为我苏学会奠定未来数十年之根基。  

其一是为盐铁专营与资源垄断。  

我们苏学会要夺盐州后设「盐铁使司」,仿唐刘晏「榷盐法」,实行「民制官收商销」三级专营。  

设「盐引」票据,商贾购引贩盐至宋辽实现创收。  

其次是铁器管制,于米脂设「冶铁监」,收编西夏流亡匠户,精铁专供军械,粗铁铸农具高价销辽夏。  

其二乃是商路控制与关税体系。  

届时可设黄河渡口税关,葭芦川水寨设「榷场司」,对秦晋商船征「三十税一」过路费;  

联回鹘开通「漠南商路」,此为丝绸之路北道,可避开西夏河西走廊,对西域胡商征「驼队税」。  

另设「胡商驿」提供护卫丶草料,可进行收费。  

其三则是在米脂进行屯田与农业革新,我们须得完善军屯体系,行诸葛亮「渭南屯田」法,军户每丁授田20亩,三成缴公。  

行西汉赵过之「代田法」亩产增三成,五年内米脂熟田达50万亩。  

另外可种苜蓿养战马,替代粮草消耗,植胡麻榨油供军需;  

山地种桑养蚕,设「织造院」产绢帛,抵静塞军冬衣费。  

其四是先生所讲之货币与金融操控,首先我们可以发行军功券替代铜币,增加可用之钱,一旦实际成熟,便可以发行「金本位军功券」。  

设「静塞银号」允许商贾以券纳税,年流通额达500万贯,抽铸币税5(25万贯)。  

为了控制物价,可仿桑弘羊「平准令」,战时低价征粮储于暗仓,饥荒时高价抛售;  

对盐丶铁丶马匹实行「战时限价」,防奸商发国难财…」  

说到这里,毕太华顿了顿,然后道:「…另有第五策,乃是劫掠经济与战利分配。  

咱们苏学会静塞军要发展壮大,必须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以获取领土与百姓。  

因此须得以战养战,每一仗不仅得大胜,还得有所收获!  

因此每破一城,按「532分配」:五成归军以填补军费支出丶三成赏士卒以振兴士气丶二成赈贫民以收民心;  

用此法,才能够越战越强。  

嘿嘿,另外可以组建「商队猎兵」千人,伪装马匪劫宋辽富商,当然,若是来跟我们米脂做生意的,自然是要网开一面的。  

另外我听说,党项贵族常常将财富藏在西夏佛寺,或许我们可以劫黄金法器熔铸军饷。」  

苏允听前面四策之时连连点头,深以为然,有这四策发展苏学会之经济,的确是可以养活数万静塞军了。  

但是听到第五策时候,苏允不由得失笑。  

其馀人亦是笑出声来,阮川桥更是出声道:「盛章,你这可是真损啊。」  

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  

毕太华虽然初来乍到,但却是能够提出这麽真知灼见的意见,苏允顿时对苏门六子其他没有发言的人也生出了兴趣。  

苏允看向韩幼安,道:「宁静在地方任职过,可有内政上的想法?」  

韩幼安见苏允问话,立即起身与苏允躬身行礼,道:「先生,弟子的确是有些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