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元丰改制(2/2)
说罢便率先走了过去。
章若低声道:“你跟我阿爹好好说,别惹恼了他。”
苏允笑道:“放心吧,章叔是个讲道理的人。”
说完苏允跟在章惇后面去了。
章若咬了咬嘴唇,有些担忧。
苏允走进书房,章惇坐在书桌后面,示意苏允坐下,虽然道:“今日管家与我递了话,说你这两天去摆摊卖什么鸡蛋灌饼去了?”
苏允点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
章惇点头道:“你手头不宽裕?”
苏允点点头道:“还有一些钱,但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道理,所以先做点小生意,挣些钱。”
章惇点头道:“别耽误写书,好了,两天都没有跟你聊天了,今天咱们来聊聊近来官家主持的改制,这事儿你知道么?”
苏允点点头,元丰改制嘛,大名鼎鼎啊,近来他也是听了挺多次的。
赵匡黄袍加身后,吸取了唐末五代时期藩镇拥兵割据的教训,利用杯酒释兵权,逐步解除了藩镇的势力。
但有所收回,必然要有所付出,赵匡为了收回兵权,只能允许开国功臣的子孙以“恩荫”世代做官。
这般一来,就造就了许多的问题。
一是机构重叠,既无定员、无专职,又有许多徒有其名而无所事事的冗闲机构和官员;
二是莅其官而不任其职,官职名实之间悖离、混乱。
而由于冗官现象的存在,造成官员之间在其位不谋其政,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非常普遍。
官职也是名不副实,而且官职之间的进阶达到惊人的三十七阶!
甚至有时候下属部门同时有几个上级部门管理,但是真有正能有效管理的却没有一个,以至于出现了下属不知上级是谁的奇特现象。
赵顼是有雄心壮志的,但屡屡发现政令颁布出来,能够落实下去的却是不多。
所以赵顼发现,吏治已经是成为朝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吏治不改革,他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他决定对北宋的职官制度进行一场彻底有效的改革,减少冗官冗政的弊端,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
章惇点点头道:“你觉得这次改制能成功么?”
苏允想了想道:“那要看是怎么定义成功了,若是指恢复三省制的话,自然是成功的,但若是期待通过这样的改制,实现吏治清明高效的话,嗯,大约是很难达成的。”
章惇点头道:“仔细说说。”
ps:今天脑壳痛得很,只有这些了,不过也不算少,将近7k了。
(本章完)
章若低声道:“你跟我阿爹好好说,别惹恼了他。”
苏允笑道:“放心吧,章叔是个讲道理的人。”
说完苏允跟在章惇后面去了。
章若咬了咬嘴唇,有些担忧。
苏允走进书房,章惇坐在书桌后面,示意苏允坐下,虽然道:“今日管家与我递了话,说你这两天去摆摊卖什么鸡蛋灌饼去了?”
苏允点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
章惇点头道:“你手头不宽裕?”
苏允点点头道:“还有一些钱,但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道理,所以先做点小生意,挣些钱。”
章惇点头道:“别耽误写书,好了,两天都没有跟你聊天了,今天咱们来聊聊近来官家主持的改制,这事儿你知道么?”
苏允点点头,元丰改制嘛,大名鼎鼎啊,近来他也是听了挺多次的。
赵匡黄袍加身后,吸取了唐末五代时期藩镇拥兵割据的教训,利用杯酒释兵权,逐步解除了藩镇的势力。
但有所收回,必然要有所付出,赵匡为了收回兵权,只能允许开国功臣的子孙以“恩荫”世代做官。
这般一来,就造就了许多的问题。
一是机构重叠,既无定员、无专职,又有许多徒有其名而无所事事的冗闲机构和官员;
二是莅其官而不任其职,官职名实之间悖离、混乱。
而由于冗官现象的存在,造成官员之间在其位不谋其政,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非常普遍。
官职也是名不副实,而且官职之间的进阶达到惊人的三十七阶!
甚至有时候下属部门同时有几个上级部门管理,但是真有正能有效管理的却没有一个,以至于出现了下属不知上级是谁的奇特现象。
赵顼是有雄心壮志的,但屡屡发现政令颁布出来,能够落实下去的却是不多。
所以赵顼发现,吏治已经是成为朝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吏治不改革,他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他决定对北宋的职官制度进行一场彻底有效的改革,减少冗官冗政的弊端,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
章惇点点头道:“你觉得这次改制能成功么?”
苏允想了想道:“那要看是怎么定义成功了,若是指恢复三省制的话,自然是成功的,但若是期待通过这样的改制,实现吏治清明高效的话,嗯,大约是很难达成的。”
章惇点头道:“仔细说说。”
ps:今天脑壳痛得很,只有这些了,不过也不算少,将近7k了。
(本章完)