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家赐宅(2/3)
此,宋廷常将官府的柴炭减价出卖,以惠贫民,“遇炭贵减价货之,即京师炭价常贱矣”。
而“雪中送炭”也成为宋人对朋友过冬最好的馈赠。
其实苏允身为练武之人,对于寒冷的抵御比普通人要好一些,但奈何这天就是太冷。
苏允看到其他学子,在检查时候脱下外套,那是真冷得面无人色,一个个唇青面白,跟死人一般。
苏允看那些体弱的,估计他们在这里苦熬三天之后,恐怕回去得生一场病。
其实别说他们了,就是苏允,三天考试下来,他都觉得浑身上下都冻透了。
虽说他有蚕丝被、有炭炉、有手炉,还有皇家针工局给他制作的高档衣服,他身体亦是强壮,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觉得冷入骨髓。
考完试后,回了小院,阿回烧了一大桶的热水,泡了半个时辰,期间冷了就添热水,还喝了不少的姜汤,这才算是缓了过来。
苏允觉得连之前下黄州的时候路上的风雪,都没有这般冷过。
不过其中自然有区别的,在路上虽然冷,但一直都是在走路运动,只要有食物可以补足热量,身体自然会源源不断产生热量。
但坐着考试,那是越坐越冷啊!
不过,这三天总算是过去了,苏允觉得自己考得还不错,经义大义题对他来说是很轻松的,不过名次多少他也不敢确定,这玩意随意性其实挺高的。
苏允泡完了澡,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苏辙派了人来,让苏允好好休息几天,等缓和过来了再过去家里吃饭。
章惇那边是章若带着章择过来,见苏允面青唇白的,煞是心疼,张罗着给苏允煮了补气血的补药,非要苏允给吃了喝了。
苏允自然是从善如流。
章择看着姐姐章若一脸的温柔贤惠照顾苏允,不仅没有丝毫的嫉妒,还越看越是欣喜。
趁着章若去厨房,章择赶紧凑上去,道:“姐夫,你这院子有点小啊,你要跟我姐成亲,这院子不够住啊。”
苏允笑道:“已经在找了。”
章择点头笑道:“不找也没关系,反正我爹我姐都不会嫌弃的。”
苏允看向章择没有说话,眼里露出:那你说个der啊。
章择干咳了一下,道:“没事没事,就是关心关心,嘿嘿。”
苏允不知道章择在发什么神经,便没有多说什么。
苏允正打算去睡个觉,外面又有人来,一看是甄时选。
甄时选是穿着小黄门的衣裳来的,后面跟着禁军,说明这是公事。
章若见状赶紧招呼章择,两人先行离去。甄时选多看了两眼章若,笑道:“这是章相公的闺女吧?”
苏允点点头道:“别跟我说你不知道啊。”
甄时选神色一正,道:“苏允苏居正接旨!”
苏允赶紧躬身,道:“草民接旨。”随即低声道:“甄中贵,可需要摆香案?”
甄时选笑道:“你这也没有啊,以后当了官你,你再置办香案随时候着便是。”
“制曰:古圣垂经,端本必先于孝弟。明王致治,立教不外乎人伦。
惟尔眉山苏允,先修《孟子集注》,后修《四书章句集注》,弘扬圣人真意,彰显今人意气。
典型足尚,年德可嘉。俾忝籍于郡庠,且为荣于里闬。
可特赐宅邸一座。益励勤劳无忘宠渥勖兹来者,勉尔后人。
凡有事状,具名以闻。特敕”
苏允听罢诧异地看了甄时选一眼。
他毕竟曾跟苏轼学过公文写作,自然知道这圣旨的规格,所说也听得明白,其实乱七八糟的不用看,就是说苏允修了两部书,写得好,所以呢,赏赐宅子一座。
嗯,就这事。
这值当发一张圣旨?
要知道,宋朝官家的圣旨可不是他自己写的,然后让太监出来发了就行。
那可是得经过一个非常严密的程序,最后才能够颁发出来的。
就今天这个圣旨来说,通常是宰相机构先将意见写成札子,而这个意见也不是说宰相能够定下,往往要经廷臣合议,进呈皇帝,获认可,再授意草诏。
而不管这旨意是来自皇帝本人,还是出自执政的宰相机构,按照宋朝的制度,当它进入草诏的程序,一般都归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起草。
电视剧中的那种皇帝指定哪一个亲信太监大笔一挥就成,肯定不是宋朝皇帝能够干的。
元丰改制后,中书舍人的职责有二,一为“制词”,即根据皇帝的词头起草诏书。
但宋代的中书舍人又有一项特权:如果他觉得“词头”不合法度,无论这词头出自皇帝的意思,还是宰相的意思,他都可以拒绝草诏。
这叫做“封还词头”,是宋朝法律明确赋予中书舍人的权力。
所谓“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奏封还词头”就是这个意思。
宋仁宗朝时,蔡襄当知制诰,“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帝遇之益厚”。
中书舍人若“封还词头”,而皇帝又固执地非要下诏不可,那么可以由次舍人草诏,但次舍人同样可以“封还词头”。
理论上,只要中书舍人达成“拒不草诏”的一致意见,便可以将一道不适宜的诏书“扼杀于萌芽状态”。
比如说熙宁三年时候,参知政事王安石欲将自己的亲信、新法的支持者李定破格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皇帝也同意了。
但李
而“雪中送炭”也成为宋人对朋友过冬最好的馈赠。
其实苏允身为练武之人,对于寒冷的抵御比普通人要好一些,但奈何这天就是太冷。
苏允看到其他学子,在检查时候脱下外套,那是真冷得面无人色,一个个唇青面白,跟死人一般。
苏允看那些体弱的,估计他们在这里苦熬三天之后,恐怕回去得生一场病。
其实别说他们了,就是苏允,三天考试下来,他都觉得浑身上下都冻透了。
虽说他有蚕丝被、有炭炉、有手炉,还有皇家针工局给他制作的高档衣服,他身体亦是强壮,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觉得冷入骨髓。
考完试后,回了小院,阿回烧了一大桶的热水,泡了半个时辰,期间冷了就添热水,还喝了不少的姜汤,这才算是缓了过来。
苏允觉得连之前下黄州的时候路上的风雪,都没有这般冷过。
不过其中自然有区别的,在路上虽然冷,但一直都是在走路运动,只要有食物可以补足热量,身体自然会源源不断产生热量。
但坐着考试,那是越坐越冷啊!
不过,这三天总算是过去了,苏允觉得自己考得还不错,经义大义题对他来说是很轻松的,不过名次多少他也不敢确定,这玩意随意性其实挺高的。
苏允泡完了澡,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苏辙派了人来,让苏允好好休息几天,等缓和过来了再过去家里吃饭。
章惇那边是章若带着章择过来,见苏允面青唇白的,煞是心疼,张罗着给苏允煮了补气血的补药,非要苏允给吃了喝了。
苏允自然是从善如流。
章择看着姐姐章若一脸的温柔贤惠照顾苏允,不仅没有丝毫的嫉妒,还越看越是欣喜。
趁着章若去厨房,章择赶紧凑上去,道:“姐夫,你这院子有点小啊,你要跟我姐成亲,这院子不够住啊。”
苏允笑道:“已经在找了。”
章择点头笑道:“不找也没关系,反正我爹我姐都不会嫌弃的。”
苏允看向章择没有说话,眼里露出:那你说个der啊。
章择干咳了一下,道:“没事没事,就是关心关心,嘿嘿。”
苏允不知道章择在发什么神经,便没有多说什么。
苏允正打算去睡个觉,外面又有人来,一看是甄时选。
甄时选是穿着小黄门的衣裳来的,后面跟着禁军,说明这是公事。
章若见状赶紧招呼章择,两人先行离去。甄时选多看了两眼章若,笑道:“这是章相公的闺女吧?”
苏允点点头道:“别跟我说你不知道啊。”
甄时选神色一正,道:“苏允苏居正接旨!”
苏允赶紧躬身,道:“草民接旨。”随即低声道:“甄中贵,可需要摆香案?”
甄时选笑道:“你这也没有啊,以后当了官你,你再置办香案随时候着便是。”
“制曰:古圣垂经,端本必先于孝弟。明王致治,立教不外乎人伦。
惟尔眉山苏允,先修《孟子集注》,后修《四书章句集注》,弘扬圣人真意,彰显今人意气。
典型足尚,年德可嘉。俾忝籍于郡庠,且为荣于里闬。
可特赐宅邸一座。益励勤劳无忘宠渥勖兹来者,勉尔后人。
凡有事状,具名以闻。特敕”
苏允听罢诧异地看了甄时选一眼。
他毕竟曾跟苏轼学过公文写作,自然知道这圣旨的规格,所说也听得明白,其实乱七八糟的不用看,就是说苏允修了两部书,写得好,所以呢,赏赐宅子一座。
嗯,就这事。
这值当发一张圣旨?
要知道,宋朝官家的圣旨可不是他自己写的,然后让太监出来发了就行。
那可是得经过一个非常严密的程序,最后才能够颁发出来的。
就今天这个圣旨来说,通常是宰相机构先将意见写成札子,而这个意见也不是说宰相能够定下,往往要经廷臣合议,进呈皇帝,获认可,再授意草诏。
而不管这旨意是来自皇帝本人,还是出自执政的宰相机构,按照宋朝的制度,当它进入草诏的程序,一般都归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起草。
电视剧中的那种皇帝指定哪一个亲信太监大笔一挥就成,肯定不是宋朝皇帝能够干的。
元丰改制后,中书舍人的职责有二,一为“制词”,即根据皇帝的词头起草诏书。
但宋代的中书舍人又有一项特权:如果他觉得“词头”不合法度,无论这词头出自皇帝的意思,还是宰相的意思,他都可以拒绝草诏。
这叫做“封还词头”,是宋朝法律明确赋予中书舍人的权力。
所谓“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奏封还词头”就是这个意思。
宋仁宗朝时,蔡襄当知制诰,“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帝遇之益厚”。
中书舍人若“封还词头”,而皇帝又固执地非要下诏不可,那么可以由次舍人草诏,但次舍人同样可以“封还词头”。
理论上,只要中书舍人达成“拒不草诏”的一致意见,便可以将一道不适宜的诏书“扼杀于萌芽状态”。
比如说熙宁三年时候,参知政事王安石欲将自己的亲信、新法的支持者李定破格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皇帝也同意了。
但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